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无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1]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如此,它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无痕”渗透。那么,如何做到“无痕教育”呢?笔者在写作和中学语文教法课教学中,总结出如下一些做法:一、结合教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教育无痕”旨在“淡化教育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等教育方式,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让教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无痕”是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推崇。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读完后,很有一些想法。无痕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剑术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这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面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无痕的教育对于一些情商较高的孩子是非常有用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影响是终身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际上老师都有这样的教育智慧,这种艺术的教育方式也一直在应用着,但是笔者觉得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是复杂的、纷繁的,需要我们应用多种教育手段与方式来教育学生,单一的教育方式是满足不了现实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5.
刘晓红 《教育探索》2005,(4):102-103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在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德育”:二是“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从现实来看,心育与德育不应该是从属关系,而应该是并列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一样,应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顾志裕 《中国德育》2007,2(11):62-6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给学校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是每个学校都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浙江省上虞市实验中学利用网络进行“无痕德育”,也有人称之为“无意识教育”,因为受教育者是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而对教育者来说则需要有意识地精心设计。“无痕德育”体现了内隐学习的教育观。内隐学习即一种“自动的”“不易觉察”的并“对复杂规律敏感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徐斌 《江西教育》2014,(3):12-14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杜威在论述“什么是教育”时也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教育工作的一种最高境界即无痕教育,这是一种基于相信学生性本善、学生具有道德生长能力的教育,它弱化说教、灌输,而是以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情境为教育载体,通过环境熏陶、榜样示范引领、对话沟通等方式,激发学生内心道德生长的需求,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行为。这种基于学生内生长力的无痕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与王琪校长的谈话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命。”在他看来,教育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第二重境界是润物无声,教导无痕;最高一重境界则是对生命的了知、洞察、理解和关怀。何以如此看重“生命”二字的分量?何以对教育中“生命感”的遗失和对生命本身的漠视如此痛心?何以连篇累牍地撰文倡扬“生命教育”的理念?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王校长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老子说“大音希声”,世上最美的音乐,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声音,因为人们早已陶醉其中。我想,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应该追求这种境界:育人有心,教化无痕。  相似文献   

11.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学习与实践。在我看来,“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课题,与其他数学课题研究相比,更显现出一份诗意与灵动,更体现出数学教育的人文情怀。“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什么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旨在“淡化教育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等教育方式,力求在自然的状态下,让教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不留痕迹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力图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文章从“无痕教育”的含义、理论依据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陈桂生 《中国德育》2009,(11):39-41
最近刚从张思明老师访谈记录中,知道“无痕德育”一说,又从《中国德育》杂志2009年第8期刊载的楼江红君的《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一文中,知道一个“无痕德育”的案例。尽管不知“无痕教育”出自何典,单从不同地区出现同一教育趋向的提法,就感到异常兴奋。仿佛从风萧萧、雾茫茫中发现了一缕霞光。  相似文献   

15.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17.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注意,那就是: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选择放弃,只能转化。  相似文献   

18.
每年9月,小班新生入园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小班新生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低级阶段,像一朵朵花骨朵儿,非常美好,但是柔软也很脆弱;另一方面,班级是否有良好常规,又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那么,如何使两者之间达成统一?即如何引导小班新生顺利进入有质量的集体活动?我们给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确定了一个目标:过渡无痕,善教无伤。在各个年龄层次的教育活动以及家庭教育中深受瞩目的无痕教育,是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策略”,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我们认为做到“无痕”,首先要做到“无伤”,即保教活动万万不可反复说教、生硬规定、枯燥训练太多,一切应以保护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前提,用激趣、熏陶、移化等策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需要教育者极其用心地去对待、去设计、去渗透、去实施。保教人员如何用无痕的爱、无痕的方法培养小班新生一日活动的常规?以下就是我们所采取的主要策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冯建卫 《中国德育》2012,(20):31-33
真正的教育艺术不是刻意而为之,不是花样翻新,不是为了艺术的艺术,而是在科学教育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刻意的不经意表现,一种有痕设计下的无痕表现,是一种形散而神聚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第一届“徐斌与无痕教育”特色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以来,近+年间,无痕教育研究团队不断壮大: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无痕教育研究所,无痕教育全国实验学校联盟初步形成,无痕教育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何使无痕教育研究走向整体建构,如何让无痕教育与简约教学、结构化学习之间建立内在关联等问题驱动我们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将于2019年暑假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全国第五届“无痕教育”深度研修活动,为您带来一场思想与创意的教育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