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职业,每天需要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如何与这些人物打交道,又应该持怎样的姿态,不仅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和效率,更关系到记者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2.
采访断想     
我要采访也好,要我采访也罢,关键是采到好的素材,访好我所要写的人或事。采访不一定非要行万里路,但采访之前,首先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投机取巧和侥幸心理道听途说,都对采访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采访的路应该是撒满汗水的路。这路,有时甚至还充满坎坷和危险。老中医的“望、问、闻、切”在采访中同样适用;所不同的只是采访者要放下架子,心胸坦诚,有时不妨“委屈求全”。采取什么样的问询方式,比拿什么样的采访本重要;记录那些生活细节,比掌握什么样的采访节奏更为重要。遇事不惊,应是采访者的一种气质,循循善诱,应是采…  相似文献   

3.
江翡翡 《青年记者》2007,(24):39-40
在集团进行的这次“远程报道实验”中,很荣幸能够参加并到英国采访。这次的采访与我工作三年多的采访经历是完全不一样的,简单一句话,就是由原先的记者为一家报纸供稿的“一对一”关系变成记者为集团内十几家报纸、杂志、网络同时提供信息资源的“一对多”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有必要去年岁尾,随江苏记者团赴粤采访二十多天。有的同志问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地方记者易地采访,大有必要。古人把文人成才的诀窍归结为两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今,讲起记者的素质,离不开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之提高,又离不开广闻博见。据此,地方记者易地采  相似文献   

5.
2月 7日,我采写的长篇报道《琵琶才女何以走向自毁——中央音乐学院女大学生陈果成为邪教“法轮功”殉葬品采访记》,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同时刊发后,中央和地方报刊及海外媒体纷纷转载,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反响,受到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好评,不少同仁也给予充分肯定。   一些同仁在给予热情鼓励的同时,对我是如何完成这次采访的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回想起这次采访的全过程,我想如果说这是一项特殊任务的话,那么这次采访就是一次并非常规的采访。   “常规思路”遭遇“闭门羹”   2月 1日,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二天,编辑部决定对参…  相似文献   

6.
迈克·华莱士是美国享有盛名的一流电视记者、新闻节目主持人,素以硬性采访、提问尖锐著称.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上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中南海接受了华莱士的电视采访、圆答了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之后,我国新华社分两次详尽地向全世界报道了这次采访的内容.九月八日晚,中央电视台也在“新闻联播”节目的头条新闻中播发了这次电视采访实况.一时间,这次采访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各国新闻媒介相继  相似文献   

7.
丹·拉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1988年2月初,该公司“晚间新闻”电视电目安排了拉瑟采访布什的实况节目。采访约十分钟,拉瑟与布什之间就“伊朗门事件”进行了唇枪舌战。美国的电视观众与政界人士对此表示震惊。本文是美国《新闻周刊》对这次采访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邵茂庆 《记者摇篮》2005,(10):24-24
从事采编工作多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采访,但在去年12月份的一次采访活动,却让我许久难忘。不仅仅是因为这次采访历时88小时28分和6302公里的行程,而且经过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季节”转换.还因为这次采访活动从开始到完成。是由我们新闻单位策划并与被采访单位的互动而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夜宿农家“掏”新闻李铁这次参加分社“脱贫之路”报道战役,我和中国记者杂志社来甘肃分社锻炼的皮钧同志结伴,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地区采访。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夜宿农家,与贫困农民促膝谈心,终于掏出了农民们的心里话。尽管这次报道时间较紧,总共采访时间只有...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采访组重访“南京路上好八连”。我作为60年代采访过八连的记者之一,这次重返八连采访,深知个中的难处。《人民前线》报对于好八连的宣传,从1963年算起,至今已经四次掀起宣传高潮。好八连获荣誉称号的27年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军内外报纸,差不多每年都要在一版显要位置宣传八连的新人新事新经验。这次我们组织重新宣传好八连,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文章做尽,点子想绝”,差不多是“山穷水复疑无路”了。然而,在八连采访的日子里,我们采访小组的同志却感到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付费采访”之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新闻记凭借“无冕之王”的头衔,大搞“有偿新闻”,结果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抨击。时至今日,另一种形式的“有偿新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只不过这次付费的主体变成了媒体和记:记要想采访,必须先付费,采访金鸡百花电影节交费、采访金鹰电视节交费、采访皇马交费,甚至连采访古墓发掘也得交上钱才成。毫无例外,向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在江苏淮阴市赵集人民公社采访了一次,写了一篇题为《从实际出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通讯(见三月七日人民日报第二版)。这次采访,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采访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用主观的“框子”硬套。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在农村里长大的,又搞了很多年的农村采访工作,有些事情无需细问,就可以想像得到。因此,在采访的时候,常常以“想当然”的态度,用主观的“框子”,去硬套客观的材料,“框子”以外的材料,就不闻不问了。  相似文献   

13.
1957年“鸣放”期间,北大新闻系一个学生去见沈从文,要求对沈从文进行采访,结果碰了个钉子——被沈从文拒绝了. 照常理来讲,接受采访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特别是采访者还是北大学生,沈从文为什么拒绝了这次采访呢?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至5月,我第3次随新华社记者组到柬埔寨战场采访。与前两次相比,这次采访的条件大有改善,但整个采访仍充满危险和刺激,有时也相当艰苦……“上山下乡”得“优待”去柬埔寨采访,地理环境和政治军事环境都无法与到别的和平国家采访相比,我们开玩笑地把去柬埔寨比作“上山下乡”。在准备行装时,必备的是运动鞋、避蚊剂,还有黄连素等。临行前,我们还专门拜访了解放军微生物研究所,不仅吃了对肝脏有副作用的疟疾预防  相似文献   

15.
去年8月,水利部、中共重庆市委、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了“长江上游生态行”采访活动。参加这次采访的四位同志经过40多天的艰苦跋涉,从长江源头的格拉丹冬雪山到三峡库区,经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7省、区72个县,重点采访了24个县,采写了大量稿件,分28次在光明日报刊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铁皮炕上的“烤”验 采访组由刘鹏、徐冶、夏斐、韩凤翔组成。刘鹏是光明日报驻青海记者站站长,是这次“长江上游生态行”的队长。徐冶是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夏斐是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韩…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美国一位非专业的“三脚猫记者”做了一次罕见的独家报道:独家采访了俄罗斯总理普京.此事轰动英美新闻界.这位42岁的中学语文教师因爱好而在“户外生活”网站开设了博客,在给他崇拜的户外运动英雄普京写了一封采访信后,意外收到普京长达8000字的回复.这次采访被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作“一对一的采访”、“心与心的交流”,是对传统新闻业的一次颠覆(scored a journalistic coup).  相似文献   

17.
陕西农民报“转战之路”摩托车采访活动新闻发布会,于10月17日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陕西农民报主编在会上说,“脸黑了,人瘦了,但笔杆子却硬棒起来了。”“转战之路”摩托车采访活动是陕西农民报为纪念党中央和毛主席“转战陕北”45周年而举行的。这次采访活动分前后两批,有9位编辑、记者参加,持续了两个多月。57岁的主编王自忠,常务副主编张德泉分別带队,他们人人骑着摩托车沿着毛主席、党中央当年转战陕北的路线进行采访。45年前,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亲自指挥23万兵力向延安进犯。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党中央、毛主席于1947年3月18日撤离革命圣地延安,转战陕北,历时一年零五天。在这次陕北转战期间,毛主席、党中  相似文献   

18.
王恩汉(以下简称“王”):这次我们档案界的同志们来石磨坊采访您,真是麻烦您了。这次采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您的艺术生涯,您是如何走上艺术的道路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我来之前了解了一些有关您的资料,包括您从出生到读书,到走上从艺的道路,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拼搏到今天,取得的成绩,而且您还结识了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我留意到您和黄永玉先生的性格有点不同,黄永玉是个非常外向、爽朗、活泼的人,自称“湘西老刁民”;而您很内向,说话比较谨慎,你们俩性格差异这么大,却结下了人所共知的比较深厚的友谊,可能这是因为你们有缘份。我们这次采访您,就…  相似文献   

19.
"新闻地图"     
1.感知地图地图在新闻采访中十分重要。每次出行,总要带几本地图或与地理有关的书,历史地图集、旅游地图册、交通地图册、分省地图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程的安排,采访的计划都离不开地图。地图与现实之间,有很多差异——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就是从地图与现实不符的角度,反映改革开放后城市道路市政建设的巨变,如新地名、新高度等等。但是“新闻地图”的涵义不仅仅是这些,也不是简单的一种技巧、一个角度、一次聚焦。感受、认识和理解地理或地图上的空白及变化,往往就像进入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征服虎跳峡的采访!”尽管这次采访活动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样羡慕的语言,仍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刚刚进入新闻队伍,能够采访这一壮举,确实感到幸运,很可能这是我们整个新闻生涯中一段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