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王宜欣 《北京档案》2005,(12):16-19
档案修复,就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正、恢复、去除档案中对耐久性不利的因素,使档案恢复原来的面貌,提高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延长档案寿命、保持档案原貌、满足长期利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者在传统修复技术及长期档案修复实践的基础上,就档案修复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达成的共识,主要有保持档案原貌原则、最小程度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制定修复方案以及建立修复档案.档案修复基本原则的形成和运用,对档案修复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档案修复实践的丰富,档案修复的对象、材料和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档案修复基本原则的含义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纸作为档案的载体材料可谓源远流长,传统手工纸张更有“纸寿千年”之美誉。但在机制纸广泛使用后,纸质档案的长久保存已成为全世界的档案、图书和文物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即便其他各类载体档案呈急剧增长之势,纸质档案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馆藏主体的地位。纸的寿命长短将直接决定着其承载的档案信息能否得到持久的记录和延续,特别是永久档案能否得到“永久”保存。纸质档案酸化,就是档案保护工作中亟待进一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出版日前,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编写的《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正式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共分8个部分,22.6万余字,图片200余张。以二史馆民国档案修复工作历史和经验为基础,配以典型修复案例,从“民国纸质档案病害种类”“民国纸质档案手工修复技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展示。《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是一本对民国档案修复技术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工具书,该书能够为读者了解民国档案修复工作提供良好契机,将为民国档案修复工作者提升业务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并为民国档案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动态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出版日前,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编写的《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正式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共分8个部分,22.6万余字,图片200余张。以二史馆民国档案修复工作历史和经验为基础,配以典型修复案例,从“民国纸质档案病害种类”“民国纸质档案手工修复技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展示。《民国档案修复技术手册》是一本对民国档案修复技术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工具书,该书能够为读者了解民国档案修复工作提供良好契机,将为民国档案修复工作者提升业务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并为民国档案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纸质档案的修复是采用一定技术,通过特殊工艺和方法对档案进行修整,恢复其原貌,提高耐久性,从而达到一定程度延长档案寿命的工作。通过多年的档案修复工作,我们认为影响纸制载体档案修复质量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用于修复使用的材料;二是修复室的环境;三是档案修复技术等。要提高档案修复质量,必须把好以上三关。  相似文献   

6.
在建国后五十多年时间里,档案工作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不过,随着民国档案开放力度增大,对档案内容信息的揭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民国档案整理成果已难满足现有的民国档案工作需要,对民国档案信息作进一步开发,即开展民国档案件级整理工作已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但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我们需要对其必要性、和案卷级整理工作的衔接、应结合档案馆数字化工作开展以及在整理人员启用上如何谋求社会力量的支援等等问题加以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7.
档案修复工作是一项对馆藏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以恢复档案历史原貌为技术内容的治理性工作,它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都非常重视档案的修复工作,据了解,199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档案的抢救经费就达1.14亿元 ,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抢救的重点档案约500余万卷,同样,近十年来,上海档案修复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在人力、财力的投入上加大了力度,而且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加快了步伐,有效地提高了破损重点档案的抢救速度,延长了档案寿命,保护了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开展民国档案鉴定,虽然早在民国时期已有规定,但当时并未贯彻执行,解放后,民国档案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清理、整理,也仍未真正予以鉴定过,更因民国档案工作中长期片面理解执行档案“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指示,致使大量重份、破碎、纯庶务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妨碍了对真正有价值的民国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开展民国档案的鉴定,是民国档案工作必须补上的一课,不过,由于邕终并未将其真正付诸过实践,所以圣其内涵的认识是模糊而不确定的,而这是我们需要首先加以明确的,笔现拟就是民国档案鉴定内涵作如下浅探。  相似文献   

9.
整旧如旧是档案保护中采取的措施到位,既不影响档案原貌又能达到修复、加固的作用。修复到什么程度需要很好地把握,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实际上是在尽量保持档案原貌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方法或措施延长档案保管和使用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档案及古籍多为手工纸制成,因而手工纸是修复工作的首选对象。选择修复用纸是历史档案、古籍修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修复质量乃至修复后文献的寿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常用修复用纸的使用情况,基于适用性,从造纸原料、工艺等提出修复用手工纸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由于时下手工纸种类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修复用手工纸的选择和使用遇到困境,定制和认证修复用手工纸可避免其选择时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纸作为档案的载体材料可谓源远流长,传统手工纸张更有"纸寿千年"之美誉。但在机制纸广泛使用后,纸质档案的长久保存已成为全世界的档案、图书和文物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即便其他各类载体档案呈急剧增长之势,纸质档案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馆藏主体的地位。纸的寿命长短将直接决定着其承载的档案信息能否得到持久的记录和延续,特别是永久档案能否得到"永久"保存。纸质档案酸化,就是档案保护工作中亟待进一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多年的民国档案编研中发现 ,一个县份的民国档案曾被3个级别不同的省、地、县档案馆整理过 ,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 ,整理中无一档案馆能够遵循档案的历史原貌和形成特点。不仅如此 ,有的馆整理得面目全非 ,给档案原件造成了破坏 ,也给利用带来不便。本文粗略陈述了县级民国档案的形成特点 ,即“原貌”轮廓 ,提出了整理中的“八个不宜”。为县级民国档案的科学整理提供了方法上思路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琪 《北京档案》2010,(2):26-27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民国档案年代久远,记载着民国社会历史的原貌,反映着民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将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对于继承和保护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疑是最有意义的。为此,笔者就档案数字化建设作粗浅的探讨,与档案界同行交流,以推进档案数字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归纳了国家重点档案——民国档案抢救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和意义:如提高了认识、投入了资金、培养了人才、改善了保管保护条件等;总结了缺乏规划、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档案在抢救中损害和整理不规范的教训;提出了强化规划、加大投入、科学抢救、原生态保护、发掘珍品档案和推进数字化的观点,使民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馆藏档案数字化现已成为国家档案馆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拓展资源共享空间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必由之路。开展档案数字化,必须基于档案实体,因此,档案的修复保护工作则必然成为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传统的档案保护工作一般由库房管理人员对馆藏档案具体破损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并根据轻重缓急作出档案修复计划,将需要修复的档案提供给档案修复室进行抢救。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在大规模开展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美国巴罗(Barrow)发现机制纸内的酸对纸的恶化影响大于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后来又经过许多人的研究,了解到书籍纸85-90%恶化是因纸内含酸赞成的,纸张酸的主要来源是造纸过程中使用了酸性施胶剂一硫酸铝,为了延长档案寿命,档案工作研究了许多纸张脱酸的方法,这不仅费时,费工,费钱,而且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把酸性纸改为中性纸,便提到了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7.
档案仿真复制,是在档案内容、记载手段和承载载体等科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档案“原貌”的真实再现.这项工作,是档案征集、档案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档案布展、梢案交流、档案利用中保真示“真”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人工管理、手工检索的状况。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磨损,保护档案的原貌。也使干部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  相似文献   

19.
“保持历史档案原貌”是整理民国档案的原则。然而,在具体的整理工作中,对于什么是历史档案的原貌、民国档案有什么特点、怎样做才算真正保持了民国档案的原貌?在理解和做法上  相似文献   

20.
杨希 《档案时空》2011,(8):22-24
如何保护、利用好珍贵历史档案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兰台人一直在探索抢救和保护档案资源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有档案修复、缩微复制技术,而这些技术都难以真实地展现档案实体的原貌。档案数字化仿真复制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和数字影像技术,通过一系列操作最终达到与原件一致的目的,为档案保护利用及展览提供了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