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燕 《新闻采编》2003,(6):43-44
报 业的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 ,报纸的创新基础在于人才的创新 ,在面向新世纪的报业改革中 ,我们首先需要培养一大批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即多才多艺的编辑、记者。按照常规的业务分工 ,我们的编辑记者一般分为“搞文字”的和“搞美摄”的两大类。搞文字的又分为要闻、政教、经济、副刊等几个部室 ,看起来很专业 ,可是在“各司其职”的工作中 ,许多人只习惯于适应自己井口上的这片小天地 ,写消息的很少去写杂谈 ,编副刊的又很少过问要闻 ,而搞文字的与美术摄影不搭界 ,搞美术摄影的不写或写不了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 ,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2.
这里的“您”。是指编辑、记者及一切经常写文章搞文字工作的朋友。对这些朋友来说.读读《说文解字》大有好处,它能使您写文章的时候少写错别字;它能使您审阅、编改他人稿件的时候把住关,不使错别字“漏  相似文献   

3.
军报实习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天来,亲眼看见一篇篇粗糙的稿子经过编辑之手,被打磨成能上版面的文章,心中对那些默默作“嫁衣”的编辑老师充满了敬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我想换个视角看上稿,通讯员至少应该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写“好稿”,少争“头条”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上“头条”。不少单位总结新闻报道工作,也无不是以“头条”论英雄。这无疑给“头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头条”是可求的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军报实习,我感到:“头条”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在只要对新闻写作执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自愿放弃“铁饭碗”,离开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成为“流动人员”,加入了非公经济所有制行列。这支队伍的人才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的是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辞职、辞退人员,有的是应届、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是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有的是军队转业干部等。  相似文献   

5.
“少计较”     
元月中旬,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丁关根要求宣传工作者做到“三一多三少”,其中“一多一少”是“多奉献少计较”。这里单就编辑记者少计较谈点看法。 大多数编辑记者埋头工作,勤恳奋发,不计名利,但也有少数人爱计较。如计较自己的稿件没放在显著版面;计较不该发迟了、改短了;计较名字字号小了,不该放在文后“屁股”上;计较稿酬、奖金、福利待遇等。  相似文献   

6.
台湾一些有眼光的出版社主管对于出版人才的培训及在职进修往往较为重视,他们认为,经过“充电”之后的编辑,通常也可以为自己与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意贡献。月旦出版社主编汤秀瑸指出,让编辑人员在工作上能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成就感,才能留住人才。因此,他们对新人的培养,通常由资深的编辑带领着从基础学起,较资深的编辑则往上游发展,即包括一本书的企划、包装,同时参与开发新书的讨论,定期找专人为编辑上课,研究市场上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卖点”何在等等。 让编辑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并培养自习的能力,是台湾一些出版社对编辑人员的期许。天下文化公司将鼓励员工进修事项明文列入人事规章之中,凡工作满3年的员工,如果提出出国进修计划,或与个人工作相关所需的课程,可以获得公司的补助。公司也经常请专业人士来演讲,或在内部举行业务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报纸主攻消息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质的问题。消息之不尽人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让消息鲜活起来,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在主攻消息时必须下力气研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克服题材上的唯上病,多反映来自群众、来自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时下见诸报端的消息,尤其是要闻版,题材唯上者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会议报道多,实际工作少;领导机关报道多,基层单位和群众报道少;工作角度报道多,读者需要角度报道少;综合报道多,典型报道少。读者对此较为不满,有的甚至戏称报纸是“黑头文件”。当然,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这支新闻战线的新军以旺盛的生机迅速发展、成长,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团结、教育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新闻舆论工具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报可喜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企业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报目前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四多、四少、四差”:一是偏重从领导角度来看问题,刊登领导报告、文件、会议消息多,来自群众、来自实际、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新闻信息少,报纸的新闻性差;二是偏重从业务角度看问题,报道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撰写“出版史”的任务在“文化热”激荡下提出近年来,在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史”和“学”研究的普遍提出。如出版界提出修“出版史”、写“出版学”;编辑们倡议搞“编辑史”、出“编辑学”;做秘书工作的立志编“秘书史”、“秘书学”;写作学会呼吁建立“写作史”、“写作学”;新闻工作者因资料齐备,则先走一步,目前已出多部“史”“学”著作了。这种倡撰“史”“学”之风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近期我国出现的“文化热”之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浪潮澎湃的回声。和它种学术一样,“出版史”研究课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强化选题开发工作的思考航耶,小红当前出版部门的待优化选题存在着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在来源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包销的多,作者自投的多,人情稿、关系稿多,编辑人员积极开发、主动设计的少。在内容和质量上也体现着“三多一少”,即赶“热点”的多,重复、...  相似文献   

12.
读到一则出国进修人员座谈出版改革的摘要,说是在日本,出版社的体制与机构设置是编辑与发行两大块并重,编辑与发行的人数是一比一,起主导作用的是贩卖部门;又说在日本,社长多出自发行部门,这几乎是惯例。 可是,读读日本人自己写的书,却像是麻花不叫麻花——满拧。如1994年10月印行的《报纸·电视·出版的构造》,植田康夫在书中谈出版现状,有云:“与编辑部相比,营业部的工作总是被视为附属,这种倾向在出版社历来很严重。”植田,以前是《读书人》周报的主编,现为大学教授,讲授出版论,同时任日本出版学会副会长、日本新闻学会理事。日语的“营业”二字相当于我们说的发行或销售,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界取得不小的成就,目前的情况是“三多一少”(出版社多,报刊社多、定点印刷厂多、发展太快,相对地说,合格的人才少)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哪家出版社办得好,靠的是人才,现在要实现阶段性转移,促进出版繁荣,更需要靠人才。除了编辑人才外,还需要众多的管理人才。可以这样说,出版传世之作靠人才,搞活流通渠道靠人才,把握出版导向,发挥出版社优势,无一不是靠人才。人才就是出版社的顶梁柱。  相似文献   

14.
我在厂里是搞宣传工作的,工作之余,有个嗜好、喜欢“爬格子”。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我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在写作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从退稿中吸取“养料”,摸索投稿的“路子”。在报社编辑、记者的帮助下,我写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见报的稿件也渐渐多起来了。近年来,我在上海和首都20多种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消息、通讯和评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迈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期躺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安乐窝”里的新闻媒体机构,越恶霸虎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紧迫性,推动新闻媒体发展的“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媒体的“经营”这个轮子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制约了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新闻媒体“经营”这一轮子,取决于经营管理人才。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就成了新闻媒体机构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之一,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具体地说,就是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宣部出版局、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新闻出版署期刊司指导,由中国期刊协会科技期刊委员会、北京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主办的“跨世纪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工程研讨会”于1995年12月14—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由中央有关部委及各省市有关部门推荐的在编辑岗位上做出成绩的百余名青年编辑参加了会议,同时参加会议的有20余位在编辑岗位卓有贡献、培养青年编辑有成绩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了编辑学之后,如果能从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而不能动手编好书、编好刊,那就无异于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但是,如果以为学编辑学就是学些编书、编刊的手艺,只会“照着葫芦画瓢”,对理论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也就难以创造性地做好编辑工作,难以提高、发展编辑工作,难以成为一个编辑家,同样也是不够的。编辑理论是在编辑实践活动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它来自实践。但编辑理论形成后,又会反过来推动编辑工作的前进。对做好编辑工作来说很重要的预见性,也不仅来自编辑实践,更来自编辑理论的力量。哲学上说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对于编辑学来说,同样是完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习称“双百”方针,是极其重要的方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一方针,首先自然是文学艺术部门和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部门必须贯彻执行的方针,同时,我深切体会,这也是编辑出版部门必须贯彻执行的方针。是在“双服务”方针前提下,正确处理稿件,做好编辑工作的指导方针。编辑工作与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所起的  相似文献   

19.
编辑创造性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有人提出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工作的论点,并以大量的具体编辑工作作了详尽论证、这是编辑观念上的一大解放。按照传统的权威解释,“编辑工作是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是指编辑工作的性质而言,如记者的工作是采写新闻.教师的工作是教书,作家是搞写作的等。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狭义地去理解编辑工作的性质,把编辑工作简单地看成是修修改改,删删补补,不具创造性。实际上,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具有创造性,所谓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令狐忠社 《传媒》2002,(3):46-47
保证编发稿件的质量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是编辑人员的立身之本,也是编辑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稿件质量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复杂问题,比如,编辑素质、编辑手段、印刷效果、发行渠道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稿件的质量,但就编辑工作本身来讲,稿件质量的产生与形成,来自于策划、组稿、审读、校对、出版和发行等编辑流程之中,对此,编辑人员需要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全方位地下功夫抓好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