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记得去年有位老师在我县“语文主题学习”交流群里与我探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方法,那时的我很是惭愧.因为平时教学只用到了“一篇课文带一篇丛书文章”“一篇课文带两篇丛书文章”的方法,偶尔会提几个导学问题,让孩子们拿着丛书在课堂上自由阅读,从未认认真真地研究过丛书群文怎样阅读.这次县里“语文主题学习”选拔赛给了我一个思考的契机,在完成比赛课例——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民风民俗》后,我选择了“大话节日”这个话题来参加学校的研讨交流活动,并将自己的这堂课定位为“主题学习群文阅读汇报交流课”.在教学设计及授课的过程中,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2.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足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它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给目前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主题”的统帅下,所有活动构成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相互整合统一的有机整体,而其中的基础是“主题阅读”即:教师课堂上尽量少作不必的讲解和机械训练,而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或课文关键词,把数倍于课文的相关文章集结在一起,挤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  相似文献   

3.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呢?几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文本阅读.然后再拓展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阅读材料,达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比较有效的“悦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们致力于研究具有“平民”色彩的“整合式”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语文主题学习”中“整合式教学”的含义解读“整合式”语文主题教学就是主题引领式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单元为整体,把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若干个主题放学模块.即主题识字、主题阅读、主题背诵、主题习作、主题实践、主题训练、主题过关,把各级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注重动脑动手结合,强调课内外学习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莉 《语文天地》2015,(8):81-82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内容主要以单元主题来分类,而每一个单元文章的安排很有规律,首当其冲的是两篇讲读课文,然后是一到两篇自主阅读课文。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自主阅读课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自主阅读课文,就是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一、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本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主题学习"是依托单元主题,立足于简简单单教语文,把时间腾出来用于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单元整体教学"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具体形式之一。"单元整体教学"是依据单元教材或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整个单元进行时间的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用多少课时,不同类型的课又分别用多少课时。2.对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理清单元的教学重点及训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依据教材.在引领学生立足文本.“精读一篇”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合作“略读一组”。所谓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一组”.即将课内的知识、学法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一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本地区为地方教材《自读课本》和《课外阅读》)中的一组文章,“一篇带多篇”.不断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李翠林 《小学生》2012,(11):17-17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认为,让学生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读文本】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学习内容是关于热爱家乡,怀念故乡的文章,随之安排了一篇与主题相符的习作训练《二十年后回故乡》,训练的主要要求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写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阅读。一个学期里,学生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之外,又读了相配套的七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量大大增加。除了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还与学生一起阅读整本的书。假期是孩子们读课外书的最好时节。寒假里,我给学生推荐的一本好书是《三国演义》。我要求学生先自读或与家长共读,再与家长聊三国。开学后,全班再次共读。为让课外阅读落地开花,我组织了三次活动,反复"煮一煮"这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我认为,"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大量阅读带进课堂。刚接触"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师,一定会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天方夜谭。其实,揭开"语文主题学习"的面纱,你会发现它提倡的是最本真的语文教育。它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整合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很明晰;它强调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既忠实地传达教材,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12.
段天喜 《甘肃教育》2013,(22):31-31
“以一带多”的“阅读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读书感悟、塑造心灵的过程。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写的,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也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扩展、整合、生成教材和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3.
“群文阅读,单元整合”强调的是以单元为整体构建具有相互关联的批量化阅读文本,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和探究的文本对象,从而让学生感受相似文本下的细节内容。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以文本整合为核心,从单元主题、作者要素、文体要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升教师对群文阅读和单元整合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4.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但大部分老 师在教学时依然是以“篇”为单位,其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 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研究,纵观整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在准确把握课文内在联系的 基础上,对单元进行有效整合。让层次不同能力不一的学生都 能得到发展,让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得 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无论哪一套课标教材,都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推进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在课文和语言实践活动的整合,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行为的整合。“单元主题”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的整合。“单元主题”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设置成为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感受和体会、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7.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究,并通过阅读一组与“主题”有关的文章的方式展开阅读学习,让学生在“群阅读”中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中心及陶冶自身情操,同时帮助学生锻炼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接2005年第7、8期第31页)四、主体单元教材介绍:本册教材共设有五个主题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爱学校”;第二单元“爱家庭”;第三单元“秋天”;第四单元“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单元“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主题单元分为“阅读”、“你说我说”、“语文七色光”三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课文10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阅读材料7篇(前三单元各1篇,后两单元各2篇),总计阅读篇数17篇;“你说我说”部分设有5次口语交际;各单元均设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一)阅读1.选文:本册教材阅读部分选文最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9.
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凸显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注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单元整合强调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更注重突破主题目标,着眼于单元学习的整体性与实践性,可以整合单元要素,优化课堂教学。将此方法用于群文阅读之中,能获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因此,本论文便基于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读写例话,都点明了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不可忽视它的教学。为了把“例话”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从中学到读与写的方法,我认真处理好每一篇读写例话。我采取的方法是“读读,想想,议议,背背”相结合。初读“例话”画重点句;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