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让学生实践“自我需要”顾松灿“自我需要”就是自我充分发展的需要,是生命自身的一种固有的需要,例如渴望实力、成就、自信心,渴求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期望获得充满活力与效能的心理机能;企求被人尊重,受人赏识、注重;希望最高程度地...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的竞争,关键是人的人格魅力的竞争。健康的人格表现为对己、对人两个方面:对自己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对他人要尊重、关心、友爱、帮助。没有健康的人格,纵有才能,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近年来,青少年产生人格偏差与错位的事件屡见报端。2005年4月,北京某名牌大学有一位本科女生跳楼自杀,5月该校心理系一位男博士生跳楼自杀,7月有一本科男生跳楼自杀。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为学生打好基础: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有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王定峰 《甘肃教育》2010,(16):27-27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说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以说,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技能,是人类心灵健康的体操。作为高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观点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生理健康是指体格健全,身体各部位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没有缺陷;心理健康是指能自我控制感情,用意志去克服、抑制自己的愿望,有稳定的性格,智力正常;社会健康是指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职成教工作回顾   (一 )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九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的成绩,是在克服多方面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来得特别不易。到 2000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 390所,在校生规模由 1995年的 24 1万人上升到 28 2万人,增长 17%;普通高中和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为 1: 1 31,与“八五”期间持平;有成人中专 141所,在校学生由 1995年的 5 4万人上升到 7 1万人,增长 31 5%;有 9所高职学院和成人高校,有 14所普通高校招收高职学生,在校学生 7800人;全省重点建设了 500个初中“ 3+ 1”校点,针…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本质区别 健康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获得卫生知识,转变卫生态度、产生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发育,为终身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以人的生命质量为主体,主要包括体质、健康、心理、优生、优育、疾病、寿命、教育等诸种人的身心现象。它的研究范围不仅涉及体育学、医学和社会学,还广泛涉及到生命科学、环境学、人口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健康教育内容很广泛,既有课堂教育内容,也有课外教育内容;既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也有健康咨询、家…  相似文献   

8.
陈尚清 《教育家》2004,(4):39-40
中学生作的“人”、“”分离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人”多是社会的共性的人,而不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个体;“”不是有真情外化,不再有真实的生活,而变成了没有自我、丧失灵魂的一纸“空”。因此,笔认为,中学作教学呼唤久违的人精神,让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一仁 《内蒙古教育》2003,(3):43-43,46
多年来,魏书生和他所教过的历届学生始终坚持写日记,同时,他还真诚地反复向青年教师和社会各界倡议写日记。他把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形象,贴切,且寓意深刻。魏书生说:“为什么叫‘道德长跑’呢?我总想,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灵上也逐渐健康起来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说心里话、说实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绝大部分人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论坛》2004,(9):50-51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是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的全部幸福;然后是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拥有了财富和健康后,却不一定能获得幸福。幸福的基础除了财富和健康外,还有另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尊严。尊严同样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人没有尊严,就不可能成其为人。台湾作家柏杨写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一书开篇说:“人,之所以为人,第一要自己有尊严;第二要尊重别人的尊严,而且是诚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及压力,使得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一、中专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中专生有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状况:①学习上焦虑,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②对人有焦虑。具体表现在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怕与人交往;③有些学生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甚至不喜欢同别人谈话;④有些学生有自责倾向。表现为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分归咎于自己;⑤有的学…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人格问题是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期是决定人格健康与否的关键期。自我心理学大师艾森就把人从出生到进坟墓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一个能否形成健康人格的危机。在每—个阶段,如果这一危机顺利解决,那么人的某一方面健康人格就基本确立;如果这一危机未能顺利解决,就会形成不健康人格。其中前三个阶段理论和幼儿教育有着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金兰 《天津教育》2005,(11):33-35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有道德”的社会,更要造就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有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和发展的社会。有道德的人与“有道德”的社会共生共存;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有内在的一致性,造就“整体的人”与建设和谐的社会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文化的事业,是主体寻求、满足自身的道德需要并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它始终把一定的道德需要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对道德教育的任何分析和论述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表达了一定的道德需要。在道德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激发、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道德”的社会.也要造就“道德”的人。“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的社会。“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社会共生存在;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化价值生态共存,造就整体的人与健康的社会是道德教育时代合理性的最佳论证方式。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化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一、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一)学术界对人的素质有了新共识。素质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后天形成的身心质量水平。经专家研究得知,人的素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可通过遗传和优生优育、营养保健、体育锻炼获得;二是心理素质,可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个性培养形成;三是社会素质,可通过自我意识培养、公德教育、法律教育、人际交往掌握。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必须具备以上素质,所谓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对受教育者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二)卫生界对健康做出了新界定。过去人们习惯上对健康的理解仅限于身体方…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8.
影响健康的因素●孙慧心万承奎健康是个极为复杂的概念。是许多因素互相交叉、渗透、制约、作用的结果。保健学家把这些因素归纳为四大类,即环境因素;机体的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卫生保健设施因素。现简述如下:一、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它包括自然环...  相似文献   

19.
一份针对当代白领人群的调查显示,近7成白领办公族存在记忆力差、健忘的情况;绝大多数人存在睡眠障碍;9成以上的人有浑身酸痛、颈肩僵硬、头晕眼花等机体疲劳症状,同时伴随着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有感冒、易发烧等状况:8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不愿与人接触沟通障碍、爱猜疑等,超过9成的白领存在或多或少的亚健康症状。这些非健康的第三身体状态严重困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计划推行以来,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多上运动场,少上医院;多锻炼,少吃药;花钱买健康,逐渐成为更多人跟随的潮流、追逐的时尚,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体育健身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并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健身的活动中来。然而,体育健身有很多种类和方式、方法,下面就中国武术与健身以及网络方面做一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