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据《医疗保健体操》一文(参见210510)介绍,T7《武术》-3“拳术”表现的是太极拳,《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关于T7《武术》-3“拳术”的描述也很宽泛,宄竟是哪一种拳术并没有给出结论。笔者比对一些专业书籍的描述,认为票图上表现的应是长拳。  相似文献   

2.
日本空手道原名为唐手,是五百多年前由中国拳术传入琉球群岛而产生的.在1920年之前的日本本土人,还不知道唐手为何物.但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改造,七十年代空手道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人气最旺的武术运动.反观作为日本空手道的母体--中国拳术,在八十年代曾出现过一阵全球性的"武术热",之后却在不断萎缩.原因何在?本文在文献史料的研究中吸取了日本空手道的成功经验,并想把它用以推进中国拳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中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原儿女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和创造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中国的几个著名拳术如少林拳、太极拳、苌家拳、六合拳均始创于河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在河南流行的就多达40余种。河南武术、少林功夫、太极拳已成为文...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八年,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的项目编排中,出现了把“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与“鹰爪拳”统编为象形类拳术作以表演的情况,由于这一疏乎,给表演者,评判工作以至大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无独有偶,《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鹰爪拳”一条目(以下简称《条目》中又出现了这两种拳术混同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把两种技术风格截然不同的拳术误认为一种拳术,对此,笔者认为有再讨论的必要。一九八○年春,笔者作为河北省武术调查组的特邀人员,对保定地区武术的开展情况作了调查,并重点对雄县流传的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与研究(调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湖北省体委、湖北省体总主办,武汉海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武术协会联姻共同承办的’95首届中国国际武当武术擂台公开赛,将于1995年9月21日至29日在武汉举行。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古云:“北尊少林,南宗武当”,武当武术在一百多种拳术中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6.
套路说,我姓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舞剑之余多喜伏案拜读南北武刊,深感获益匪浅。毋庸讳言,从中也发现了某些以偏概全之见。诸如,将套路一概斥为花拳绣腿者有之,认为“练套路多年敌不过一街皮者”有之。那么,看得见、摸得着的武术是什么?套路是什么?武术与套路间又是种什么关系呢?为了澄清有关问题的模糊认识,在下谈点本人的粗浅看法,谨供武林同仁雅鉴。一、何谓“武术”?提及武术,今人多知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岂不知武术这一称谓的历史并不长,真正长的是其功法和套路。翻开武术的史册,上推48年武术就不叫武术。民国时曰“拳术”,1927年后改称“国…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仿生性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发展中,武术也从动物界汲取原料进行文化生产.一方面是象形性生产,通过模仿动作攻击力的拳术化、模仿动物生命力的养生化和模仿动物之态的游戏化,产生了新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是会意性生产,推进了动物运动意向的身体化和人格化,增添了武术文化的表达力.在学之于动物的仿生学转换中,与动物的直接联系生产了武术的象形拳系统,它追求"形似";与动物的间接联系生产了武术的动物意向,它崇尚"神似";这两种不同的与动物的联系方式和审美追求,源于人与动物截然对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杜怀津 《武当》2015,(1):31
日前,合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向社会公布,"韩氏阴阳双合拳"作为唯一的武术传统项目入录,传承人为合肥市著名武术老师韩荣春先生。韩荣春先生自幼习练家传阴阳双合拳,后师从合肥著名武术名家余化龙(余文烈),精通各种拳术及兵器,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荣获众多奖牌,曾被授予"安徽省十佳拳师"、"安徽省荣誉武术师"和"一级武术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武术流派是一种重要的武术现象 ,本文通过对武术史的研究 ,力求揭示武术拳术流派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因素 ,把握和理解武术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2.
李秒丰 《精武》2007,(2):30-30
武术乃是用武的技术,是力量与实力的象征。武与文相对,文者为彬,武者为勇;彬近于秀,勇近于猛。武以文治,文以武营,文武兼备,则智勇双全。武术年代久远,“武术”一词则是近代之谓。现称武术,大都就拳术而言,拳术通,诸器皆通,因各种器械实乃手臂的延长。拳勇,勇者无畏,战无不胜是勇者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直是武术引以自豪的一大特点.对于武术的广泛适应性认识,人们至少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即拳术种类的多样性和适应人群的广泛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董逢伟 《精武》2014,(36):213-214
武术是中国古代的技击术,伴随历史的进步而同步发展。军事上的技击价值是它存在的依据,军事的需要主导了武术的发展,使得武术以简单实用的技击技术来满足军事战争的需要,即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又限制了武术的发展。明清是武术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其兴盛成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火器的使用与进步促使武术脱离军事技能,民间武术活动得到加强,武术门派逐渐增多,理论著作大量涌现,明清武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5.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精武》2008,(11):8-14
这次武术大家在《精武》的拳术邀请活动,以“共创辉煌,走向世界”为主旨,联想徘徊在2008北京奥运会门外的中华武术,我们要追问的是,面对中华武术前辈的英灵,面对世界人民期盼的眼神,我们武术工作者和武术大家们空间是多了一份骄傲还是多了一份惭愧?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自从电视剧《武松》和电影《少林寺》等片上映后,更加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武术的“门道”何在?作为观众,怎样提高自己观看、欣赏武术的能力呢? 武术的分类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拳术拳术的套路不下几百种,其中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等等。单单长拳就有十几个较大的拳系,如查拳、华拳、炮拳、洪  相似文献   

18.
拳术训练需要运动心理学在武林,借用运动心理学来研究武术的人尚不多见。这很奇怪,令人不解。因为武术中许多困扰大家的疑难问题,都能在运动心理学里找到答案。譬如:拳术技击为何只能使用简单的技术动作?拆招说手的技法何以不能用来实战?实战技击中应该把  相似文献   

19.
师德,顾名思义,是从师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本文所谈的是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离不开传统武德及新时期的武德内容范畴。凡习武者无论是教拳的还是学拳的,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习武先习德,先学做人,后学拳术"。"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习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短德者不得与之学"。武德不是先天带来的,要靠后天教育才能成就,可见,武术教育工作者是首当其冲的武德传承人,上行下效,代代相传,武德也就成为武术文化的灵魂,成为武术事业的生命。因此,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读者朋友: 您们好!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现将武术摄影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提供给您,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的摄影有所帮助,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武术照片。 拍摄武术照片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1)拍摄各种拳术时,一定要抓住各种拳术中的典型动作,也就是能充分体现这种拳术的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