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听到一位妈妈诉苦:孩子上一年级.每天都要造句.老师要求不能用拼音.一定要造到四行。“这么小的孩子字都没认全.能造多长的句子呢?”家长无奈代劳。这位妈妈很犯愁:“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折腾孩子还是折腾家长?”  相似文献   

2.
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是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和担忧的事情,孩子也为此痛苦不安。 一、精力分散型 案例:芳芳是二年级的学生,妈妈说她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还经常发呆。一个小时的作业,总是二、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正"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一位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的吐槽,最近在网上广泛流传。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也表示:自己此刻光荣的躺在急诊室急救,病因是脑出血,严重怀疑就是教孩子写作业弄的。这篇题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文章迅速走红,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不少家长纷纷转发评论,开启家长吐槽陪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校新生入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后门”,甚至不惜改户口,将低龄孩子千方百计塞进我校读书。我校对一年级近5年的统计情况表明,未满6周岁的低龄儿童入学率已占一年级总数的29.6%有的家长甚至将刚满5岁的孩子也送入了我校一年级。那么,低龄儿童入学后究竟怎样呢?四(1)班的李天才算得上低龄儿童中的佼佼者。末满4岁就学完1———2年级的算术、语文课。上幼儿园时又深得老师的喜欢,家长就当真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块读书的材料,刚满5岁就把他送进了学校,并给他取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名字“天才”。起初孩子的学习还不错,可到…  相似文献   

5.
尚巾 《家教指南》2006,(5):38-39
幼儿“思维比赛”。暴露家教弱点!《中国青年报》报道,在首届全国幼儿思维能力挑战赛决赛上,来自全国的124名4至6岁的儿童参加了角逐。记者在比赛现场耳闻目睹几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其一,几乎每一小组的成绩公布后,总有一两个孩子抹眼泪。尤其是一名辽宁的小女孩,刚进入赛场就开始哭,主办方无奈,破例允许女孩的妈妈进入赛场,可孩子无论如何也不愿再继续比赛。其二,家长们太在乎比赛结果,孩子参赛时,一些家长却比孩子还紧张。  相似文献   

6.
梁荣芹 《山东教育》2004,(17):17-18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同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  相似文献   

7.
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是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痛和担忧的事情,孩子也为此痛苦不安。一、精力分散型案例:芳芳是二年级的学生,妈妈说她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还经常发呆。一个小时的作业,总是二、三  相似文献   

8.
对孩子的玩,家长究竟应持何态度?我认为主要在于引导。首先,看孩子玩的性质。总体上说,孩子一出世,除了吃和睡,其他就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曾有人研究统计,一个孩子从出生到6岁,大约要玩一万五千个小时,平均每天六七个小时。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为孩子的玩担心,而是要对孩子的玩进行教育和引导。玩有两种:一种是象征性活动的玩。象征性活动的玩,具有模仿性,如“娃娃家”、“开汽车”等。非象征性活动的玩,不具有模仿性质,如孩子们一起赛跑、打雪仗或到野外活动等。对孩子的游戏,家长应舍得放手,让孩子“玩个痛快”。因为这类玩大多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孩子在  相似文献   

9.
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作了一次题为“孩子的钱袋”的调查,首次对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这一问题作了一次全国性调查。调查在6 ̄25岁、尚未获得经济独立的青少年中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中,有3/4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另外,孩子11岁,即升小学六年级时,家长一般会给孩子开一个邮政储蓄账户,通过转账方式,往孩子的账户划一小笔钱,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财。近日,法国心理学家阿内·巴舒对这项调查作了分析,并就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巴舒的意见是:家长不应该让孩子避开“钱财的世界”。当孩子开始学会数数时,就应该让他们认…  相似文献   

10.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4,(19):41-41
正用手机拍下暑假作业的试题,上传到一款手机软件"作业神器",在线就可以得到最佳答案。家长觉得孩子的"投机取巧"是在糊弄家长,更是在糊弄自己,于是强行断网。孩子向家长请教,家长却也解答不了,无奈之中只得对"手机软件抄答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专家称"作业神器"有利有弊,应预防孩子产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学前班通常设在小学的内部,孩子从4岁开始上学前班,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后(时间一般为2年)升至小学一年级。在多伦多等地区,学前班是半日制,家长可选择上午或下午的时间作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课时都是2.5小时,中间还有吃小点心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朋友家小聚,由于去的时间早,看到他家的孩子正在埋头做家庭作业。出于职业习惯和好奇,我凑到孩子身边,想看看他究竟在做些什么样的作业。无意间,我看到孩子文具盒中的一张课程表,上面除了每周五天的课程设置外,还在早操前一个小时、放学后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安排了大量的课程,甚至星期六一天内也将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我问孩子,这是不是给自己设计的一张课程表,音体美课程都哪里去了。孩子无奈地摇着头,  相似文献   

13.
6年前的7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刚刚落下帷幕。我在整理新生资料的时候,有位家长领着一位小男孩出现在我面前。经过询问得知要为孩子报名入学,再看看他带来的户口簿,知道小男孩叫亮亮,刚满5岁。我以孩子不足6周岁和招生名额已满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但那位父亲并不甘心,要求见校长,无奈之下我只好带他面见校长。来到校长室,亮亮的爸爸对校长说,他为了培养孩子专门辞职在家,教孩子识字、算术、武术,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儿童一般在4~5岁上1~2年的学前班。在多伦多等地,学前班是半日制,可选在上午或下午,时间都是两个半小时,中间还有吃小点心的时间。对于吃小点心,有的学校请家长开学前交一次钱,由学校统一提供课间点心:有的学校让学生每天从家中自带点心。所有的儿童从6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加拿大实行普遍义务教育。法律规定,6~16岁为青少年的义务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10)
西湾村,全村300多口人。两湾小学现有学生20人,其中,幼儿5名,二年级6名,三年级5名,五年级4名。四个年级20名学生在一间教室(一孔窑洞)上课。这里自然实行的是复式教学授课制。25岁的马爱华老师,身兼老师、校长、教务、后勤、管理员“数职”,代四个年级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数科”,与岁月一道,无奈而执着地演绎着这种现代时代下的古老生存。无奈而执着地存在——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小学生存记录  相似文献   

16.
数字     
90% 近日杭州市拱墅区对两所小学的三一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小学高段作业情况。调查显示: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所花时间上,90%的学生一般需要1到2个小时,而六成以上的父母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多数额外作业需要花费1个小时。近半数学生提出要求,希望能在课堂时间里完成所有的作业。  相似文献   

17.
可能当家长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就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神经。的确,孩子是每个家庭中的晴雨表。如果哪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学习成绩欠佳的孩子,无疑就等于罩在家中的一片阴云,压在家长心中的一块石头。可是,这“阴云”和“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想一想,孩子每天除在校学习的6个-8个小时之外,大部分时间不还是在家中度过的吗?所以,家长应特别重视自身对孩子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久前,笔者曾做过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对象是192名3年级-5年级的小学生,并且是智商较高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周梅 《上海教育》2013,(25):80-80
2013年初,上海市教委开始在黄浦区、金山区的小学一、二年级进行等第制评价试点,金山小学是其中一所试点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和进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八个“第一”入手,将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快乐而无压力的起点才能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第一次家长学校课程。从家长拿到我校录取通知书起,我们的家长学校就启动了新生家长教育课程。在新生家长会上,我们为家长提供的课程有“怎样度过关键的两个月准备期”“一年级学生家长须知”“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心理干预”“好习惯奠定人生好基础”“误区——历届一年级孩子与家长所犯之错”等,这些课程让家长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2,(7):55
今天,阳光会客厅来了两位家长。我们先听他们怎么说——王悦家长:孩子四年级了,就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回家以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经常边写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肖芳艳家长:我孩子不爱动脑筋,遇到稍难的题目就等着家长帮助。有时候干脆就不记得老师留过作业。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家长反映,对大班的孩子教得太浅了,应该多教识字、写字和计算。也有一些家长每天要孩子完成大量的额外作业,让孩子照着一年级的课本“画”汉字。为什么说“画”汉字?因为有些父母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