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美凤 《成才之路》2022,(3):123-125
在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鉴别意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文章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融合,共分为四个部分: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反思,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如何找到融合点、如何实现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以及如何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教学为例,从课题的选取、融合点的确立和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和策略,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态视角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其中包括制订科学规划,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引入多种信息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任务。把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达成。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应为此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教育环境,打造一批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匠人"师资队伍,不断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妥善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如何找到融合点、如何实现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以及如何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教学为例,从课题的选取、融合点的确立和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和策略,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要有顶层设计,以解决融合的规范问题;要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以解决融合的工具问题;要提高教师能力,以解决融合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7.
STEM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思想,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小学信息技术与STEM理念有机融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积极性,还能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文章通过对STEM理念的内涵以及STEM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意义的分析,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突出设计思维和工程过程这几方面,就STEM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何英  赖俊其 《学苑教育》2023,(33):61-63
信息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动着教育的又一次变革和创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成为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融合教育资源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借鉴和思考,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已历经十多年发展.这期间,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也使我们深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途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文章从“融合”入手,对有关融合概念作了探索与界定,剖析了现今融合存在的几个误区,提出了走入“深度融合”的相应措施,呼吁教师教学应避免假象融合、异化融合,倡导有效融合,追求融合的深度与效益,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所呈现的巨大推动力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切入点。如何优质化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与思考的焦点话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做出了一定的概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客观事实,从教学主体、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帮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融合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整合,从目前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整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文章总结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特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分析了促成我国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理念转变的主要因素及二者不同诉求,探讨了新技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最后,介绍了以案例驱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传播的实践做法.  相似文献   

14.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让学生真正能用更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增长技能.从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所需、是新时代学生所需、是提升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必需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大概念教学的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期做到用方法引领学习,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将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数学教学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作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趋势,要求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资源,促进课堂形式多样化,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融合应用进行了一定研究,以期为一线工作教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 学进行深度的融合,是适应新课程理念、信息时代及创新教育 要求的需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 的本质。高中数学教学应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 合,使得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 学知识规律的探索与发现。  相似文献   

18.
朱琳 《贵州教育》2023,(7):49-5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解析新时代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内容及方式优化以及教学实践几个方面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前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结合网络技术、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分析和发现问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融合已成为教学的新方法,设计理论、信息技术整合理论与基础信息学习的本质及其建构理论,思维导图原理和目标理论改变了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方式,创造了多种学习渠道,将所学知识可得到更好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建立系统知识框架和典型案例主题,开发网络环境下主题系统教学实施与评价的方法.互联网科技力量无穷,当前已渗透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学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拓展优化其作用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灵活性,引起学生感性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好吸收初中段数学知识内容.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成为我们探索的一个主要方向.信息技术中微视频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大量使用,能够全面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20.
智慧校园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乡村小学低学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通过采用多媒体交互式技术来实现教学中的深层互动、模拟VR安全教育场景来提高小学低学段学生安全意识的融合策略,提高乡村小学低学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乡村小学低学段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