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市教委于去年12月下旬召开了西安市中学“成功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这次会议是继1994年西安市教委召开推广莲湖区“成功教育”经验现场会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至今一年来,全市各区县在实践中认识到,“成功教育”对于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全面育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一大批带着“失败者”心态进入学校的学生成为“成功者”,从而开拓出一条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的教育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中考揭榜之后,各高中、初中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他们或大张旗鼓,欢庆胜利;或怨声载道,塞责败绩。此后,在向上级提交的总结报告中,成功者多把经验归结为“由于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失败者则往往把教训推托为“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相似文献   

3.
高考是一座桥,刻苦的人走过它,走进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高考是一架梯子,有志者攀上它,踏进人生一个新的境界;高考是一次挑战,勇敢者带着微笑走进考场,把自信写满考卷;高考是一次角逐,失败者被淘汰出局,而成功者将开始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而且在全国各地、各个高校分配极不平衡;一些高校的连读机制致使高考成为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高考考试内容滞后落伍,这就导致应试教育禁而不止,愈演愈烈;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现在,一些人在中国效仿西方的考试模式。殊不知西方的考试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要伸出应试教育的瓶颈,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以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质为重中之重,构建横向平级平等,纵向分门分类,统考晋级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还未走出初中教育的模式。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乍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巾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跟不上。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究其原因足多方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足他们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因此,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对刚进高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推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招生名额太少……于是乎,出路在扩大招生——以为扩大招生可以缓解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过渡。他们的结论是从美国“高考”的现状反推出来的:美国高校的招生量非常大,美国学生不需要通过激烈而残酷的“高考”来竞争上大学,所以美国可以从容地搞素质教育。这个推论非常糟糕。美国大学教育的普及率在  相似文献   

7.
苍龙 《陕西教育》2006,(7):10-14
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推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是高校招生名额太少……于是,出路在扩大招生——以为扩大招生可以缓解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我国目前教育是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失败者:初中毕业,胜利的上了高中,失败者进入社会。同样,高中毕业,胜利者上了大学,失败者进入社会。许许多多人带着失败的心态进入社会,社会用看待失败者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他们虽然不乏奋发图强取得成功者,然而大多数却背着这种失败的心态碌碌一生。  相似文献   

9.
考试地狱是日本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通常是指人们为高考而繁忙并由此承受巨大压力的整个过程。由于高考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日本的学生、家长、教师均把考试当做头等重要的大事。考试竞争的压力使日本出现为高考而奔波的教育妈妈;普通中小学校的考试预备教育或应试教育;社会上兴盛的考试产业——约计六十万的补习学校或塾,遍及全国的偏差值测试及模拟测试;以及高中毕业后仍以考入名流学校为目标,在补习学校连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考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招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比较普遍的"舞弊、高考移民、应试教育"等几种严重的失范现象;高考失范现象的集合,导致现行高考弊端的丛生。其后果是它不仅促使规范的成本增加,也导致高考价值的极度损害。要有效遏止高考失范现象并控制其发生,必须从社会方面加强教育资源的供给、改变政策理念,遵从教育规律,调整教育结构,以促进教育价值回归,完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1.
应试教育已经出现种种的弊端,而数次教育改革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实行教考合一,如果改革教考合一的教育模式,实行教考分离,也就是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中考和高考分离,中考和高考不仅考查学校教育,还考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那就能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创新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步履维艰,收效甚微。许多学校依然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把素质教育尽快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管理观念和评价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想成为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却难以判别成功者和失败者。以下这些“小贴士”或许能在这方面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提出,给中国的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勃勃生机。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有人把与应试有关的教育都看作是应试教育加以否定,甚至认为应该取消考试:笔者认为应试不能等同于应试教育。对于我国学校教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考,但高考并没有取消,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赋予了它新的功能。所以我们不应该一提到高考复习.就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而是要认真领悟高考的功能,促进素质教育。下面仅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课程考试改革的思索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的教育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现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于传统的教育制度,它自然带有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笔者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注重考试改革的研究与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长锁 《教书育人》2012,(17):41-42
每年高考结束,都会有新闻报道各地考生撕书泄愤的事。我心中也因此常常惊觉,原来学习已经成为学生极不情愿又不得不倾尽全力做的一件事。于是,我禁不住要问: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以高考为核心的现行教育制度出了什么问题?教育该往何处去?怎样才能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让中学教育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成为"以分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被"应试教育"丢失了的教育的根本之义找回来,重新恢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无庸讳言,高考在我国,是一根强力指挥棒,是应试教育的风向标。中国高考的特征,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定终身”。这种以一次考试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制度,多年来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评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应试教育日益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开始强调素质教育,有关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实验。其实,高校教育也迫切需要改革。从教学上看,目前我们大部分高校可以说也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其接受教育的方式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以班或年级为单位,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然后学生背笔记,参加考试多为闭卷。基础课、必修课几乎全是闭卷。各科考试分数的高低,决定学生是否是“优秀”学生,是否能得到奖学金,是否能被保送上研究生等一系列关乎学生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学生“不得不”为考试而…  相似文献   

20.
决策后悔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在校大学生的情绪特质、成就动机及风险偏好对决策后悔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性情绪者与负性情绪者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存在显著差异:在合理/不做/后果轻微条件下,正性情绪者的过程后悔显著高于负性情绪者;在不合理/做/后果严重条件下,正性情绪者的结果后悔显著低于负性情绪者。(2)在合理条件下,追求成功者与避免失败者在过程后悔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对结果的后悔上,追求成功者的后悔均显著低于避免失败者;在不合理条件下,除了在不做/严重情况下,追求成功者对结果的后悔值显著低于避免失败者之外,在其它情况下,追求成功者对过程及结果的后悔均与避免失败者无显著差异。(3)冒险者与保守者在各个条件下的过程后悔与结果后悔程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