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华市西部浙江金西经济开发区托管的汤溪、罗埠、洋埠三镇,历史上保存下来许多别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如寺平村、中戴村、上境村、派溪李村、堰头村和汤溪镇的城隍庙等,其建筑门面上的砖雕装饰,在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有着极大的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仅寺平村保留着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砖雕民居就有千余间,建筑面积总计3万多平方米,特别完整的传统建筑和文物古迹有79处。其中有宗祠、传统民居、厅堂府第、  相似文献   

2.
鲁炜中  刘仁 《文化学刊》2012,(4):161-163
一个民族的建筑,如果没有发展和创新,必然会显得僵化、呆板。羌族传统建筑融合了藏、汉等民族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从形制到功能有所演变与改进,美学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体现了独创的特性,即便是在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交织下的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依然散发着其独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伴随云南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也声名远播,让很多人以为纳西族同胞就生活在云南.其实不然,在川渝地区这片土地上,藏匿着一个小小的纳西族村落,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且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里,他们还保留着古老的文化习俗,这个村落便是四川凉山地区的俄亚大村.  相似文献   

4.
特色经济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选择,在新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仅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文章主要阐述特色经济对发展新疆民族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疆特色经济的现实依据,并提出了发展新疆特色经济,实现新疆民族经济的新的增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隐语行话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伦 《文化学刊》2011,(2):150-153
隐语行话是民族共同语的社会变体,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民族文化是隐语行话赖以生成繁衍的厚实底座,隐语行话是了解民族文化的特殊窗口。在民族文化土壤中生成繁衍的隐语行话,无论其表层结构或深层内涵,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期,肩负着2020年必须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使命,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广西河池市都安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以都安瑶族文化长寿养生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探索在扶贫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在其中起到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民族文化+"的扶贫新模式,从民族品牌建设为引领,从"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人才""民族文化+创业""民族文化+就业"5个方面为抓手,紧抓特色小镇发展优势,提出针对性的扶贫路径和扶贫模式,助推都安县扶贫攻坚战,也为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扶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彰显了少数民族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与边境国家有着语言一致、近缘和熟悉的特色。CLIL作为内容和语言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外语学习和学科内容学习进行科学融合,为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学科探索和跨文化能力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西部少数民族的区域语言优势,以及少数民族作为多语习得者的习得特征,以CLIL内容语言融合的模式突出语言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双聚焦,能够有效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多元语言文化意识、多语能力、以语言探索学科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镬耳墙是岭南建筑中的一个元素,它不仅是历史上岭南建筑文化的特色,还承载着历史上岭南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情感寄托。本文以镬耳墙的特征切入,深层次了解镬耳墙的起源和背后故事。  相似文献   

9.
文章描述了西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从莫高窟、榆林窟的壁画中,及黑水域出土的卷轴画中所记载的西夏人物形象来了解西夏服饰的特点.从文字和形象资料中,可以了解西夏服饰除保持本民族服饰特色外,还吸收了中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如回鹘等民族的服饰特点,形成别具特色的西夏民族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上留下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叶秋 《文化交流》2013,(3):38-42
古村的孕育 走进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浙江缙云河阳村,便见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明清建筑有500余问,我被震撼了!这里建筑物内每件物品几乎都蕴含着人文深意。  相似文献   

11.
琴江村位于今福建省长乐市,为清代八旗驻三江口的水师营垒,其地理位置和历史遗风,无论是从闽江海防整体的军事意义,还是从琴江满族村在海西文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来看,对福建民族村落的建设和研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琴江满族村的军事、教育和人文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其文化发展脉络,正视本真,以史为鉴,以期打造福建民族文化精品,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吴云超  田官平 《职业圈》2007,(19):66-67
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进一步的调整,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不论其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特色和方向等都存在一系列不适之处.文章就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适应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颖 《文化学刊》2010,(3):50-53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其独有的"民族性格"彰显出东北地域艺术文化的特色。东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社会运行中均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从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运动情况入手,希望探寻出该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些社会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流传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民间风俗,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至今尚存在于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民族宗教问题突出,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东中西互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宽亮为特征,行腔韵昧为特色。情、色、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民族唱法继承和吸收传统戏曲、曲艺、民族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内涵。民族声乐的演唱,善于表达民族气质与感情,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要表演好民族声乐作品,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长期不断的练习,同时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往往会迎合主人的心理追求,凭借环境要素,构建建筑与文化的空间关联性,匾额便是这种人居意识的物化体现.江西丰城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现存大量匾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赣中地区民居建筑匾额文化的突出代表.以白马寨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横向维度进行文化释义和类型分析,纵向维度探究匾额...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于民族、国家意义重大。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优良的传承基因,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培育文化自信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图书馆作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其文化服务具有育人、引领和服务等多重功能,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该文从文化自信视阈下图书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谈起,阐述新时代促进图书馆文化创新的基本要素,研究分析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这里依傍会稽山脉,三面环山;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艺术村、网红村、富裕村.这就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云松自然村.只要您一进村口,就会听到村民演唱的带有浓厚绍兴特色的曲艺"莲花落",配合着满山茶田,给这个小村庄平添了几分宁静祥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绍兴有名的"上访村",村民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村容村貌脏乱差,违法建筑...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教师职业技能"5+X"培养模式包括教师语言技能、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CAI课件制作技能等"五"项基本技能和具有民族特点的"X"项专业特色技能。目前,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5+X"培养模式改革还存在诸多困境,明确训练目标、构建"5+X"培养模式训练综合体系、丰富优化训练平台将成为民族地区教师职业技能"5+X"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