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对马列经典作家劳动教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劳动教育思想的传承与提升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需求、重塑正确的劳动观和丰富的劳动磨炼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内涵丰富,主要涵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劳动价值观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途径等方面的现实意蕴。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向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提供了遵循,为培养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深刻把握劳动本质的基础上,从劳动的价值观、教育观、实践观、幸福观等维度作出了重要论述.高校要积极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强化育人导向,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创新教育载体,拓宽劳动教育育人途径;注重持续提升,增强劳动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看待、学习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来源、现实基础,重点理解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方法,有利于从光辉党史中汲取奋进精神力量、在新征程新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教育思想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及切身实践历程而形成的系统科学的新时代青年教育理论,其中包含青年创新与创业的系列理念和观点,为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和有效路径。本文试图立足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主要内涵,阐述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探究基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场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刻不容缓。郭沫若作为我国近现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战线上的巨人,他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相关论述及实践,能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文章梳理其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结合劳动教育面临的四重困境,从统一融合、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和顺应自然四个思想维度阐释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发端和成熟于习近平总书记躬耕基层的劳动实践,聚焦和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和活动树立了正确导向,规划了科学道路,提出了关键举措,构建了科学路径。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构建了实现伟大梦想的人才基础,引领了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风尚,提供了建设伟大工程的价值遵循,明确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精神状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对于统揽“四个伟大”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决定着幼儿教育“五育融合”之必要性。“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未来的幼儿劳动教育,应该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幼儿劳动教育观,构建“五育”融通的劳动课程,加强组织实施,完善制度建设,“三教合力”共助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对“什么是教育”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形成了由灵魂教育、交往教育、生命教育、生成教育、自我教育、爱的教育构成的独特的教育观.研究他的教育观,对于反思现行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项涉及对人思想、行为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度、速度、效度等三方面加以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涵,并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劳动形式和劳动内容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应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坚持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为指导,推进劳动教育方式的改革,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校青年作为时代新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要自觉在提升理论知识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素养,以劳动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