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高中生物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必修3"群落的演替"中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演替与进化在次序、方向和内容3方面的联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群落演替”的概念生成为例,比较分析2种不同来源的教学实例在突破难点方面的差异,从而说明“群落演替”概念教学实例的选择与呈现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辉县市麦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并运用群落的重要指标总量(S)、丰富度(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基本上模清了群落的组分及其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麦田昆虫群落由39种组成;它们可以分成不同的生态功能类群.其演替过程可分为建群、发展、鼎盛、衰退四个阶段.其中鼎盛阶段是麦田害虫群落治理的关键时期,主治对象为麦蚜.  相似文献   

4.
利用本土教学资源,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突破“演替的过程和类型”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以致用,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演替过程不仅受到群落内外环境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而且受到群落本身结构的制约。本文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演替的一般途径进行了归类比较。此外,还对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线性和非线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涉及的演替属于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在我省集中分布于西北部的乌蒙山区。本对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进行了分析,证明群落不稳定,并有向以壳半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的明显趋势。因此,作为高寒山区的优质材用林,应加强保护,合理抽伐、既不能让其被常绿落叶阔叶林取代,也不能恢复为纯林,而应维持在针叶阔叶混交林状态,才利于华山松的更新,实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张兮 《考试周刊》2010,(36):202-203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紧扣"群落演替"是一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态发展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  相似文献   

9.
<正> 1 对"演替"概念的讨论[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518066) 涂门江申紫练]1.1 先看一道题目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对由马尾松演替成的次生林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此群落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该林分群落多样性Simp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达0.8935和2.5036,显示该群落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马尾松和青冈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群落演替趋势说明,种质资源和土壤条件是影响该林分演替趋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串,借助问题驱动让学习目标问题化,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达成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群落演替”教学为例,基于问题驱动,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推动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相似文献   

12.
1.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了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红树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盐生淤泥质滩涂湿地,经历潮间带潮汐更迭,形成了耐旱、耐盐、耐淹和抗风浪等一系列生态适应特性。本文以广东沿海及海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的主要建群种类为例,对红树植物在形态结构、繁殖特性和群落演替特征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他感作用物质的种类繁多,他感作用产生方式也不一,许多内外因素均影响其产生及作用效果。他感作用在农业上有明显效率应,并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演替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动态的研究,讨论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作者认为,由于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都取决于群落更基本的特征,二者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必然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湖泊演替为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了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请参照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描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大致过程。”由于教学参考书上没有相应的答案或解释,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把这一演替过程理解成次生演替,理由是湖泊底部是很好的土壤,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7.
张小明 《新高考》2010,(2):59-60
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环境,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下降,到顶级群落阶段仅为0.9492 g/cm3;20~40 cm及4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升高,但0~100cm土层平均容重逐渐降低; 0~20cm土层含水量逐渐升高,顶级群落阶段明显高于其它阶段;20~40锄及40~100cm土层含水量随植被恢复演替呈总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艺术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时空概念性、群落生态性、生态演替性、自调控性、"人工性"等生态特征.研究艺术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对于人类管理艺术生态系统、保持艺术生态系统的平衡、充分发挥艺术的生态功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关以生态学知识为背景的试题,通常整合许多社会和科技热点问题,特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点综合分析如下。一、关于生物群落特征与群落演替的综合题型“生物群落演替”属于理解水平的内容,通常与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联系起来,涉及的计算通常是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来统计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