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定项选择题在1990年、1991年和1992年的全国政治统考试卷中分别占了24分、26分和42分,而不少考生却失分较多。为此,作者就如向解不定项选择题试图结合1991年高考试题中的不定项选择题谈谈个人初浅见解,并研究其解题思路与技巧。不定项选择题是由导语、题干和题肢构成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亦应从导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上入手。一、审析导语,初步估揣选项数目。1991年全国统考不定项选择题的导语是:“下列各题,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而有的考卷  相似文献   

2.
就纯时事的考核形式来说,一般是通过答案惟一的单项选择题和答案不一定惟一的不定项选择题来表现,近年来均是如此。为更好地调整和控制试卷的总体难度,引导中学减轻学生时事学习和复习的负担,99年高考政治时事试题,在形式上有所调整,即在纯时事的试题中,取消答案不一定惟一的不定项选择题,全部规定为答案惟一的单项选择题。1、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责任制,将再延长30年,同时抓紧制定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使农民的土地权得到进一步保障。A.土地…  相似文献   

3.
不定项选择题是全国高考物理命题中的基本命题形式,自1998年开始,全国高考物理命题,取消了单项选择题,其分数分配到不定项选择题,使不定项选择题的分数增加到60分(编者注:根据1999年《考试说明》1999年高考物理中选择题改为12题共48分).不定  相似文献   

4.
朱钰 《甘肃教育》2007,(10S):39-39
自从实施高考3+x考试以来,文综政治试题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客观题,是以单一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表面上看,以往令考生大为头疼的不定项选择题似乎销声匿迹了,这让许多惧怕此类题型的考生长舒了一口气。然而,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些“难缠”的不定项选择题并没有离学生远去,而是如变形金刚一般,稍作“变身”,化为“组合型”选择题了,继续在困扰着莘莘学子。本文就此类组合型选择题的答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不定项选择题难在选项复杂,扑朔迷离。如何去伪存真,对某些不定项选择题答案的唯一性作出准确判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探了五种方法。 一、根据关键词语作出判断 一般地说,题干中出现“最、基础、关键、核心、根本、标志、首先、主要”等关键词语,该题则有唯一答案。例如,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C.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大力发展个体经济。我国当前的政治任务很多,但作为终极的“最大的政治”应只有一个。故此题答案唯一(C)。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考试大纲中可看出,今年的物理考试出现了多选题,且没有将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一道小题可能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答案,很多学生非常惧怕不定项选择题,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尽快消除心理障碍,掌握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方法,我将多年总结出的不定项选择题的识别方法和答题技巧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不定项选择题初探张海萍,赵宏伟不定项选择题是思想政治课练习中学生不易把握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复杂多样,加之学生的分析理解的综合能力较差,困而此类题目的失分率较高。不定项选择题是由一个题干(即通常所说的题目)和多个题支(即备选答案)构成。其题干...  相似文献   

8.
五审七法     
一、选择题的“五审” (一)审清题型 近几年,政治科高考通常采用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两种,这反映了选择题应选之项的数量关系,从中体现了试题的难易程度。因此,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型,明确这种数量的限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单项选择题还有两种不同的具体要求,即正确选择和最佳选择。例如,1989年高考第一题要求“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而1990—1992年,高考第一题的要求均为“下列各题,各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两种要求有联系也有区  相似文献   

9.
《河北自学考试》2006,(1):25-2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我国最早的训诂专著是……………………………………○①《说文》②《尔雅》③《广雅》④《骈雅》2、“宴乐新昏”中“昏”,今写作“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①通假字  相似文献   

10.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它在形式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这种逻辑形式,在试题和卷面上的运用,就是判断题,就是测试应考者的判断能力.判断题拟设和应答的角度,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正向判断,即通过判断理解,确定正确的答案;二是反向判断,即通过判断理解,确定错误的答案.判断应选答案的多少,因题而异,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四有一,即判支有四项,有一正或有一误,这种判断,与选择题无异;二是判支不定,五六项七八项乃至十多项都可以,答案的多少也不定,但错对都不止一个,这种判断才是真正的判断,是判断题的主要形式.答案的标志,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号码式,即ABCD式,与选择题答案一致;二是“×”、“√”式,即错的打“×”、对的打“√”,运用中两者可以交错出现.  相似文献   

11.
李力  姚雪然 《物理教师》2007,28(10):11-11
本刊2006年11期《新课标教科书中“斜抛运动”的编制研究》一文,从教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教科书编制方法.文中为了测试使用,给出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将一质点以一定的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方向斜向下抛出(抛出后仅受重力作用),这种运动称之为斜下  相似文献   

12.
看了《历史学习》2008年第7、8期合刊刊登的石玉中老师的《高考历史民谣类选择题解析》一文,对其中的第5和9题的答案和解析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与石老师商榷。5.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说法: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多项选择题”(multiple-response item)指选择题的一种具体形式,即在选择题备选项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选项。有些文献也称之为“复选题”或“不定项选择题”。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的分类 选择题可分为单纯型(测试目标只有一项)和综合型(测试目标两项以上)两类。从选择题的结构形式看,单纯型选择题又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综合型选择题又有单一式和组合式之分;从所选答案的性质来看,有选正确的和选错误的区别;从所选答案的数量上看,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在多项选择题中,有时指定所选数目(定项选择),有时不指定所选数目(不定项选择);在单项选择题中,又  相似文献   

15.
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的主体,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它不但具备答案唯一、评分客观的优点,而且由于布设了“迷惑性答案”,就更容易暴露考生的知识缺陷,从而可直接地考查学生在知识上的不定性程度。同时,这种考题便于积累、修改、拆拼。深入研究并逐步推广选择题,对推行标准化考试和推动教育科研定量化有其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信息量的角度对选择题作一点分析。一、关于“信息”的概念考试的实质是命题人以考卷的形式向答卷入寻求信息的过程。命题人可视为一个收集信息的人,信息论中称“信宿”;而答卷人则充当信息的提供者,信息论中称“信源”。“信宿”在获得信息之前,在知识上提出一个“不定性”的初量值,比如,命题  相似文献   

16.
李卫平 《中学物理》2012,(12):51-52
在《中学物理》2012年第1期上刊载了“对一道选择题答案的质疑”一文,该文认为,“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它周围的空间里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稳定的电场.该电场为感生电场(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是以某一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是闭合曲线.”该文以此为根据,分析了一道选择题的一个选择答案中的错...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 ,共 1 9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 )1、“未闻”属于○……………………………………①存疑术语 ②注音术语③校勘术语 ④释义术语2、“浑言”属于○……………………………………①特殊释义术语 ②注音术语③校勘术语   ④存疑术语3、“剡 ,锐利也。从刃 ,炎声。”见于○………………①《方言》 ②《释名》③《说文》 ④《尔雅》4、“父之弟曰仲父。仲 ,中也 ,位在中。”见于○……①《方言》 ②《尔雅》③《说文》 ④《说文》5、“永、悠、迥、遐…  相似文献   

18.
’97高考政治试卷时事试题评析蒋超历年高考政治时事试题,就内容而言,主要涉及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重点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就形式来说,主要通过答案唯一的单项选择题和答案不一定唯一的不定项选择题来表现。1997年高考政治试卷时事试题亦是如此。1...  相似文献   

19.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有50题。每题2分。共10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按损失的原因分,风险可分为( )。  相似文献   

20.
施永辉 《新高考》2005,(10):4-6
不定项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卷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评分标准客观而苛刻,具有良好的考核功能和选拔功能。考生稍有不慎,就会因为漏选、多选而失分。可以说,能否答好不定项选择题是考生在高考政治考试中一决胜负的关键性因素。考生切忌好高骛远,必须脚踏实地,牢固、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