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杰瑞.曼德尔和尼尔.波兹曼是新卢德主义两位重要人物,解析他们的电视批判思想对于认识新卢德主义技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杰瑞.曼德尔提出消除电视有四个理由;尼尔.波兹曼提出电视造就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电视的娱乐功能导致人的毁灭的思想。最后分析了新卢德主义电视批判思想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和判断是新卢德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新卢德主义关于新时代的技术特征对于考察新卢德主义思想理路具有重要意义。新卢德主义者提出了对新技术时代来临的理解,并分析了新技术时代技术的三个特征:技术是按照自我逻辑演化的巨系统、技术具有非中立性和技术具有广泛渗透性并产生多方面影响。新卢德主义关于新时代的技术特征的分析呈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技术批判特色。  相似文献   

3.
张楠 《科教文汇》2012,(20):166-169
此书是尹吉男先生在各个时期的杂感组编而成的,取名"后娘主义"是想强化批评对象的主观特征,也想颠覆一下那些把"共识"当作"个性"的人们所尊奉的权威理念,用普通的目光来看当代文化和美术。该书由"前卫概念"、"美人/艺人"、"文化眼光"和"精英之后"四个部分组成。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用嬉笑调侃却不失精准的言辞指出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的诟病,让我们换一种视角去看待当代艺术状态和社会文化环境。在此,通过"四个主义"分别为"后现代主义"、"细腰主义"、"女性主义"、"后娘主义"来诠释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默顿学派科学规范理论是以20世纪及其之前的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科学社会为研究对象构建的,与当代中国实际存在相当大的隔阂,因此其在当代中国的应用需要中国化重建。当代中国科学价值目标应该包括目的性层次价值目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具性层次价值目标——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当代中国科学基本规范应该是条件性普遍主义规范、正当性利益主义规范、自主性公有主义规范、全面性诚信主义规范和组织化怀疑主义规范。  相似文献   

5.
《管子》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以“以民为本”为理论基础,以能力主义作为使用人才的根本原则,注重运用赏罚激励理论和实施网罗精英人才策略,定会为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们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意慧 《大众科技》2008,(12):189-190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通过社会结构变迁、价值观念转变等社会环境及精英主义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分析,进一步剖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原因,并指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应该是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标志着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它以哈拉维的情境知识论和赛博本体论为主要理论来源及思想动力,以图安娜的互动主义、芭拉德的能动实在论和格罗兹的身体研究为代表,主张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与对父权制文化、性别关系和身份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技术科学实践和文化中去探究科学与技术、性别、自然(包括身体)、文化(社会)等之间辩证互动和异质融合的后人类主义特征的内在动态关系。这有效地摆脱了当前女性主义研究中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争所陷入的本质主义表征困境。  相似文献   

8.
新老卢德运动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察了“卢德意象”从贬损到褒扬的历史嬗变 ,探讨了新老卢德运动在性质、目的、方式和后果等方面的区别 ,通过分析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心理特征阐明了新老卢德运动的联系 ,提出老卢德运动为新卢德运动提供灵感、勇气和动力 ,新卢德主义实质是一种技术批评主义 ,是技术批评主义在后工业社会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现代性中的一种标志性现象。杜威将现代科学理解为一种实验性的探究行动,并从中引申出一种实验主义的精神。杜威力图在现代社会中大力推进这种实验主义的精神,这既深化了当代社会的现代性进程的演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可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学术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史境 ,在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等方面 ,SSK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是相通的 ,因此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考察科学知识社会学 ,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强纲领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根源,阐释了其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核心主张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法再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及一系列替代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方案,是重新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英社会化中的优势累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崇俊  王超 《科学学研究》2008,26(4):685-689
 科学精英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其积累优势的过程。在科学精英成长的过程中,优势累积通过相加的方式和相乘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优势相乘累积的方式下,科学精英将科学资源看作信用能力,并以此为手段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将自身放置于成就与报偿交互递长的良性循环之中。科学精英社会化过程中的优势累积包括了“马太效应”在内的一系列效应,如“光环效应”、“棘轮效应”、“回溯效应”、“时间效应”等。尽管如此,优势累积效应对科学精英的助益也不是无所限制的,科学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则和一系列社会心理过程会限制优势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分析"新城市主义"的起源和主要思想,分析当代中国国情和城市建设发展状况,提炼出新城市主义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毛明芳 《未来与发展》2010,33(11):50-54,30
在当代风险社会,技术风险是一种客观层面风险与主观层面风险的统一体。技术风险事件在制度、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导致其影响后果远远超过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直接伤害,产生间接影响。转基因技术风险具有典型的社会放大效应。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分析框架对于我们把握当代技术风险的本质和寻找技术风险规避的对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对高质量精英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人才培养策略,宽口径与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崭新的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实际上是一个赋知、赋技、赋能、赋业的全过程,专业及课程的基于实训、实践、实务的改革,将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在张静的《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中,举例分析了乡村精英与现代公共规则之间的关系。书中涉及乡村土地、人事、精英角色、集体行为及社会关系等内容;特别值得关注的主题是,有关乡村公共事务的组织、角色、行为、规则和冲突的性质。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乡村精英与现代公共规则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了转型社会中乡村精英角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团结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关注之一.多元社会是指人们属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在承认社会多元化的基础上,自由主义、共同体(社群)主义和自由民族主义分别对团结问题予以分析和解答.罗尔斯认为通过公民共享政治原则可以提供多元社会—国家稳定的基础,相互冷漠和无知之幕的结合可以使人们同情关心弱者.共同体主义认为社会团结必须是奠基于所有人共同拥有同一种优良生活观,国家根据共同的善观念对“另类”行为、信念和生活方式加以限制.自由民族主义则试图综合上面两种观点,认为多元社会团结的基础在于可以自由选择的共同民族身份和各民族的平等.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6)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技术形式之一,新技术在社会发展领域的综合性探索,是提升冶金行业技发展速率,并逐步进行行业技术创新应用的发展新趋势,本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应用分析,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点,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专业主义和当代医学的宗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主义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政治学家博格斯认为,当代医学在专业主义影响下有宗教化的趋势.本文借鉴博格斯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医学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医学发展要摆脱专业主义的负面影响,应当做到四个方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技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乃岐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6):101-103,116
伴随着技术的历史发展,技术的双重效应日益暴露,由此便产生了4种不同的技术态度,即技术无政府主义、技术乐现主义、技术悲现主义和技术控制主义,以及对技术的多维度批判,主要包括对技术的生态视角批判、技术视角批判和社会视角批判,提出了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技术控制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控制的目的、机制、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