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中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北京广播学院主持编纂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一九九九年版)十月份出版发行。这一版《年鉴》在全国反映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过去一年各方面工作情况的基础上,侧重记载了广播电视在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中发挥的独特优势,取得的突出业绩。对“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国电视事业四十周年,刘少奇同志与广播电视,以及国家广电总局重新审核登记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名单、电视剧制作机构名单等也特辟篇幅予以介绍。本版《年鉴》设有《特载》、《概况》、《大事记》、《文献与法规》、《专论》、《节目栏目》、《听众观…  相似文献   

2.
韩泽 《视听界》2004,(1):62-63
2003年9月中旬在天津开会期间,听说梅益同志去世了。又听说大约十天前,国际台的同志去看他,他仍然思维清晰,问了许多关于广播电视的事。梅益同志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并且长期主持这个系统的工作,建树很大,他怎么能忘情这一事业呵!知道梅益的名字,最早是从那本深深影响我国几代青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译者。他的这一译作,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同志,在近半个世纪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同时,刘少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实际,对党报工作、社会主义世界牲通讯社、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等问题,多次作了精彩的集中论述,成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已故副部级离休干部周新武同志的纪念文集--《周新武纪念文集》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周新武同志系河南息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在近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党的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自1948年起从事广播事业以来,他热爱广播电视工作,精心编制实施了各个时期的发展计划,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培育广播电视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本文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集纳了周新武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满怀深情写下的对他的回忆。第二部分汇集了周新武同志生前…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原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艾知生同志因病于去年7月去世,享年68岁。艾知生同志在任期间,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艾知生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同志的文章《怀念知生同志》,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2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党、我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期《专论》发表的方文同志的文章《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6.
潘杏英 《传媒》2001,(2):24-26
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从《知音》创刊到现在,整整15年了,心无旁骛,为《知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此,知音杂志社的同志亲切地称他为:勤奋耕耘在期刊事业上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宏观考察晨晓“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一这是邓小平同志早在十几年前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号召。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这是进入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2,(4)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记者学习班作《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他在《谈话》中说:“你们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在这里,刘少奇同志明确提出“为读者服务”,而且把是否满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今年是广播学院建院45周年,又逢本刊创刊2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在回顾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也深深怀念那些为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由此,本刊的“人物与回忆”栏目应运而生.这一期我们发表了黄勇、刘洪妹、姚喜双三位同志深情追忆艾知生、温济泽、齐越同志的文章,愿读者能从他们的精神和业绩中得到激励与鼓舞.星移斗转,送走了两个三百六十五天。艾知生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两年了。今年7月20日,是他的两周年忌日.此时此刻,哀思如潮,思绪万千,我想起他对我成长的殷切关怀,想起他对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中央决定由刘少奇同志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主持全面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抢占东北战略要地”的部署,提出了“纠缠扭打”的战法,为我军顺利抢占东北作出了贡献,显现出一个杰出军事家的雄才大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电视学》终于问世了。面对这本专著,回忆许多同志历时四载的艰辛劳动和成书的一件件不寻常经历,感慨颇多。这本书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半个世纪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广播电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之作。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学已经有了一个轮廓。无疑,这对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是有历史意义的贡献。该书出版后,初步反映不错。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认为从整体上看它是“一本好书”,“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必读的一本比较好的教材”,号  相似文献   

12.
涂腊印同志是我县泾口乡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他在农村文化广播电视战线上整整工作了三十年。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为泾口乡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曾先后十次被评为县劳模、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二十多次被评为市县广播电视系统的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机线员,1995年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泾口乡广播电视站也先后18次被评为市、县广播电视工作全面先进单位,多次评为南昌市创“三好”广播电视站。1997年,涂腊印同志又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三爱”十佳标兵。1998年5月…  相似文献   

13.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广播电视史上第一部全面反映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声屏秋实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收辑论文141篇,58万多字。论文的作者都是潍坊市广播电视系统从事广播电视实际工作的同志。全书分“管理论丛”、“声屏艺术”、“经验荟萃”三部分。“管理论丛”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各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整体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声屏艺术”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艺术水平,加大节目改革力度,提高节目质量;“经验荟萃”主要精选了一批有关宣传、事业、管理等实践体会和理性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和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的“高新技术与跨世纪广播电视的发展”研讨会,9月8、9两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科技创新”战略和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及挑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与会代表围绕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技术、编播技术的新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与广播电视发展的关系,“第四媒体”、“信息家电”发展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对策等问题展开了研讨。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的决定,中宣部也提出了“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要求。为了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去年底,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在全厅建立起了“跨世纪人才库”。今年6月11日,厅团委举办了《勾画廿一世纪广播电视宏伟蓝图》系列活动之一——“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青年论坛,可说是为促进“人才库”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广播电视工作者理论水平的一个创举。厅长李立功评价说:“青年论坛”上的观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议论,听来不觉枯燥,且不乏真知灼见。特别是青年人对广播电视的热爱,对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更是跃然而出。的确,“青年论坛”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活动。首先,它顺应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广播电视专业性强,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赣南有几大变化:一是山变青,水变绿了;二是路好走了,县县通了柏油路;三是广播电视上得快,办得好。”这是赣州地区一位领导在谈到赣南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时对广播电视业的飞跃性发展作出的客观评价。那么,赣南的广播电视事业究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长足进步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赣州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李兴枋。李兴枋同志告诉我们,他是1992年底就任赣州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的,算起来已经整整五年了。五年来,赣南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得益于邓小平同志南巡的东风,得益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良好气候。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都会十分自然地想到他在1965年9月15日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所作的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深入学习“题词”,在广播电视工作中认真贯彻“题词”的精神,是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纪念毛泽东诞辰最有实际意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1991,(4)
我国的有线广播,是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指引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早在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发展农村广播网。”1955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更具体地提出:“在七年内建立有线广播网,使每个乡和每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庆祝伟大的祖国50华诞的日子里,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日益兴旺发达的祖国各项事业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为了与广大读者一起来回顾这段辉煌的历程,本刊从第8期起开辟了"50年回眸"专栏。本期这个专栏发表了王甘文同志的文章《广播影视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王益洪同志的文章《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王录同志的文章《不断延伸的路从它们或概括阐述,或提供翔实资料,或对一个具体新闻单位的成长过程进行回顾,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予以展示,从而令我们更加信服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同志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是我党出色的宣传家。他对新闻工作情有独钟,自从踏上革命道路,就与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亲身参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历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刘少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时,为了争取全国各界声援,积极利用新闻媒介,使罢工斗争的消息及时被当时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如长沙的《大公报》、《通俗日报》,上海的《申报》、《民国日报》,北京的《晨报》、《时代新报》等报道,争取了各界的声援。期间,刘少奇倡导工人俱乐部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安源半月刊》——后改名为《安源月刊》,最后改为《安源旬刊》。并亲身参加和领导了这一刊物的工作。该刊“以阐明萍矿的内容,启导平民知识,提倡工人自治为宗旨”,①深受工人的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