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武术套路运动“高难度”之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难度”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美学范畴,它是武术套路运动质与量的统一。“高、难、新、美”是竞技武术特有的美学概念,是武术套路审美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套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然而武术界对武术套路技术、武术推广、武术健身和技击实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对武术套路的美学价值研究较少。“高、难、美、新”这一武术套路发展宗旨的提出,也提示了武术套路美学研究要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立足于科学,着眼于现实,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建设,要根据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地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编排创新上下功夫,增加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观赏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体育美学的视角出发,从武术套路给人的美感,武术套路运动形式对美的追求,武术套路运动艺术美的表现,武术套路运动的意境美等方面阐释了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寓美学理论于运动实践过程中。文章主要探讨了武术套路"形美"、"意美""、德美"的美学特征,以及武术套路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武术套路从其本质来讲,可以说是艺术的另类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艺术的视角,沿着武术历史发展的脉络探讨了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认为,武术套路的技术特征可归纳为技击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包含:武术套路运动的美是表现战斗的“生活”;是一种“距离”的美;是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的一种感染力、震撼力的美三个方面。武术套路通过形式美、意蕴美表现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演练是表现人体动态美的一项具有攻防特点和表演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给人们美感。本文试图以美学的理论分析套路演练中人体形体美的展现,进一步认识武术的审美价值,探索套路演练中时间和空间特征的“美感”。如果说美术是用色彩和线条构成空间的美,那么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意象"视角审视,武术套路美就是"离形得似"、"不即不离"的距离美.从"意象"的定义、特征、生成过程、认知方式等方面对武术套路美进行解读,以此深化对套路"距离"美的认识,充分发挥武术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雄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73-73,77
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美、意境美等方面,对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文化艺术的视角,沿着武术历史发展的脉络探讨了武术套路和散手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文章结合体育美学知识,从武术套路对美的感受,运动形式对美的追求,动作对美的体现,攻防含义的表现应不脱离美的原则,阐述了武术套路与美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属于美类的一个大项,其审美价值体现尤为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美进行分析,以达到不断完善竞技武术套路美学方面的研究,使武术审美观念与时俱进,从而指导教学训练、体育欣赏、编排和比赛,能动地作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俊卿  郭兰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73-574,590
中国武术蕴涵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圆为美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普遍遵循的原则.通过研究表明圆是武术的哲学理论基础;圆在武术动作中广泛地存在和应用,提出圆美艺术现象是武术动作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动作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运用逻辑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校武术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化解当代青少年人文素质危机的重要途径;中华武术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构成了新世纪学校武术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林叶微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6):15-17,43
本文通过文献法,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先秦与古希腊武术文化之异同。从中看出,先秦与古希腊在武术文化有很相似之处,但由于先秦与古希腊地理环境、战争形式和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武术文化的形成上有各自的特点。古希腊武术突出力量、追求远度,并形成古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是其特点。而我国先秦武术讲究技巧,并形成一套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武术理论,从而使中体武术独具魅力,形成与古希腊武术文化完全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中国传统武术美的世界,结合传统武术特点及传统哲学思想,分析了婴儿心态的实质、虚静的美学特征及传统武术的虚静特征,指出基于婴儿心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虚静"的精神观照,凝结了民族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体育盛会。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从武术与奥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中华武术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从而为我国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出台之后,武术项目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在某一段时间里,难度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一切都围绕着难度进行。但随着运动员们难度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无法在难度分值上与对手决出胜负,所以运动员又不得不开始重视其他方面的提高,特别是套路的编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新规则颁布以来的两届全运会长拳比赛的录像研究,从整套单式动作数量、组合动作的数量以及难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峨嵋派武术有着辉煌的过去,是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而今昔日的辉煌已失。如何重拯救雄风,开创峨嵋派武术的新局面,已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资料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社会学、历史学、经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峨嵋派武术实际的情况,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研究和总结,提出,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武术走向世界的时代背景下,决定了峨嵋派武术越须走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峨嵋武术,要想得到振兴和发展就越须彻底地、大胆的进行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信息观念和人才观念,它是实现峨嵋武术做大做强的目标前提:其次:深化改革是峨嵋武术发展的关键,应建立峨嵋武术的经济实体,实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应采用联盟制的集团化经营模式;第三,拓展市场是峨嵋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市场,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挖掘潜在的市场,扩大峨嵋武术在市场的占有份额,这样才能加快峨嵋武术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脉络为脊线,以武术教育功能嬗变为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武术教育伴随历史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当代,武术教育负载着武术普及与推广、文化传承及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培育的功能。然而,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不尽如人意:武术意识模糊,教学过程中矛盾对立俯拾皆是。本研究针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围绕武术教育功能的实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武术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武术是一门生存自卫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武技没有本质区别;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魏晋至隋唐时期,武术具有显著的宗教、艺术等文化特征;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经过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人的提炼,武术成为了竞技体育,在极大推动武术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逐渐脱离了本质,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大众。当今,武术应返回民间,更好地汲取营养,以图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