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平昌冬奥会雪车和钢架雪车的赛况及主场优势,探索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发展规律,力求为我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收集整理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基本信息、平昌冬奥会赛况、获奖运动员信息及主场优势。研究发现:平昌冬奥会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获奖运动员身材高大、年龄偏高;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运动员跨界、跨项比例非常高;初学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年龄与运动成绩无直接联系,有丰富运动经历、运动水平较高、年龄略小(20岁以下)的其他项目运动员(田径)可转雪车和钢架雪车,且运动成绩提升速度快,通常在训练两年后,可达世界高级水平;雪车和钢架雪车训练和比赛的赛道极其稀缺,有限的赛道集中在东道主国家,这些国家的运动员较其他国家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熟悉赛道,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获胜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2月11日,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闫文港以4分01秒77的成绩获得铜牌,这是中国队在钢架雪车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奖牌。在男子钢架雪车第4轮滑行中,中国运动员闫文港滑出了最快129.71公里/小时的成绩,这是此轮滑行中最快的速度,"海坨山车神"在中国赛道上滑出了世界速度。正如闫文港所说,"前几轮滑行还是比较保守的",他的滑行用时分别排在小组第3位和第4位,两轮综合排名第3,看到了夺牌希望。但第3轮比赛,闫文港小组排名仅第6,整体排名下降到第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欧两项运动员不同助滑和起跳动作姿态产生原因其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及机理,并将姿态参数对气动阻力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方法:以5名北欧两项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风洞测试和高清摄像系统及视频分析系统对其在风洞水平工作段中进行助滑和起跳训练时身体姿态和关节角度参数、气动阻力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学特征等因素分析不同姿态产生的原因,探究其影响助滑起跳姿态的机理。结果:1)同一运动员在保持头部平视(与铅垂线夹角θ1=90.4°)、躯干水平(与水平面夹角θ2=0°)、手部水平伸展、完全蹲踞式(髋关节角度θ3=37.6°)姿态进行助滑时气动阻力最小,具有最佳减阻效果。2)不同运动员的起跳动作中,“膝动带髋式”姿势为最佳减阻姿势,相对于平均气动阻力最大的“髋膝变速同步式”姿势,减阻率达到18.34%。3)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运动员的右侧髋关节内外旋ROM增加,起跳的气动阻力相应减小;右髋屈ROM增加,气动阻力相应会增大,起跳气动阻力的降低,有利于运动员赛季跳台的平均距离的提高,以上3组变量之间相关性均具有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编队位置对核心运动员气动阻力的影响以及与单人竞走情况相比的气动减阻效果,并量化评估不同编队策略对竞走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取由不同国家队竞走运动员人数组成的编队模拟不同竞走场景,通过风洞试验获取不同编队位置核心运动员的气动阻力。风洞试验内容包括核心运动员单人测试、双人编队测试、3人编队测试、4人编队测试。结果 与单人竞走情况相比,双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辅助运动员的正后方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64.9%,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双人编队;3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其他2名辅助运动员沿着运动方向连线的中间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79.9%,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3人编队;4人编队中核心运动员位于其他3名辅助运动员组成的V型编队的正后方时气动阻力减小最为明显,减阻率可达83.8%,此编队站位为相对最佳4人编队。在50 km竞走比赛中,与单人竞走成绩相比,若采用相对最佳双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3.89%;若采用相对最佳3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4.79%;若采用相对最佳4人编队策略,比赛成绩将至少提升约5.03%。结论 不同编队位置下竞走项目核心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0名8岁组不同发育类型的男游泳运动员进行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及专项运动成绩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同一日历年龄发育先进者在身体质量、身体机能和一般运动能力上都优先发育落后者。在小年龄阶段这些优势也会体现在短距离的游泳项目上,在长距离项目中这种优势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提示我们在选才、育才中应重视区分不同发育程度运动员所表现出的运动能力,把握运动员各阶段敏感期进行科学训练,提高成才率。  相似文献   

6.
友光 《游泳》2000,(6):32-33
风洞微型游泳池美国奥委会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中心建造了一个风洞微型游泳池。该游泳池的水流量极大 ,并产生强大的阻力 ,即使身体非常强壮的游泳运动员在池中用力蹬水 ,也只能保持身体原地不动。训练时 ,运动员可以根据本人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条件 ,调节水流速度以产生不同的阻力 ,从而达到提高水平的目的。游泳“加速剂”美国一名专家研制成功一种可使阻力减少10 %左右的游泳“加速剂”。试验表明 ,采用“加速剂”的游泳运动员与未用的游泳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相比 ,每百码 (约91米 )的平均成绩提高0.6秒。这种“加速剂”无色透明 ,…  相似文献   

7.
薛文杰  APPLE 《体育博览》2020,(1):108-111
无舵雪橇也被称为平底雪橇、运动雪橇或短雪橇,属于雪橇运动项目之一。它是一种仰面躺在雪橇上,双脚在前,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高速回转滑降的运动。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滑板不得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男、女单人项目比赛每队限报3人,每名运动员可滑行4次,以4次滑降时间总和计算名次,少者为胜。双人项目比赛时每队不得超过两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可滑行两次,以两次滑降时间总和评定名次,少者列前。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试73名男、女少年花样滑冰运动员,运动前后的血糖、身体不同部位皮肤温度、身体主要部分各部围度以及神经类型。发现他们运动后血糖普遍升高,成绩优秀的运动员体温调节能力强,皮肤温度下降,身体各主要部分围度较大;这些生理指标的特点,均可作为少年花样滑冰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和选材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进行高山滑雪运动时,雪板与雪地之间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以及推雪阻力都是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这些阻力可能来自滑雪者的技术、身体特征、设备及环境的影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高山滑雪运动员滑行阻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减少运动阻力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十运会男、女20 km竞走前5名运动员运动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竞走是我国田径传统的优势项目,但近年来男、女竞走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成绩下滑。针对十运会我国男、女20km竞走前5名运动员的运动技术表现,采用新的标尺标定方法,通过二维录像平面解析研究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主要研究结果:竞走阶段的合理划分;步长、步频;头部速度特征;关键身体环节角度变化特征;角速度变化特征;身体垂直位移特征和运动技术视频图像信息等7个方面,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程燕  林洪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13-15
对我国参加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21名运动员进行了身高、体重、肢体长度、围度、躯干围度、皮褶厚度等21个基本形态和1个肺活量指标的测试.测试发现,由于我国有多名女子运动员的年龄偏小,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导致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上比第26届奥运会时有所下降,但仍远远好于日本运动员,肯定了中、日两国运动员成绩上的差距并不是身体条件的差距;我国运动员躯干形态的改善,更加符合人体在水中的运动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形态阻力,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为接近;我国运动员的皮褶厚度和体脂%的增加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钢架雪车运动员不同推橇阶段支撑期冲量特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测力台,同步采集17名国家钢架雪车运动员推橇阶段的运动学(速度与制动期、推进期时长)和动力学参数(地面反作用力、冲量)。结果:1)与第3步相比,推橇20 m处的制动期时长更长而推进期时长更短,制动力和垂直力峰值更大而推进力峰值更小,水平制动冲量更大而水平推进冲量、净水平冲量更小;2)在第3步和20 m处,水平推进冲量、净水平冲量与速度均呈强的正相关关系(r=0.650, r=0.624, r=0.615, r=0.850, P<0.01);垂直冲量与第3步速度呈强的正相关关系(r=0.662, P<0.01);水平制动冲量与推橇20 m处速度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36, P<0.05)。结论:对于我国优秀钢架雪车运动员来说,较大的推进冲量和净水平冲量对推橇阶段的速度极为重要,且在推橇加速阶段产生相对较大的垂直冲量可能更有利于提高推橇速度,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最大速度阶段制动冲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强 《游泳》2003,(6):20-23,32
本文通过游泳训练教学的实践,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人在水中游进时滑行的特点,为提高游泳运动员出发和转身后的水中滑行速度,从而能够提高游泳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对游泳中双手双脚重叠并拢滑行技术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其可行性。经研究分析得出,采用双手双脚重叠并拢滑行技术能够直接提高出发,转身,蹬边的速度,效果较为明显。通过此技术的应用,能直接提高竞技游泳各项目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越野滑雪竞赛越来越激烈、运动成绩以更快的速度不断提高的年代里,为了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人们不仅在研究、采用新的科学训练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研究、使用更加合理的滑行技术,而且也在研究如何根据运动员的体力和技术正确采用合理的滑行幅度和频率,以期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和改进训练工作中的不  相似文献   

15.
在选择训练方法手段上存在增加负荷量的问题.什么样的负荷量能促进少年速滑运动员一般性和专门性身体训练的水平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呢?七六年至七七年冰期,我们女子速滑运动员滑行了330-360万米,男子少年运动员滑行了360-450万米,在这个负荷量中,强度滑行不超过3.5%(包括参加各种比赛).  相似文献   

16.
十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及优化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子十项全能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全面、身体素质要求高、得分较高的项目。如何选好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通过科学选材,优化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素质水平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风洞对六名不同体型的速滑运动员测量空气阻力Fw。根据空气流速中的阻力系数和不同的滑冰姿势研究阻力问题,以空气流速12m/s;滑冰姿势:膝关节为110度角,躯干与冰面平行姿势。空气阻力常数Kn(=Fw/V~2)。测量的人体参数为身高与体重之比。计算公式:0.0205(?)~3/m,标准误2%。实验得出准确的K值,可以推算出其他空气流速、滑行姿势的阻力。可以预测滑行姿势、冰质条件、风速和海拔高度对运动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运动中,每一位运动员都想通过各种锻炼使身体变得瘦一些,但其效果如何呢?由于比赛项目不同,其水平也存在着千差万别。最近,国外对人们观注的“胖瘦与运动成绩的好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性别、运动项目成绩的优劣和其相关的肥胖程度的关系。受试者有男运动员814名(平均年龄为21.5岁),女运动员100名(平均年龄为19.6岁)。他们都居住在意大利的北部山区,男运动员平均每天训练1.5小时,女运动员平均每天训练1.3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检测与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密的测试仪器对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了检测和评价,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运动实践中,为该项目的科学选材以及运动员运动运动成绩的提高做出科学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山滑雪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控制身体姿态能力和力量素质两方面入手,突出项目特点,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具备高速滑降过程中所需要的运动能力。控制身体姿态能力和力量水平对于保证滑降时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只有专项能力得到提高才会对运动成绩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