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2.
吴芜 《钓鱼》2014,(15):10-12
搓饵钓底、钓行程逮接口,最高时速135尾。超过150尾、200尾、300尾是拉饵之后的事,如果鱼小还能达到400尾。池钓竞技分钓对象鱼和钓混养鱼两个项目,前者用拉饵,钓快鱼;后者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上饵搓拉结合,拉是攻搓是守。不过鱼情变化不是抛硬币—非正即背,而是你中有我,渐进或渐退的,所以同样拉饵,大小、松黏、轻重以及钓棚的调整、变化不是随意的。  相似文献   

3.
郅辽 《钓鱼》2012,(21):16-17
十几年前,搓饵钓快鱼时速100多尾,拉饵出现后不钓底了,利用雾化饵把鱼引上来钓,时速200尾、300尾不稀奇,现在400尾也很平常。鱼种则由小鲫鱼扩大到小罗非、小鳊鱼。钓快鱼两个前提:鱼小、密度高。如果增加鱼的尾重,由20~50克/尾的稚鲫改为100~150克/尾的成品鲫,时速至少降低一半;密度由每亩10000尾降至2000尾,就是1分钟抛钩提竿10次也只能20分钟钓快鱼,其他时间都是等和守。然而受竞技影响,不仅攻混养用上了钓快鱼技术,就是休闲钓鱼也以快为特色了。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11,(8):14-15
按理论计算,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时速225尾是极限,可是事实上却做不到。1995年,丛杰以平均时速135尾创造6小时钓813尾的亚洲纪录。  相似文献   

5.
拉饵之累     
管察 《钓鱼》2013,(19):8-10
拉饵是竞技钓鱼的产物,也可以说是钓快鱼促成的。1995年举行的首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开启了钓快鱼之门,从此以鲫鱼为对象鱼的“钓快鱼”成了竞技钓鱼的主要内容。然而前4届“钓王杯”比赛,时速都没有超过140尾。1999年5月1日,首届‘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在武汉举行,时任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的翟少明以拉饵钓离底创造了1小时钓鲫鱼265尾的中国吉尼斯纪录。20天之后第5届“钓王杯”在西安举行,尽管最高时速仍在140尾以下,但136名参赛选手中约有10人在鱼离底时弃搓改拉了。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5,(6):26-26
拉饵术引起轰动是1999年。是年5月,翟少明在武汉举行的首届“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中,以时速265尾被确认为上海吉尼斯纪录。自此拉饵速钓迅速走红并成为池钓绝活。之后,开封李冬又把这个纪录提高到:339尾。拉饵是中国原创性钓鱼技术的奇葩,其影响之深是不管什么钓赛都不能不重视拉饵,不懂拉饵就称不上技术全面。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8,(2):14-15
过去,装饵是先整好型再按到钩上,台钓改变了上饵方式,改为搓饵——整型与装钩同步,后来又有了适应钓快鱼需要的拉饵。丛杰是搓饵,对拉饵有过不适应,但他很平静,很坦然,因为两者同源,在线组和浮漂调整上都是贯彻了二力平衡的原则。丛杰的杰作是1995年首届“潮流杯”上破了钓鲫鱼的亚洲纪录,6小时钓获813尾,时速136尾。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9.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10.
拉饵钓走水     
严实 《钓鱼》2005,(24):27-27
11月18日.钓友打来电话:说在芦苇荡附近的放养浜钓获尾重超过500克的大鲫鱼7尾。第二天,我们去了4个人,可是搓饵钓底,钓远、钓深都没有口,惟拉饵钓近、钓离底才能拿住尾重50~100克的小鲫鱼。这天,凡坚持搓饵的都钓得垂头丧气,于是怪天、怪地、怪水,但笔者的思考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搓拉结合     
《钓鱼》2010,(23):17-17
手竿钓对象鱼主流技术。搓,搓饵:拉,拉饵。主要形式为先搓后拉,先搓松散太饵离底或沉底抖散,作用是诱鱼。窝做成后搓小饵钓底,当出现钩到底就有口并伴有离底接口鱼讯时,搓饵显得慢了,此时改拉饵,快速抛钩。可是钓了一段时间后鱼口少了,于是改回搓饵,  相似文献   

12.
吴芜 《钓鱼》2009,(24)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3.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5,(17):34-34
1999年5月,翟少明在一次比赛中创造了时速265尾的钓快鱼纪录,钓法是拉饵打浮,吉彦军也参加了这场比赛。赛后,在许多人对怎样开饵和如何制作、使用拉饵盘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吉彦军发现,抛钩后是让风线绷直,牵制浮标下沉,还是将其松垂在水中,这对钓饵的摆动和提高中鱼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可搓可拉     
张炎冰 《钓鱼》2014,(1):16-16
拉饵盛行.无论竞技、休闲凡遇轻口、小口以及鱼离底的时候都用拉饵了。与搓饵相比,拉饵轻、小,甚至调高钓低时钩都到不了底。拉饵适用钓快鱼,但不管钓快鱼、钓慢鱼操作起来都是先搓后拉。  相似文献   

16.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17.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8.
郅辽 《钓鱼》2012,(11):6-7
20年来钓快鱼经历了搓饵钓底、拉饵钓离底、拉饵打浮、钓水皮、搓三拉四逮接口的变化,现在则除了特殊鱼情外,都是拉饵钓行程。始于1991年的“东峻旋风”在竞技钓坛猛刮了10年,代表人物中的廖大岳、林桂明、李维新、黄适之、于忠、王永贵、李喜东、丛杰等都是东峻弟子,就是未入“东峻”的邓刚也不讳言他曾师从侯成胜——东峻第5期学员的经历。“东峻”教台钓,  相似文献   

19.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20.
搓饵基本功     
吴芜 《钓鱼》2007,(6S):16-17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绩是后来的事),500克是一尾,50克也是一尾,当然是钓小鱼有利。可是搓饵慢,影响速度,于是就有了拉饵,但它出现在钓鱼比赛是在1998年,所以程宁很骄傲,他的“九八钓王”是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