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是中国再生型神话的巅峰之作,在其瑰丽神奇的神话境界中,多处可见中国远古原始神话"人兽合一"、"自然化人"、"人化自然"等生态意象的影子,但它又对原始神话的生态意象进行了拓展,完成了再生型神话从形态到意蕴的转身与裂变,展现出作者独特而又深嵌于中国文化之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人不仅是类存在物,还是具有主体性的感性存在物。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人的自然器官的功能日益得到延伸与扩展,创造出了如法术一般的生产力,人类凭借技术的力量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迹,并确立了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更迭与进步;但是,进步的步伐日益把人与自然界相隔离,使人类丧失了赖以安身立命的真正家园。自在自然变为异己自然、人化自然、"为我"的自然,生态问题衍生逐步导致生态危机。返回自然、返朴归真与寻找家园成为现代人的呼声。生态危机是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人类不合理行为引发的问题的累积爆发,要实现危机与文明和进步的和解,推动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必须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的和解;必须在发展中克服资本逻辑,普及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概念。"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社会扬弃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关系,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马克思"人化的自然"思想为我们指明了通向生态文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5.
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论自然观出发,从劳动主客体、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态劳动,用辩证思维把握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主张通过构建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科学来保障人类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生态性及合理性,这对于当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社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扬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自然划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奠定了生态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而“人化自然”的“化”却不能作如是观。“人化自然”是指由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并为社会的人所占有的对象世界,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界。这样的自然界,其“人化”程度和范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地加深和扩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而崭新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和引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双向依赖和相互作用、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受自然界及其规律性制约、人应善待和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等生态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方向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9.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关系。人产生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又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和驾驭者,人和自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体。人化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但是,人化自然又不断地破坏着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关系,即生态平衡关系。研究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原始人不能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自然界就是人本身的世界,把主体和客体混为一谈,不能把人从自然整体中分化和独立出来。在他们看来,自然也和人一样,日月就是双目,四极、五岳就是四肢五体,把雨雪视为汗水,视风云为气、雷霆为声。自然不过是“人”的放大,人只是自然的缩影。但是,原始人要依赖于自然界,并且逐渐形成对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图腾  相似文献   

10.
吴鼎鼎 《文教资料》2009,(24):98-99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合理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之辩证关系,成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的指南.其人本意蕴可通过生态自然观蕴含的物质本体自然观及实践人化自然观来解析.生态自然观本身贯穿了解释学的见地,从广义上说是一种解释学.通过"效果历史"、"视域融合"和"本体论"的解释学思想维度能够解读出生态自然观所蕴合的更深层次之人本意蕴,从而得出以人为本更需要从生态环境出发,不断完善人类自身意识,最终获得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其对人之主体性的强调而日益受到关注.事实上,重温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发现,在这一概念被提出之时,其首先指涉的是自然相对于人的优先地位."人化自然"概念这一本真含义的解蔽,不仅不会助长生态破坏,反而对解决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在指导思想的表述上,加入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表明现任最高领导人的思想体系已经纳入到最高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之中。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从习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重新解读;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人地对立"思想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障碍;生态自觉的意义在于对原有生态文化的"自知之明",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找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文化自觉"拓展为"生态自觉"是新形势下文化转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热爱自然歌颂自然。本文研究济慈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和生态观,从自然界意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的关系三方面表达济慈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目前,国内关于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主要是集体性研究与个体性研究两个研究视角分别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凝练传播维度和诠释探究维度维度展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地位观、内容观、主体观、原则观等基本研究范式,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于习近平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之中,外在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利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生态意识,是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自觉把握。人类既是生态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生态环境的塑造者,为了在自然界中取得幸福和自由,人类必须大力提倡生态道德,力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生态意识的觉醒是人和自然关系变化发展的结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儒学在总体上所关心的是人类社会,但它从来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而是坚定地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儒学中的生态意识,表达了儒学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追求。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姚倩 《培训与研究》2010,27(3):60-6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自然观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自然"概念是理解马克思自然观的锁钥。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本身蕴含相互联结、依次递进的三重内涵。"自然"在本体维度上表现为"物质实在",自然界起源的客观性、人的自然依赖性、劳动的自然制约性共同表明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自然"在实践维度上表现为"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生成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并日益融入人类社会。"自然"在价值维度上表现为"人的存在",共产主义社会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解的人本自然的实现。马克思自然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形态。在新时代下,深入探究马克思自然观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斌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22-24,35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意义上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间的不可分割性、劳动在控制人和自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人与自然相处的真谛是和谐共生及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目的追求,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伦理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明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