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斌 《体育学刊》2005,12(5):26-28
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2010年广州亚运宣传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揭示其中蕴涵的公共关怀或公共情怀的价值和内涵,并对影响公共关怀宣传的因素提出了对策。并且对维护赛场文明秩序,展示祥和、绿色、文明的广州文化气息和成功承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抽样调查等对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文化综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与亚运相关的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对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贡献率分别达到0.2%、0.3%和0.4%.相应的拉动系数也逐年增强,2006至2008年分别为0.04%、0.05%和0.06%.与已有经验研究的结论相一致.亚运的全面社会经济效应和后亚运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州亚运会--物流竞技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亚运物流系统支撑。目前,广州的物流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尚不能达到广州亚运会的要求。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组成、内容和特点,广州亚运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城市重大事件,不仅提高了城市经济、基础设施等硬件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核心价值等文化软实力水平。广州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承办这种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于推动广州市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促进"以人为本"的城市文化核心价值,丰富完善城市形象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象征着亚运精神的亚运火炬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坛公园点燃。圣火传递一直被视为传播主办城市办赛理念、文化特色及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途径,为历届亚运会所传承。与以往亚运会火炬传递耗费大、传播方式传统不同,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呈现三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0,(6):F0003-F0003
据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影报道:广州新中轴线暨是广州亚运开幕式的举办地,又是广州城市会客厅,新中轴线的夜景灯光形成一条长约5公里、缔延至江边的梦幻画卷。  相似文献   

10.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将给广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6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市GDP的贡献率,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人文亚运”概念出发,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运用抽象法,对多哈亚运会“人文亚运”新模式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归纳: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追求“人文精神”,调动“科技”因素、“绿色”因素;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彰显社会的进步;以亚运为平台,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杭州承办第19届亚运会对其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借助亚运会促进杭州国际化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对策: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亚运会举办与杭州国际化发展协调发展;以顶层规划设计促进亚运会举办与杭州国际化发展紧密融合;推动亚运会大众化为杭州健康城市建设服务;利用亚运会管理运营助力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品牌建设;推动亚运会信息网络化助力杭州全球链接度。  相似文献   

13.
岭南文化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文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岭南文化作为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一种优质文化资本,将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产生良性互动。通过对岭南文化和2010年亚运会宣传互动和嵌合关系的考察,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岭南文化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宣传之间的多维度结合。  相似文献   

14.
陈嘉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0):124-128,131
奥运会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其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非常敏感地把握着科技发展的脉搏,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国际奥委会开始要求用科技信息技术全面地包装奥运会,信息化管理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服务渗透到了盛典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新观念、新技术,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针对奥运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分析成为了我国体育信息化,特别是运动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急迫要求,并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体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着重分析研究奥运会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特点,结合本人参与奥运会信息化管理方面工作的经验,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等手段,探讨奥运会对我国体育行业信息化,特别是大型运动会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影响,国内运动会、体育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方法,及其奥运会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的若干作用,对广州如何把握2010年亚运会的历史机遇,发挥其核心作用,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加快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成为具有国际都市圈形态的经济群落,提出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Any international bid involves a zero-sum competition among two or more national candidates vying for the right to host a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event. Chinese cities in total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Asian Games and Asian Winter Games bids four times since 1980. Beijing's bid for the 1990 Asian Games; Harbin's bid for the 1996 Asian Winter Games; Changchun's bid for the 2007 Asian Winter Games and Guangzhou's bid for the 2010 Asian Games: not one encountered failure. The argument here is that all the bids were used to build up China's hegemonic status in the Asian sports community with wider resonances for the geopolitical hegemonic influence of China. Evidence is drawn from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media reports.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竞争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准备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在广东省举行的第 9届全运会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委 (局 )的一个中心任务 ,从各个环节上保证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第 9届全运会的成功并取得优异成绩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章以第 2 4届、2 5届和 2 6届奥运会 ,第 10届、11届和 12届亚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金牌竞争格局为研究对象 ,探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对综合运动会竞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奥运会和全运会(以下简称“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和体育产业自身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的产出现状、产业化路径及特征等进行探讨,并对其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据此提出促进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的策略,如进一步深化细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体育科技管理的产业化价值导向、完善技术要素激励等,以提高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马丽君  骆秉全 《体育学刊》2006,13(2):128-131
对同一个国家,尤其同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两大赛事期间的工作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奥运会组委会应高度重视奥运会向残疾人奥运会的转换工作;2)残疾人奥运会具有其特殊性;3)残疾人奥运会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为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之间工作顺利转换带来了巨大挑战;4)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之间的工作转换应遵守相应的规则;5)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之间的工作转换应突出无障碍设施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亚运会是一项影响广泛的大型体育赛事,文章重点分析了广州举办亚运会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推动力集中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促进公民意识显著提高;促进文化设施的建设;重整城市文脉;再造城市形象;促进对外交流;积累文化遗产;有利于做强做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