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2.
安沙沙 《语文知识》2009,(3):90-91,93
“窃”、“盗”、“偷”是表示“偷盗,盗窃”义的一组同义词,先秦口语一般用“窃”、“盗”,以“窃”为多;两汉时期“窃”、“盗”、“偷”三者同时使用,“盗”占优势;魏晋时期“偷”的使用超过其余两者,并沿用至今。“窃”、“盗”、“偷”的历时更替,反映了这组常用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创新,在生活方面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在精神方面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5.
计、虑、谋、图、求、寻、觅 “计”本义是计算、算账,引申为盘算、思谋.与“虑…‘谋…‘图”同义,区别如下:“计”是个人心里盘算、计划,如《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虑”是反复思考、深思而熟虑.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是考虑而后图求,如“弃旧图新”;“谋”是磋商、谋求,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图”“谋”都有“求”的意思,但“图”没有“磋商”的意思,所以“不谋而合”不说“不图而合”。“求”可表示“寻求”,如“缘木求鱼”.与“图”“谋”同义;也可表示“寻找”,如“刻舟求剑”,与“寻”“觅”同义。“寻”多用于找物,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觅”多用于找人,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这种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6.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2,(13):14-15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各高校疯狂比“搞怪”毕业照,在网上引起阵阵围观热潮,褒贬不一,有上纲上线的批判,也有无底线的宽容。前几年,露露美腿,秀秀丝袜,今年继续有,但已经不“潮”了。今年,“保安伸懒腰”、“露肚脐”、“绿军帽”、“海魂衫”、“五道杠臂章”……“穿越版”、“新娘版”、“复古版”、“恐怖版”、“干手观音版”……应有尽有。总之,那种传统的正儿八经、正襟危坐式的毕业照,已经不符合当今90后毕业生的“口味”了,他们追求的是特立独行和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7.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8.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9.
韩小鹰 《神州学人》2000,(10):29-29
贪污腐败,业已成为新千年之始国际和国内的首选“难症”。 既为“症”,应有“药”。各方贤达纷纷开“药方”:速效的、慢效的,治“表”的、治“本”的……。而笔者认为,真正能解此“症”的“良药”应只有“一味”:速效且又“标本兼治”的“法治药”。 为何是“速效”?因患的是“顽症”。为何“标本兼治”?因非此,则无法“根治”。为何应“法治”?因这是唯一有效的“反贪”武器。 所以,对中国的“反贪”,笔者总的观点是:只有从体制上、从“源头”上、从综合治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教育、思想文化,等等)上和从治“本”…  相似文献   

10.
“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词语中都含有“吃”字。这个“吃”字在英语中,不能一概简单地都用eat来表示。“吃”,怎么“吃”,“吃”什么,都需要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下列各句中都含有“吃”这个字,若用英语完成这些句子,你觉得“吃力”吗?  相似文献   

11.
豪斯定律     
叶蒙菁 《海外英语》2014,(12):17-17
性情乖戾的医生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豪斯医生(休·劳瑞饰)的故事。作为一位聪明的诊断专家.豪斯医生解决了大多数普通医生无法弄懂的奇怪医学难题。他的背后有一支令人难以置信并让人艳羡的医学团队,包括卡梅伦医生(詹妮弗·莫里森饰)、幅尔曼医生(奥马尔·爱普斯饰)和蔡斯医生(杰西·斯宾塞饰)。但是豪斯医生并不是普通电视剧里的医生:他总是拄着拐杖,脾气乖戾,待人不善,指责身边的每个人(包括他的病人)。甚至在治好他父母之前的每集里。他几乎都要将他们折腾致死。那为什么他却如此受欢迎呢?  相似文献   

12.
My Father     
My father is 39 years old. He is tall and strong, and he is very kind. He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hospital. He likes his job very much. He  相似文献   

13.
张衡在学变迁的东汉时期,与抒情本质相适应,力图运用新鲜的语言、自然的意象来创造艺术形象。在大赋领域形象追求时有创新,小赋中有写意的形象创造,其诗歌更表现出借鉴乐府手法和融合人情怀的形象之美。这一切尽管尚不完善,但为当时及后来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西方报刊理论,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如,利用报刊舆论,立足新闻事实,提出独立见解,中西合璧,提倡新闻自由,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革命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对当时社会进步起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安是《世说新语》中的重要人物,他善于在各种社交场合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交形象。谢安善于以内敛平和的态度平息矛盾,表现在玄儒结合、内外兼修、出处同归等多个方面。他同时具有亲和力和超越性,在政坛、士林和家族等三个不同的社交圈表现得游刃有余,呈现了不同的性格侧面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活跃近40年,与当时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是晚清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对李鸿章的研究存在着"范式"问题,"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下的李鸿章的形象相差很大,这影响了对历史人物真实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笑话     
志东 《今日中学生》2011,(25):24-25
A Tom is interested in medicine. He wants to be-come a doctor when he grows up. He wants to be an eye doctor, but his father wants him to be a dentist  相似文献   

18.
试论张之洞的廉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一生十分注意维护自己的廉正形象,他重立功立言,更重立德,体现了以廉为本的特色。他居身检索,廉于自身,服官47年,在故里未造一间房,未置一亩地,身后“家无一钱”;正身率职,廉于本职,就兢业业,事必躬亲,廉于社会,惩贫赏廉,裁撤陋规,整肃吏治,给当时腐败骄奢的官场带来了缕缕清风,也为当代人反腐倡廉、忧已戒已,留下了不朽的风范。  相似文献   

19.
秦观是北宋时期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学务经世 ,名重当时 ,却生不逢辰 ,“为世所弃” ,命运乖蹇 ,道路坎坷。先则为亲老之命 ,生计所迫 ,奔走于科举之中 ,中进士时已三十七岁 ;继则“京国鬓如丝” ,入仕后仅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等小官 ,还受党争所排 ,备受诋毁 ,叠遭贬谪 ,忧郁伤怀 ,终于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对于这样一个有才华 ,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应还他以历史公道。他的经历又一次地记载了一个优秀人物在那个可悲的时代里走完他坎坷道路的完整过程 ,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享有崇高盛誉的著名记者,自1942年正式从事新闻工作起的大半个世纪里,在不同的时代都为广大的受众奉献出经典的新闻作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将新闻实践升华为新闻理论,其新闻采写理论在新闻界独树一帜。对我国新闻学相关理论系统而又深刻的论述;散文笔法写新闻的倡导;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提出是穆青新闻采写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