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2.
中非关系及其故事的相关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事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中国和非洲为主体的媒体叙事已成为影响中非间政治、商业和文化等关系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在此类叙事中占主导位置,影响了中非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加强传统媒体舆论引领力的同时,我们亟须多元的传播主体参与到中非叙事框架中。自媒体平台因其独立的身份优势和“公民新闻”的内容优势,可以独立的观点、建构性的视角对中非故事进行多层次、多切面的立体报道,打破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刻板印象,从而为中非关系提供新的叙事框架,对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形成解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呈现更加真实的中非关系和中非故事。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多领域合作颇为引人注目,中国媒体走进非洲,与当地媒体集团形成新型竞合关系。研究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不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竞争策略培育我国在非媒体的核心传播能力,还能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提供支撑。本文尝试将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横向、纵向、斜向三种,并分析每种模式在形成媒体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完整价值链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媒体在非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隽然 《东南传播》2015,(12):57-60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向世界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全球战略,为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给中国和非洲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给"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西方媒体给非洲民众灌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必须提升在非洲的传播力,在传播理念上要尽量和西方国家进行区隔,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着眼经济和民生发展,要遵循"中国方式"的传播理念来传播中国和非洲,要用发展的眼光报道"真实的中国"和"发展的非洲"。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这一全球战略下,中国该如何提升对中非文化差异的重视,吸取过往传播经验教训和西方成功的传播策略,为新时期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及构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小农  陈阅 《现代传播》2013,35(7):57-61
NGO是民意的代表,是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人文外交、公共外交领域,NGO是一国建构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重要主体,是必须重视并需要借助的巧力量。西方借助NGO在非洲既建构了自身的影响力及话语权,又有效抑制了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提升。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及话语权不彰,原因之一即在于中国NGO在非洲缺失。中国NGO走进非洲,与西方NGO、非洲本土NGO开展竞争与合作,直接服务于非洲国计民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将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6.
BBC、VOA对非广播历史悠久,在非洲拥有较大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本文就BBC、VOA对非广播的节目设置、传播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用事实说明BBC、VOA对非广播话语权及影响力,源自根据受众需求创新节目设置、调整传播策略;源自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和本土化,对中国改进对非广播、提升话语权及影响力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颖 《新闻传播》2015,(2):15+17
本文围绕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展开论述,具体分析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塑造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更好地构建中非双边的友谊,树立中国良好的对外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1-5日,中国与来自非洲48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齐聚北京,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推动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平等磋商,达成广泛共识。建立和发展中非战略伙伴关系是本次峰会的核心内容。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是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的集体宣誓。新华社发中非合作论坛·神奇的非洲  相似文献   

9.
1963年末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本文通过考察周恩来出访的时机与目的,分析周恩来访非的核心议题,探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动因与效果。周恩来访非期间,重点与各国领导人解释了中国对三国条约的态度、在中印边界冲突后的立场及中法建交问题。这次出访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非洲,其目的在于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增进中非友谊,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审视周恩来访非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周恩来访非是一次战略性访问,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从理论创新到制度设计再到实践验证的逐步深化过程;第二,周恩来出访非洲的主要动因,不是来自外部压力,而是来自于内部的外交政策调整;第三,从实际效果看,以这次出访为标志,中国外交成功实现调整,推动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传播态势判断 中国记者:当前的国际传播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王庚年:根据我们对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贝塔斯曼等世界主要国际传媒集团和英国BBC、美国之音、日本NHK等主要国际广播媒体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当代国际传播呈现出的主要发展态势为:全球化、综合化、现代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唐春梅  高月 《传媒》2023,(8):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瑰宝。纪录片以纪实加视听传播为主要特色,对于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具备天然优势。本文聚焦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出品的非遗纪录片《四季中国》,对其内容制作和国际传播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提升非遗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效度,助力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余琪 《视听》2022,(2):24-27
在国际传播场域中,李子柒的《东方非遗传承》栏目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本研究以YouTube李子柒《东方非遗传承》栏目的评论为研究对象,探寻中国非遗文化在跨文化传播场域中的可能性突破.研究发现,意见领袖的影响、传统中国文化符号和优质的影音制作是吸引外国观众的主要因素.在情感层面,外国观众对于该非遗栏目的积极情感占据...  相似文献   

13.
<读者>作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在文化品牌管理和经营上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目前<读者>已经完成了利用世界优秀文化资源的战略转变,由以传播各国制作的国际优秀文化产品为主,转变为以传播中国制作的国际优秀文化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菲南海冲突"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中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如何的?这样的话语结构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二次传播"效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本文选取了2014年3月10日至5月20日的新华社和《中国日报》关于中菲冲突的英语报道,对其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中国在这次中菲冲突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主权:坚决捍卫;归责:谴责菲律宾;解决问题:不接受仲裁;对第三方的态度:反对美国介入;旁观者:不影响与中国关系。然后,本文又通过研究《菲律宾每日闻讯者报》和《纽约时报》在相同时间内对中菲冲突的报道发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结构的二次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有国家利益冲突、双方对于南海、中国的观念落差以及中国政府的声音很难影响国际媒体等。  相似文献   

15.
<正>译者注:中国在非洲的对外传播是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盲点",魏斯曼教授是非洲新闻研究的重量级学者,他是收录于"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SCI)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创新:非洲新闻学评论》(Ecquid Novi:African Journalism Review)的主编。我们编译这篇学术论文旨在帮助国内学者了解非洲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和非洲同行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存在传播种类少、传播范围小、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要求高、读者阅读需求不高和读者阅读体验不佳等。在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应采取传播形式多样化和定位主要读者群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日益升温,民间层面的除了艺术、体育等交流外,还有一种书业交流正悄然而起。在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的背景下,广阔的非洲如今拥有较为可观的出版资源和读者市场,华文书业挺进非洲成为可能也显得有所必要。本文探讨了非洲的出版资源、中非书业往来和进军非洲的策略,以便业内人士参考,进而促进华文书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闫成胜 《传媒》2015,(10):42-44
中国电视媒体对非洲地区的传播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97年5月28日-6月3日,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李丹访问南非米拉德媒体集团(简称MIH),双方签署了通过其直播卫星电视平台(DSTV)转播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合作协议.6月30日,MIH向南非及非洲、欧洲等广大地区转播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实况,引起了非洲观众的强烈反响,就此拉开中国电视媒体直接对非洲传播的序幕.中央电视台在对非洲传播方面,努力拓宽播出渠道,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各项举措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以下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中国电视媒体对非洲传播的特点、成效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载体,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播国家文化、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担任起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重任,正在变革和转型中的中国影视业开始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中国影视剧在国际上主要有四块目标市场:亚太市场、以北美为主的美洲市场,以及欧洲、非洲市场。本项调研立足拉丁美洲市场,通过发放网络问卷,重点调查拉美观众的观影渠道、观影频率、对中国影视作品的评价等几项指标,研究分析中国影视作品在拉美市场推广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中国影视作品在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