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自外研社新目标《英语》初一下册第10模块第3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涉及一般将来时.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增强热爱自然的意识,更加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相似文献   

2.
本课选自清华版教材《小学信息技术——能机器人》的第二单元。该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获取信息的各种传感器。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能够在能力风暴VJC1.5仿真系统中编写程序,学会了直行、转向、循环等模块的使用方法。由于本课要学习的红外传感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传感器,且知识点较多,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到机制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杂乱,无轻重感。为使学生对机制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相互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进理解和自学,我采取有相互联系的模块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宏观认识模块目的使学生清楚决定产品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为所学《机械制造工艺》课的目的、内容及重点的提出设下伏笔。宏观认识模块,以零件的制造质量为重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举例说明制造质量对机器质量影响的程度。二、重点理解和掌握模块在这一模块…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必修Ⅲ模块(人教版,下同)比较难,特别是西方文化史部分难教和难学。主要原因是这一模块有三大单元的知识涉及大家相对陌生的西方文化,即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所谓"难教",首先难在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包含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内容,而且还包含政治史、思想史、人物史等内容。其次难在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所谓"难学",首先难在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头一条,是“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这样一个目标怎样去达成呢?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对《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宇宙里有些什么》《梦溪笔谈》等本的研读去实现头一条教学目标。但一路学下来,感觉还很不够。为此,我搜集了不少科技时,印发给学生拓宽视野,但从学习效果上看,学生对科学的激情似乎依然没有得到唤醒。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所选的都是有关民俗风情的文章。民俗文化是一幅社会风俗画,是一道人文风景线,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个有关民俗风情的单元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始终着眼于透过描写民俗的朴实的文字,去发现生活的淳美,从而了解家乡的习俗,了解华夏文明,进而有兴趣去了解世界各国的风情,为学生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设计教学这一单元之前,利用来自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调动学生去了解社会民俗的热情。我写了“网郎”两个字之…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固体和液体》。由于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都是围绕固体和液体多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的。与其将固体和液体分散教学,还不如将两者整合起来进行比较学习。如把《认识固体》、《认识液体》整合在一起,变成《认识固体和液体》,这样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一、抓好单元整体预习,了解人物信息苏教版小语教材所选的文章涉及古今中外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均有过一定的贡献。虽然他们的事迹能感动学生,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学生有着很大的距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例如,苏教版四下第三单元介绍了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从课文结构上看,《三顾茅庐》《祁黄羊》是叙事写人文章,《公仪休拒收礼物》是剧  相似文献   

9.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知识、技能模块设置方案 1、教学单元模块设置 教学单元模块的设置,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工作。每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模块,模块的内容按专业课目标所需的电子技术知识的要求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来确定。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便是此课程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即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体),但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必要的内在联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单元模块可以表示如下: 电子器件: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稳压管、可控硅、单结晶体管;  相似文献   

10.
《做个开心快活人》课程包括3个独立单元,即“战胜压力”、“情绪陷井”和“形象三级跳”。主要针对由小六升入中一的学生。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协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掌握处理压力、情绪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方法,以便摆脱各种个人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成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整个课程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处境出发,所有资料均由教师等提供。由于三个单元是独立的,因此学校可根据需要安排教授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班主任课上。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想 1.高中语文第四册共两个古代散文单元(第五、第六单元),学习这两个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祭十二郎文》是其中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首先应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自学课文,熟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描写民俗的散文单元,其作品有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萧乾《吆喝》、琦君《春酒》、冯骥才《俗世奇人》,综合性学习内容是《到民间采风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适合学生学习品鉴的文学单元。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笔者特意结合监利地方特色,设计了一场“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陈海梅 《语文天地》2013,(20):47-48
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从第六、第七单元(语文版)开始学习文言文。虽然学习之初,接触到的文章比较简单,如《〈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伤仲永》等,但仍有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觉得文言文既难读又难于理解,也会觉得学习文言没用,理由是"生活中根  相似文献   

14.
《到苗圃去》单元是以参观苗圃、关注苗圃内植物的繁殖、掌握一些繁殖方法、认识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繁殖方式、了解一些新的繁殖技术为学习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让学生认识植物繁殖方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与学生的解读: 《拉萨古城》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渎课文: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时,通过溃书和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了西部并感受了两部的风土人情.学生已具备了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了解了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因此《拉萨古城》是作为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为主题的补充学习,作为略读课更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骨胳,肌肉和空气的成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习第六册《人的生长发育》一课做了一定的准备。 本单元的各课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通过学习人的营养、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可以使学生对人体的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使他们体会到,人体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整体,各种器官的作用是分工合作,相互联系的。课文在叙述这些内容的时候,还渗透了“能量”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到民间采风去》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单元以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为主题,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能够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从而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设计的。学生在学习完课内说明文后,对说明文和说明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素红 《教师》2011,(34):103-103
将有共同话题的一个模块设为一个话题学习,也可以将多个单元里的涉及的同一话题用来作为一堂复习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复习疲劳感,组织好初三英语复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