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琼 《南昌教育》2005,(7):18-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我在认真学习解读《纲要》后发现,新《纲要》提倡的是:“开放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合作教育”、“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终身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幼儿园还是实行传统式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幼儿园实施课程改革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的教育重新定位于“天下的孩子,孩子的天下”。我校在《曹王小学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手册》的基础上编写了校本课程《雏鹰海宝争章手册》。  相似文献   

3.
廖泰初所著《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一书,是中国较早的教育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采用人类学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山东汶上县“私塾”与“洋学”对立发展之情形,指出文化冲突是以西洋文化为背景的“洋学”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廖泰初通过对本国教育状况的观察、分析与评判,揭示20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以来,民间对“问题教育”的诘问,已追溯到“人的教育”的缺失。先是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屠戮四名同窗的“马家爵事件”曝显于天下;继而敏感于3亿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层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文,敦促防止“各种消极因素”侵袭未成年人;当下,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张榜天下。 2005年,备受读者和全球主要报刊、通讯社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主流期刊《南风窗》称:“我们在为官方即将启动的德育行动喝彩的同时,将探询的视角放置到以纯民间方式运作的‘新教育实验’,将调查的笔触延伸到以老鼠会方式诈人钱财的大学生传销客,我们不想重复日日可见的‘问题教育’的现状,只希望展现‘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的复兴,以及一群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 2005年,以其坚守责任、理性、良知的形象著称的《南风窗》,将“新教育实验”命名为“新希望工程”,不仅在于主张“人的教育”的“新教育实验”,在为失学儿童找回书包的希望工程暂告结束的今天,已然是希望工程的升级产品, 还在于“新教育实验”一边放飞中国教育的新希望,一边以爱因斯坦言犹在耳的声音警醒我们,要避免获得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帮助下,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文章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将继续联合举办第五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五.六.六.三”教学法是笔在思考《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几方面的内容。《中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取行了“三动、三体、三主”的初步成效。章认为,深化《中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深入探讨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各行各业都希望通过改革促发展。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方案”)和四门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日前,就人们关心的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制定新方案的“大背景”和“小气候”是什么?   王继平(以下简称“王”):从大的方面讲,这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师》2012,(10):92-92
为继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编辑部将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第三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鉴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并从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文化、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儿童等四个分主题展开深度研究,仍以“研究课+学术报告”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叶澜;1997年9月,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叶澜的另一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这两篇章,叶澜和她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站在了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一“站”,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10.
张悦华 《山东教育》2002,(34):14-15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载入《宋史》之中而被广为流传。试问:用半部《论语》处理国事、治理天下,那另外半部《论语》作啥用呢?有答案曰:“半部《论语》兴教育”。《论语》作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言行集录,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苦学乐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三人行必有吾师”等教育理念,时至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广大。孔子首…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主体从单一的学校向学校与企业双元结合转移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课程的新特点之一。从校企共建课程的背景入手,提出“双元课程”的概念、特点,联系《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建设实践,探讨如何将校企夸作、产学研结合落实到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汝伦近日在上海“世纪人文论谈”上从四个方面指出全面发展乃人文教育之本。我国古代四书中《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阐明完美的光明的道德,在于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在道德上完美无缺的理想境界。)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将个人的完善进而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固然要教客观知识,但更要育人。人文教育从其性质上讲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郑艳芳  李玉侠 《考试周刊》2013,(83):158-159
从广义来讲,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研究所指教师教育课程专指教育类课程。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新《标准》),基于新《标准》所倡导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我校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把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为弘扬广大教育同仁乐于从教的可贵精神并为他们的评优晋职提供帮助,我们在将《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推出面向全国征稿的同时,特开展全国“乐教杯”教育论文有奖评优活动,面向全国征选参赛作品。下面是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视野     
中小企业发育不足谁来拯救就业危机;中国软件业“芯太软”;研究生招考公信力面临挑战;新海归的新定位;美容美发业靠绝活闯天下;《教育研究月刊》(台湾)第146期。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推进“两课”改革,构建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的“两课”教学体系199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调整了“两课”课程设置,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由原来的三门变成了新四门,即《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人类学要实现本土化,其“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源发于中国教育的经验与知识。二是使用汉语来表达教育人类学的经验和思想。汉语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奠定根基的时代、体系初建的时代、多元发展的时代。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特点是:汉语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外生交叉学科,而非内生分支学科;汉语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土文化”;汉语教育人类学是用“汉语”这一语言方式表达经验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载2002.8.24《中国教育报》),办公室的同事们“群情激奋”、“慷慨激昂”,共同的结论的是:中国的课程改革,乃至中国教育,太需要李希贵式的专家型教育局长了。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纳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体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促进基础教育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要将科学教育视作全社会共同事业,从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促进科普活动服务校内科学教育、提高实验教学装备配备水平和使用效果等三个方面部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