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苏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部编语文教材中,就有《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等多篇脍炙人口的苏诗。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共选了苏轼的五篇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储美莲 《语文天地》2012,(18):32-33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经常诉苦:初中文言文太多,读不懂,学起来很难。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和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得不好有很大关系。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只有三五首古诗词,而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材就有10首古诗词和7篇文言文,高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更大。虽然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但由于对文言文接触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觉得陌生,再加上文言文词汇、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因此文言文对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犹如"天书"般令人望之生畏。为了让小学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顺利衔  相似文献   

5.
教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时,教师可进行有效整合,从诗歌发展、诗配画以及诗歌的意象、主题、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切入,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加强学生对诗歌知识的迁移运用,将经典诗歌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6.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思路】在古诗词赏读教学中,教师尝试以"一首带多首——古诗整合教学法",努力落实四个字:读、想、赏、悟。立足"诵",扎根"习",通过诵读达到知义明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古诗词四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来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渔歌子》(四下第23课);《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一字诗》(六上《语文园地一》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7.
《芙蓉楼送辛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中的一首诗。"古诗词背诵"部分共有八首诗和两首词,包括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爱国诗等。我个人认为教材编者选择这些诗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增加积累,另一方面是想对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的诗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类,引导学生发现某一类诗词(主要是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基于以上理解,我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主要分成两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诗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见,开发教材资源,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修订版 )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篇”,同时,还附有 8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诵读古诗既是人文精神的熏陶,又是古诗语言的积累。为此,笔者自三年级上学期起,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每周诵读古诗一首的活动。   一、规划诵读内容   每周的诵读内容切忌信手拈来,临时准备。在活动前,教师应当整体规划诵读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参考《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选…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群文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议题、焦点,甄选两篇甚至两篇以上的古诗词,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教学活动,已达成共同的多首诗词的教学过程。初中生初中古诗词群文教学,要依据议题分类整合古诗词,正确确定“群”;对群古诗词深度解读,努力探究“群”;增强古诗词“群”意识,让“群”延伸生长。通过古诗词“群”文探究,提高语言使用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继承、发展好中华优良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单元结构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训练和古诗词诵读五个部分内容。全套教材由38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诵读部分”选编两首古诗词,总共76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意,每一作品各配了一幅精美的彩图,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融于一体,这在全国教材史上是独树一帜的。编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美食”。因此,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小令,《山坡羊·丽山怀古》则是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小令。张养浩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到陕西救济灾民,留下了一系列怀古小令。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古诗词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厚植文化之根,增强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了10首古诗词,南华诗词会团队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将古诗词诵读融入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开展读诗、赏诗、写诗、赠诗系列活动。本文以送别组诗课例为载体,透视课堂中以主题统整联读方式,通过聚焦意象、体味意境、感悟意蕴三大策略,品悟“送别文化”。通过读写互动、师生共创,寻求诗我合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形式特殊的课文。这类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和一首古诗词组成,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册)、《李广射虎》(三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值得探讨。不少教师教学这类课文也像教学其他课文一样,故事内容从头到尾一段一段细致地教,宇词一个一个地抠,朗读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主要特点是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最适合诵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它独有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魅力、理解古诗词的意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明确古诗词阅读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引入主题情境,以同一主题诗词作为学习内容,从教材课本相关诗词出发迁移到课外同一主体诗词,用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生活化导入等多种情境教学法,最大限度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诵读欣赏"部分是一个亮点。"诵读欣赏"以诗词美文为主,所选文章与各单元的主题相关。如七年级下册"爱护动物"单元选的是《蝉》《孤雁》《鹧鸪》,八年级上册的"爱国情怀"单元选的是革命烈士诗两首《把牢底坐穿》《花》,九年级下册"戏剧教学"单元选的是《莎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有古诗13首、词4首、文言文6篇,在全书中所占比重较轻。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  相似文献   

19.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六·三制《生物》第一册的“课外读”,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它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笔者就“课外读”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一、“课外读”的特点《生物》第一册共有“课外读”40篇.上册29篇、下册11篇,大都是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文章,其特点可分两个方面:1.形式灵活,符合认识规律在40篇“课外读”中,连环画式的有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