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师范生在文本解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师范生在文本解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独立解读文本特别是古诗词文本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在一定意义上"裸读"古诗词的能力,才能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中文师范专业应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来提高师范生的诗词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需要长期修炼的一项基本功。在做中学老师时,由于疏懒,我对文本的解读马马虎虎,对文字的敏感性也偏弱,亟需一些工具书的指导。进入高校辅导师范生上课,发现一些学生在做教学设计时无法推进与其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有关,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本解读能力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本解读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为随意性阅读、浅薄化阅读和从众化阅读较为严重,缺乏阅读的准确性、深刻性和个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相关的文本解读知识欠缺,以及进行独立文本解读实践的时间少、力度小。为此,宏观上,须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中观上,须对相关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微观上,须设计独立的文本解读训练板块,对师范生进行目标化的层级解读训练。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生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基于文本解读的广阔内涵,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本期着重就“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解读之路”这两个层次展开讨论,有具体有效的解读方法,有可资借鉴的精彩教学片段,有轻松、隽永的教学叙事。之后,我们还将关注“名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文本解读的误区”等方面的内容,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解读文本应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文本解读始终应该是“儿童的”。本文试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谈谈文本解读如何“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备受关注,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一.把握原则,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说工具性就是指要培养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能力,让学生会听会读,  相似文献   

10.
<正>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教师文本解读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如何解读文本,设计出个性而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以《囚绿记》为例,从细化解读,琢磨文本厚度,拓展解读,挖掘文本深度,借鉴解读,夯实解读硬度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文本解读时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时思路灵动,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文本解读要求教师掌握文本主要倾向,钻研文本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思索本文教学与教育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开展文本解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课前"文本解读"不够,教师对文本语用点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课上又如何能外化实现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本解读"的诠释、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作为语文教师要如老中医"望闻问切"那样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教学文本,教师应如何解读?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呢?这是一线教师目前很困惑的问题。多元化文本解读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语文是母语熏陶的学科,其深刻性、广博性及根基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多元化。那么如何进行多元化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15.
董峰 《现代教学》2013,(1):62-62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教学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站稳课堂的关键,而做好解读文本与课堂之间的转换更是体现一名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做好文本的解读呢?本文就其中教师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中来。本文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涵养"三气",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本。一、文本解读接地气在课堂文本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花了很多功夫,解读很详细,但是学生却往往难以听下去,或者说不怎么感兴趣。归根究底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文本解读深度,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怎么教"变为"教什么"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而教师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呢?即我们如何做到文本解读的"进去"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确、深入、透彻、适度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凸显的是教师文学鉴赏能力水平。但应该看到,具备文本解读能力仅仅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前提,而更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把解读文本的所得——、  相似文献   

20.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浮浅,必然导致教学的浮浅。只有教师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但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究竟为何而"解"?"解"出什么?"深"向何处?又如何去"解"……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深度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