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数"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全世界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由具有数学天赋或对数学非常有兴趣的中学生参赛,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因为爱好、特长而学习奥数是学生的自由,奥数本身没有错,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奥数.有人说"奥数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片面的,说奥数教育是"万恶的"无疑也太夸张了,但不可否认奥数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奥数"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数学教育活动--数学奥林匹克."奥数"金牌显示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优秀成绩和华夏子孙卓越的数学才智.但是,数学奥林匹克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它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化和规模化的存在,主要是受到多种内在因素,如数学竞赛的教育观念、教育传统和文化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钳制.因此,"为数学奥林匹克'松绑'"会相当不容易,而废除"奥数"也不符合数学教育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六、围剿"奥数",防止竞赛功利化"奥数",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简称,这是一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数学竞赛活动。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其目的是"发现并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分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奥数的题目难度较高,它崇尚的也是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取胜,而在于参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批评奥数的呼声愈加高亢,奥数热的种种现象不断浮出水面……在中国开展了20多年的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即简称"奥数")发烧了,而且烧得不轻,即使讨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缘起:"奥数"教育的异化及其质疑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s)简称"奥数"(IMO),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它起源于前苏联,1959年成为国际赛事,1986年我国开始选派学生参加。在其早期阶段,"奥数"的学习和参赛者主要是少部分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开展了20多年的奥林匹克数学教育(即简称“奥数”)发烧了,而且烧得不轻,即使讨伐声不断,无数的“奥数利益相关者”仍在“为奥数狂”。“奥数热”已经成了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痼疾。  相似文献   

7.
话说奥数     
编者的话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理学会向东欧七国倡议,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自此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我国从1985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生频频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载誉而归,逐渐在国内学校产生了"奥数班"效应,奥数热风阵阵吹拂,中小学生一窝蜂地拥进"奥数班"……应该说,办"奥数班"的初衷是好的.  相似文献   

9.
【小引】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奥数培训本来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在学,有的地方,奥数成绩甚至成了小学升初中的参考标准。有人说,奥数加分就像一场地震,先波及到初中,然后是小学,不断向低龄孩子扩张。  相似文献   

10.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07,(11):50-53
[原汁原味] 师:校内有一门功课,叫“数学”,校外也有一门功课,叫“奥数”,在“数学”前面加上了四个字——“奥林匹克”。你们谁知道“奥林匹克数学”与普通的“数学”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1.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理学会向东欧七国倡议.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自此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我国从1985年开始参与国际数学竞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研》2005,(9):F004-F004
这是一套分专题的奥数图书,全套分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三个水平,共30种.由国内最权威的奥数专家执笔撰写,多数作者或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家队领队、教练或是学校的金牌教练.书中的例题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题,不少解答出白作者或奥数优胜者之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套极好的数学课外读物,对从事奥数培训的教师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5,(21):125-126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近日就奥数问题接受专访时说。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近日就奥数问题接受专访时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套分专题的奥数图书,全套分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三个水平,共30种.由国内最权威的奥数专家执笔撰写,多数作者或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家队领队、教练或是学校的金牌教练.书中的例题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题,不少解答出自作者或奥数优胜者之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2005,(6):49-49
这是一套分专题的奥数图书,全套分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三个水平,共30种,由国内最权威的奥数专家执笔撰写,多数作或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家队领队、教练或是学校的金牌教练,书中的例题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题,不少解答出自作或奥数优胜之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套极好的数学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17.
1竞赛数学和课堂教学并不对立 竞赛数学俗称“奥数”.当下,“奥数”的“名声”不太好.有反对者云“与通常的数学教育强调通性通法相比,‘奥数’训练更突出了数学的‘特技’‘特巧’,以及出奇制胜的‘野路子”’.张景中院士却说“年复一年进行的数学竞赛活动,不断为数学问题的宝库注入新鲜血液,常常把学术形态的数学成果转化为用于教学的形态.早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不少进入了数学教材,成为例题和习题.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近日就奥数问题接受专访时说.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2,(10):10-11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思维之美、理性之美,曾令无数科学家倾倒。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不仅促进了人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飞跃。“数学奥林匹克”,一直被认为是数学“思维的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设了奥数教育和举行奥数竞赛,其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  相似文献   

20.
据《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选手获得全球16金中的10金,以至英国媒体感叹中国孩子在奥数上有"天赋"。然而,在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和笔,而中国孩子则没有准备,最后竟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和以往的奥数竞赛一样,这次中国孩子的表现再次令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