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自古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婚俗礼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的彝族婚俗逐渐发生改变。本文分别对彝族婚配和恋爱、定亲和结婚礼仪进行分析。在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彝族的民族习性、信仰文化,同时也应该努力倡导一种文明合理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命脉,是人类生活的宝贵精神食粮,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相互交替,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交融互补,推动人类历史跌宕起伏绵绵发展,文化需要传承,更需创新,必须借助教育的桥梁完成,教育促使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现实相结合,使五千年中华文明焕发勃勃生机,历史经验指导前进方向,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不断传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河东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东文化璀璨耀眼。垣曲婚俗作为河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河东婚俗礼仪的继承性和多元化特点。展现垣曲婚礼文化,探寻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透视传统婚俗独有的价值观、审美观,折射出中华文明的民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辽宁在明朝也称辽东,是明代中央政府实行有效管辖和统治的重要地区。辽宁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其边塞文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以满族为核心的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一道为建设辽东做出了重大贡献。辽东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教育、城镇建设、饮食、婚俗等方面均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民族文化对明代辽宁历史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包括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行为道德准则、艺术等。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民族内部和外部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态势也在不断变化,但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所涉及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呈现方式展开计划分析,能够发现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存在缺乏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清晰认识,其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等问题。为此,探索新时代民族文化新型传播路径和文化呈现方式,在具体发展中实现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同时在实践中增强文化的效应是值得被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中内涵深广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重要部分。“串姑娘”是在佤、阿昌、拉祜、德昂等族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求爱方式。入夜,小伙子们相约去串姑  相似文献   

8.
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迎来了新的高点,关于“民族文化”的讨论声浪也越来越高,而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试图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以拥有多民族聚居特点的南宁市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构成内容、形成创意,以及实现发展。研究发现,南宁市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五大发展模式,这五大模式的形成,正是由于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基于这些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创意内容,民族文化产业的参与者通过整合创意内容,构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创意内容是关键,是当地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需要源文化的支撑,广西拥有这种源文化。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疆,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创新力度不大、人才缺乏、产业推介力度不强,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政府要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企业要创新发展策略,不断推进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国家、阶级层次、种族和社会性质不同,出现了文化认同形态上的差异。而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形态,不仅是一个民族内部文化时间积累的结果,还是世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英美文学为参照,分析因民族信仰、国家体制、社会文化和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民族文学创作差异,阐述不同民族文学创作文化认同形态对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是历史不断发展和沉淀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标志,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尤其对于历史文化沿革的继承和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有56个民族,包含了55个少数民族,大多数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及文字。近些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也愈加频繁,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字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该文以少数民族语言为切入点,探析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当下发展现状的剖析,进一步探索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之路,以期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字,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连宇 《文化学刊》2023,(4):166-169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可与肯定,是对未来本土文化发展的一种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是唯一没有间断传承古代文明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包括了音乐文化自信。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根基深厚、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几千年来深厚的音乐文化渊源和历史底蕴,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民俗符号学原理,从"七彩嫁衣"在土族婚俗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入手,进行归纳整理,力图解读出"七彩嫁衣"作为表现体在土族婚俗符号系统结构中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信息,进而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土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大武婚俗根植于儒家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延续至今。大武婚俗是凸显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大武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变迁,婚俗作为一种社会模式也发生了剧烈变迁。大武婚姻形式经历了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从中式到西式再到中西混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融互通发展,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流也越来越方便,这些变化促使人们的交往突破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国际化发展日益明显,这也促进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下,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如何培养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日趋关注的话题。这也将会影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人的姓名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是其民族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反映不同文化内涵,体现其社会、文化、民族关系等特征。对鄂伦春族姓名的研究,史禄国、凌纯声等人在20世纪上半叶研究中国北方民族时有所涉猎。近些年来,学者们也对鄂伦春族的姓氏发展历史、命名原则、名字含义等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从国内研究现状出发,梳理学界研究鄂伦春族姓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智慧的凝结,世界各地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文化,这正是民族文化的特点。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往往对于同一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英美文学特点及发展历程,并探索了民族文化差异中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以为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诸葛金斐 《职业圈》2013,(3):134-136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为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它不仅构筑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还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民族学家和民族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邹栋  王冰 《职业圈》2014,(36):12-1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在竞争越来越积累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不断开始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构成了我国企业的文化体系,电力企业文化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与其他企业文化的相同之处。如今,电力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有效化解导致三个不同步现象的深层矛盾,特别是背后文化观念和文化思维的落后,三个不同步现象表征了文化发展的时代困境。走出困境的思路是文化表达的自由和文化意识的自觉。只有培育民族文化根基、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发展铸魂,为民族复兴重构精神家园,才能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形成具有鲜明价值观的高位态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