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利  代士郁  刘菊 《内江科技》2010,31(8):116-116,137
花101块为中、低渗透断块油藏,具有良好的CO2混相驱地质条件,室内CO2混相驱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花场油田花101论是早期注CO2,还是水驱后注CO2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周翠苹  尹秀玲  吴松芝 《内江科技》2011,32(8):130+139-130,139
濮城沙一下油藏1995年底含水98%,进入水驱废弃油藏阶段,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2008年选濮1-1井组开展CO/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水驱废弃油藏CO/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目的开展了储层、夹层、微构造、CO混相驱数值模拟、室内实验等方面研究,充分论证注CO驱效果评价。22  相似文献   

3.
杨东宝 《内江科技》2014,(6):85-86,77
随着对中高渗油藏的不断开发,常规油藏储量已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提高特低渗油藏采收率,开展了水驱后注氮气、氮气/水交替驱和氮气/微球交替驱实验,主要研究了特低渗油藏注氮气开发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并优化了氮气的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特低渗油藏,水驱后注氮气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氮气转注时机越晚,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差,优选氮气注入时机为无水采油期结束-产水率30%;气/液交替驱时,交替周期越多,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交替驱最优气液比为1:1,最优氮气注入方式为氮气/微球交替注入。  相似文献   

4.
邢淑霞 《内江科技》2013,(10):47-48
<正>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水井憋压欠注;油井低压低产,寻找合理的注采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难题。针对新欢27块沉积微相平面摆动频繁,注水见效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有利于油藏整体开发为出发点,从沉积微相方面运用数值模拟对新欢27块进行注采方式探索与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沉积相内薄注厚采可以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难见效的问题,对日后该块及类似注水难见效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原油地质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石油能源的日益枯竭,低渗透油藏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据有关文献,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的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油藏在低渗中占60%~70%.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将会是我国石油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的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空气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室内实验和油田先导试验等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注气方式,其开发效果也不同.它们的驱油机理、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影响因素、适用性、经济性和优缺点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陈庄薄层稠油油藏层薄、油稠、出砂严重、天然能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油藏注汽压力高、热损失大,产能低、递减快的状况,通过开展热采防砂技术的改进、注汽工艺的优化,CO辅助热采、水平井双管注汽试验,形成了适合陈庄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配套技术应用模式,为稠油规模继续扩大作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对今后同类型油藏开发2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王北油田大37块为一个多薄层、低渗透油藏,储层连通性差、注采井距大、层间动用差异大,油藏采收率较低。本文通过对该块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分析,研究了整体加密的可行性及挖掘非主力层潜力,以进一步提高主力层采收率。2006年,该块共钻加密新井45口,新增产能11×10t,油藏采收率提高5.0%。  相似文献   

8.
马庆  宋胜军  李振银 《内江科技》2014,35(10):54-54
国内小规模CO2气源工业化、提高采收率压注工艺的代表已由国内石油公司在其作业区注CO2提高采收率矿场应用中形成。该技术加快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国产化进程和实际应用,对国内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开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北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低渗透油藏自身性质,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而且要注重保持地层能量,改变常规的注水模式,因此提出了超前注水和周期注水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温振东 《内江科技》2012,(9):159+154
本文针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渗流阻力大,注水压力高,注水效果差等诸多问题,调研了国内外CO2驱提高采收率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探讨了CO2驱油在低渗透油田的广泛应用效果,为其在低渗透油田中得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贾元元 《内江科技》2013,34(1):137-138
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藏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因而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油藏低产原因,总结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内各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能方法的增产原理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Y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氮气泡沫调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通过CMG-STARST M模拟器运用机理法建立起一个两相、5组分模型来研究氮气泡沫相对水驱对采收率的提高作用。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得出的得到最佳开发方案:氮气泡沫段塞0.35 PV+水气交替段塞0.3 PV+水驱,注液速度为740 m3/d,气液比0.8~1.2,起泡剂浓度0.35%~0.4%。该油藏通过氮气泡沫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向东 《今日科苑》2014,(8):104-105
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存在诸如储层物性差,地层渗透率低、注水启动压力高、欠注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物性差、欠注井增注难度大的矛盾,达到降低注水压力、实现有效注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室内系列静态实验和动态驱替实验,研究开发出适应于史深100沙三段储层的ZX活性降压增效剂,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家民 《内江科技》2014,(6):63-63,60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树坤 《内江科技》2013,34(4):49-50
本文以长庆致密油藏注热水实际区块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致密油藏热水驱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最优注热水温度为120℃,最优注采比为1,最优注热水时间2年,早期注热水比后期注热水效果好。采用最优注热水方案对区块采收率进行了预测,预测20年后采收率为24.66%,比注冷水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7.
于滨 《内江科技》2012,(7):96+59
胜利油田纯梁地区以薄互层滩坝砂油藏为主,随着油藏埋深越来越深、储层渗透率越来越低,开发难度不断增加。为提高滩坝砂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在调研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二氧化碳气驱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已探明低渗透油藏的石油地质总体储量达到了52.1×108t以上,且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率达到了50%比例以上。可以说,低渗透油藏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其最终采收率也有着相当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提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完善网井、注水调配、以及压裂改造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其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宇 《内江科技》2012,(12):20-21
注CO2开采原油是一种潜力极大的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手段,由于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国内还未广泛开展。在注CO2开采原油过程中,气体突破时间是衡量注气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气体突破时间长短的因素。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在注CO2驱油过程中,气体突破时间与地层条件、地层流体性质和驱替方式的关系,并对注CO2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地层渗透率、地层压力、非均质性程度、地层流体粘度、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对气体突破时间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