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中小学武术教材的现状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体育的一个代表项目,历来被我国教育行政和学术机构所重视。自1978年武术被列为普通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内容以来,历届《体育教学大纲》都将武术列为必修教材。现行《体育课程标  相似文献   

2.
寻求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根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呈现了一部《中国古代体育画册》。全书把中国传统体育分为16大类22个项目。所有的这些运动项目中,现今唯有武术一类列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其中必有它的原因和道理。一种文化类型之所以具有...  相似文献   

3.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学校武术教育历史及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结果认为:武术与体育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及学科属性,二者在学科地位上应是并行而非兼容的关系.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武术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学校教育对于武术的传播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强化武术学科意识才能更好地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武术作为武术存活和发展的重要传递方式和场所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武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始终都能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广和提倡 不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 还是教材的编写 作为民族体育代表的武术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各不同学段都严格地规定着授课的内容 时数 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 , 、 ,重要内容 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且非常具有历史 现实和未来的价值和意义 但从今天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 。 , 、 。问题中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学校武术教育正在被形式化 …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面临着重要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为学校武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探讨了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中,开展中华武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指示精神,完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学校体育提出的"五大任务"要求,继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2018年12月8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五周年大会暨2018年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发扬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方式;全面的武术教育要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教育的塑造;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 江宁县地处南京市近郊,有23个乡镇,74万人口,农村人口占92%,经济状况在全省属中等水平。各级各类学校461所,在校学生10.3万人。1989年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1991年全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93年全部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一定的基础。1990年5月国家教委体卫司、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在我县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体育卫生工作研讨会”和“全国农村学校体育观摩学习研讨会”。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要求“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文件精神,为丰富课间操,传承民族文化,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并于2010年9月1号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在开展与推广学校武术操之际,我们有必要深入、全面认识、理解武术操的有关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来深入剖析学校武术操的新认识、新使命、开展学校武术操的思想与应注意的环节等若干问题,进而增强我们开展与推广武术操的责任感,明确开展武术操的使命,开展学校操持有的理念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加深我们对武术操的认识,为学校武术操顺利的进入学校提供理论性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1,(9):24-25
<正>创刊于1981年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到今天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它就像一艘引领整个航线的船只,指引着全国学校体育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下求索、行稳致远。有道是"四十不惑",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相信步入"壮年"的《中国学校体育》,生逢盛世当不负韶华, 一定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落实《决定》中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切实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推动学校体育特色活动的开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2014年4月21日,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校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研讨会"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化浪潮,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取代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武术教育走向了边缘化。近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功能的弱化令人担忧,在一个全面西化的身体教育场域里"惨淡经营",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学校武术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武术不仅受到西方体育的冲击,同时也受制于自身发展的不足。文章针对学校武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等要求,树立"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教育的难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难点在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同样学校体育的难点也在农村。只有下决心把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搞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出的增强全国学生体质、大面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历史任务才能实现。 继1991年山西临汾会议之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得到较快的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健身功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今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为我国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健身操创编的相...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我们党中央历来很重视继承和发展祖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对民族形式体育——武术,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活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的  相似文献   

18.
鲁勇  李险峰 《中华武术》2005,(12):55-56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面的继承与发展。1950年全国大力倡导发展民族传统武术运动。1952年武术被作为民族形式体育项目进行推广。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武术被正式定为体育表演项目。1957年,原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1958年第一部以流传面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套路规则》问世,至此武术被纳入我国体育竞赛体制。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是武术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推广和宣传武术教育的根据地。而在学校体育中,武术开展的情况却令人担忧。2008年《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有70.3%的学校并没有开设武术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学校师资以及地方差异都有很大关系。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不是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成长方式。日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扬州大学举办了"全国学校体育高峰论坛暨‘扬州会议’40周年交流活动",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求证,包括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身教育"发展理路,基于历史经验的学校体育工作"微变革"策略,学校体育中"集体无意识"状态的思想根源,以及基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校体育研究方法论。另外,与会学者回顾了四部委联合组织的1979年扬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梳理了"体质论定位"的历史脉络,重申了"体育是通过身体的教育"这一根本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