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文学的运动心理学价值探讨——以射击项目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射击运动的特征,借鉴专家学者的经验,对中国文学在射击运动员心理调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中国文学可以作为射击运动员心理建设的手段、心理教育的素材、心理调节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寄语。中国文学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应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与射击项目特点相结合,与运动员个人特点相结合。建议运动员、教练员有意识地对文学知识进行积累;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继续创编更加贴近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特点的语言文字,探索文字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心理调控方式;除中国文学外,还可借鉴外国文学中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
"自我谈话"对职业足球运动员愤怒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自我谈话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愤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倾向的自我谈话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愤怒和攻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自我谈话可以有效地调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建议教练员将自我谈话纳入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计划中,运动员尽可能采用高积极性自我谈话以减少或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伊静 《精武》2012,(30):18-19
对研究的目的和研究依据进行论述,对完成射击运动所应具备的一般心理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追踪,筛选出射击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以此构成射击运动员纵向模块心理指标。同时分别以一般心理能力和专项心理能力为起点,进一步各心理指据所具有的特点连行分析、解读。同时提出射击运动员心理能力评价的方法,对射击运动员心理能力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射击比赛时间长、强度大。射击运动员完成动作时采用闭气的方式,无氧耐力要求高。所以,射击运动员耐力性工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射击技术能否正常发挥。在比赛中对稳定性要求高、维持适当的心率很主要。根据这些特点在赛前和赛中怎样补充能量来达到要求就要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优秀田径和射击项目运动员比赛自信心来源问题,参照台湾学者黄崇儒及郭香云等人编制的运动员自信心来源量表,以及我们前期所做的不同属性运动员自信心来源差异的研究,对我国优秀田径和射击运动员竞赛自信心来源做进一步验证性分析。研究表明,自我呈现是区别田径和射击最为明显的特征;过去经验和替代经验可作为区别性别差异的标志;技术情绪知觉、过去经验、社会支持和替代经验对运动成绩影响具有较高的贡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击运动员目标取向、竞赛状态焦虑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射击运动员目标取向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对国家射击队、辽宁射击队、北京市射击队36名射击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射击运动员的任务取向显著高于自我取向.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任务取向显著高于国家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而自我取向显著低于后两者;(2)射击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得分较高.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国际健将级和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国家一级运动员;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国家健将级和国家一级运动员;(3)自我取向高分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高,状态自信心更低;任务取向高分组的运动员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4)自我取向显著正向预测认知状态焦虑,解释率为31.3%;任务取向显著负向预测躯体状态焦虑,解释率为17%;自我取向显著负向预测状态自信心,解释率为27.3%,任务取向显著正向预测状态自信心,解释率为35.5%.结论:运动级别越高的运动员越倾向于任务取向,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越低,状态自信心越高.  相似文献   

7.
吴斌 《体育世界》2012,(6):111-1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射击运动项目特征及运动损伤原因入手,揭示射击运动员运动损伤机制;探讨心理干预在射击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中的渗透和应用;并提出基于心理学条件下的射击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建构,以期对射击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阳军区男女射击运动员主要认知心理选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阳军区男女射击运动员主要认知心理选材模式研究沈阳体育学院谢三才,林珍沈阳军区射击队张永礼,柴炳炎,张所才,苗彩铭研究射击运动员认知选材模式,对选拔优秀射手和后备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成才率,减少淘汰率,而且为训练、比赛以及进行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射击运动的项目特点,结合射击运动员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帮助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准备和赛中心理调节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心理表现及自我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尝试运用摄像资料编码的研究方法,对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与自我调控进行研究,并比较新手与优秀运动员间的差异。以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新手和优秀运动员各半。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和新手在比赛间隙时段内的心理表现和自我调控行为呈现出某些明显差异,涉及信息回避、注意集中、情绪表现、紧张反应和准备程序一致性等方面。此种研究方法可在实际比赛情境中对运动员比赛心理进行研究,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运动心理学未来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行为评估方法对射击运动员自我情绪控制进行干预,帮助运动员尽快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技能,从而提高运动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结果表明:通过行为评估方法能有效地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对射击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举枪、瞄准、击发是射击动作的三大要素,三者不可分割。正确认识和掌握其特点和规律,是实施准确射击的基础。本文对飞碟多向射击瞄准中的盯靶问题作以研究,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自我谈话技术在应激控制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自我谈话技术的含义、作用,运动员对不合理思维的识别,以及自我谈话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训练现场对运动员的心理监测,自身长年从事射击运动的经验及对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对射击项目的心理特征、心理水平的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在意识、下意识和自我意象三者达到平衡时,心理的控制才能进入流畅状态,射击时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对表象、注意力、应激控制的心理训练要在不同条件、不同训练状态下都要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调节心理状态、驾驭思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AHP在高水平射击运动员选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锋  巴义名 《体育科学》2003,23(4):55-58
为了提高射击运动项目的选材水平,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建立了射击运动员综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30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咨询所提供的判断矩阵,求出各层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到了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排序。研究结果表明:AHP的应用,为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选优和训练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确把握、调整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射击比赛取胜的关键,是关键时刻制胜的法宝,因此,如何重视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我们每个射击教练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伍珺辰 《健与美》2023,(9):138-140
射击运动属于一项求稳的个人项目,在射击时,射击运动员需要做到“手人枪”一体,同时在竞争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显而易见,射击运动员除了要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升级之外,还要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要有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定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射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自我心理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又分别研究了射击运动训练和比赛当中的竞技心理,最后提出了赛后射击运动员心理调控的有效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射击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认为湖北省射击运动发展规模不大,师资力量不足,教练员学历偏低;运动员后备力量少,运动水平不高;经费较少,保障不足。建议加强射击运动组织管理体制建设,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和布局,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升射击科研服务水平,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对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张山、国家射击队、辽宁省射击队及辽宁省所属13个市的射击队的运动员进行了测验,经研究得出了“张山人格模式”和“优秀射击运动员预测公式”,制定了各级射击队的人格心理选材标准。利用该公式对张山施测,其分值列全国射击运动员之首,说明“张山人格模式”与“优秀射击运动员预测公式“基本一致,均可作为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使用。通过对各级射击队人格因素的比较,找出形成各等级队心理差距的主要人格因素、为各等级运动队提高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射击运动员肤纹特征及计算机选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6名不同项目、不同等级射击运动员肤纹特征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项目优秀射击运动员的肤纹特征,并首次发现掌中褶指标与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关系密切,同时还根据差别函数建立了射击运动员肤纹选材的计算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