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实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以“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为视角,通过思政课教学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意义重大。现阶段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转型中政治理性弱化;二是多重文化样态叠加冲击;三是理论世界和生活世界疏离。基于此,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既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教学方法的澄明,也实现从“理论彻底”到“掌握群众”的飞跃。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策略建构上,立破并举,以建设性加强思想引领,以批判性纠正思辨缺席;在方法上,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全面革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意识形态关乎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安全,任何国家都不会放任自流。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意识形态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并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之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既能斧正学生思想,又能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章在意义建构、目标达成、实践批判维度上探讨思政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基本逻辑,促进其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降且来势凶猛,迅速向全国蔓延。教育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思政课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特殊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八个相统一",对我们思考当前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着力、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办好思政课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为中心线索,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手段,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章节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等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达到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颁布以来,高考政治试卷中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力度有所减弱。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基本使命之一,成为共识。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考试测评,都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通过考试培养和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明确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当代公民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了解和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义,最后培养和考查学生按照批判性思维的特点研制、评价试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论断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能够纠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辨缺席”现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教学思维,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遵循“建设性”达到“理论的彻底”,又要坚持“批判性”最终实现“彻底的说服”、“掌握群众”,实现以“破”促“立”、“统分结合”、“有机结合”。二者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和价值,决定高校思政课教材的解读和讲授必依赖于特定界域的"地本资源";也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选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坚持培育和坚定学生共产主义信仰为引领等指向。高校思政课可以采取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审视理念、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研队伍和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考评机制等路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可以理解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对对偶范畴.其中,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思政课课程边界维度的对偶范畴,阐释着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属性、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立场原则.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教师把握对偶范畴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厘清思政课的课程边界,通过"两拓两强"即拓宽研究视域、拓展学科视野、增强阵地意识、强化实效意识,实现课程边界维度对偶范畴的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党委在加强思政课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和关键角色,要精心打造思想政治铸魂工程,围绕思政课质量提升总目标,在打开工作格局、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绝不是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提出的集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于一体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提升态度变化阶段的理论,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价值判断与需要动机的调节,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社会交换和行为发展的协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符号互动论的方法,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自我价值与社会助长的经验,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是依据认知启发规律避免知觉误差的要求,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内隐社会认知的应用。教师应当深刻领会"八个相统一"每组概念间的统一性和相互建构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12.
<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目标的重要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拟举办"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五届全国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线上研修。  相似文献   

13.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北京市房山区提出区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四项策略和“U-D-S”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建设模型,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多元文化场域背景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亦是培育新时代青年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对社会热点问题解释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思政课应有教学目标与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贯彻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应当坚持落实“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坚持“智慧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等基本原则。在宏观层面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引领力,中观层面建立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在微观层面强化具体知识点的讲解。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避免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干扰和破坏,迫切需要人们深刻把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并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抵御:一是在网络空间里,强化高校自媒体管控,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挤压错误社会思潮生存空间,抢占自媒体高地;二是在理论课堂上,站稳高校课堂阵地,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批驳错误社会思潮基本主张,树立正确历史观;三是在社会实践中,重视实践育人,坚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厚植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图谱,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知识图谱赋能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思政课整体性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学资源匹配精度、奠定思政课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坚实底盘等维度。当前,思政课知识图谱的建设和应用的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建设知识图谱的能力和动力有待提高、价值引领的实现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和统筹谋划,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术、学、道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政课堂是普及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培育法治意识的灵动教学实践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主动体验,体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自主阅读深度学习,体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互助合作互动探究,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创新思维知行合一,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目标的重要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课程担负新使命,新思政应有新担当。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倾向或过度重视理论性而忽略实践性的现象,思政教师队伍也存在着目标性缺失的问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推进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政课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环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具体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是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