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人们常常把德育功能等同于德育价值。实际上,德育的功能强调的是德育的有用性,德育价值则强调这种有用性的实现。发展是德育的基本价值之一。德育的发展价值是指德育对社会的发展和德育对象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德育的发展价值表现在德育对发展的保护,对发展的约束,对发展的激励,对发展的引导上。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德育是塑造教育对象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其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面前作出正确选择。当社会的价值导向比较单一时,学校德育通过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价值准则。然而,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学校再依照以往的方法进行德育就难以奏效了。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是根据学生实际,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二是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三是将德育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端正个体价值取向;四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评判和判断自身价值,确立人生定位.  相似文献   

4.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黄进 《教育学术月刊》2006,(4):29-29,56
主导价值观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改造世界、创造和享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是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它所凸现的是大多社会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对个体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和驱动作用,从而构成了社会实践自觉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德育价值实现影响因素包括德育价值主体因素、德育价值客体因素和德育环境因素。德育价值主体因素包括主体需要、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程度和主体知识能力状况。德育价值客体因素包括德育的方法、内容和载体等。德育环境因素对德育主体具有感染、规范和动力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对德育价值实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德育通过对发展的保护,对发展的激励,对发展的引导,来实现自我的发展价值。德育的发展价值是德育的终极价值也是它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德育的影响机制是具有规律性的作用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文化对德育的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影响机制。外部影响机制是指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因素,通过一定的形式、渠道和媒介把信息传导给德育主体,不同的德育主体通过对文化环境中所含信息进行不同的理解与选择,进而产生对德育建构的影响;它主要通过文化对德育的信息传导、选择、重组等实现。内部影响机制是指文化作为德育的母体,为德育系统的建构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及内容规范,进而规定和制约着德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存在与发展;它主要通过文化对德育内部要素的预设、建构、导向、规范等实现。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文化促进德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取向的特点 ,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价值导向教育 ,并在价值导向过程中完成新时期中学德育任务 ,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学生价值导向 ,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学德育目的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为指导 ,抓好理论把握运用 ,做好序列化、级进化、统一化 ,切实与学校德育的任务有机联系 ,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既能充分享受到一个公民的权利 ,又能尽到应有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傅敏  王亚斌 《教育研究》2021,42(4):74-81
经验德育是研究者通过对杜威经验德育思想的提炼和阐发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相比同源于杜威哲学的生活德育,经验德育显现出落细、落小、落实的学理优势.从价值本性来看,经验具有价值嵌入的内在特征,它与个体道德成长相互缠绕、双向建构.经验德育强调立足个体的现实处境和经验生长方向理解道德及其评价,它的起点是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中的亲身实感,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意向化的行动和反复价值体验,逐渐在道德意识深层形成价值自觉.经验德育以经验为核心促进个体的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经验德育实践需要观照学生的价值世界,以提升价值判断力为核心任务,以日常价值事件为内容载体或契机,以基于主体间交往的价值引导为主要方法.经验德育蕴含着鲜明的价值立场和实践向度,只有学生以“当事者”的身份和心态去体验、思索那些价值原则在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才能不断提高其价值判断力和价值自觉,学校德育才能真正摆脱目前困境而获得其自身的价值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