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理学科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环节。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关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教育要改革和发展,观念要先行。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改变教师只管教及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实践中,切实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1.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第…  相似文献   

3.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前提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宣传教育科研的意义,使广大教师确实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和“教师是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及各地教改经验,力求把教师的目光由三尺讲台拉到国外教育改革的大舞台,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的认识,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树立起新的科研观念,成为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者,并具有研究的自觉性与主体性。从而使研究成为教师主动、自觉的行为,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自觉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如何针对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已是迫在眉睫,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思维能力,推行愉快数学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要载体,学科德育体现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表现为让学生在“求真”的基础上树立起证据意识、逻辑意识、责任意识等,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包容意识、国家意识.在八年级《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元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公民人格塑造与国家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校写作教师缺乏自觉的学科意识是造成当前高校写作学科研究及写作教学难以走出困境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是高校教师应树立责任与使命、开放与融合、实践与应用、反思与自省等四个方面的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7.
内在的机制“有意、有机、有情、有效”是师范教师对学科教学发挥德育功能若干规律的一种共识。它们之间科学界定如何,内在机制如何,我们试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谓“有意”就是学科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它要求教师从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自觉地坚持教学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考虑学科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师范教育是教育大系统中一个子系统,师范学校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又是师范教育这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学科教学要发挥德育功能,必须做到“有意”,即科学地确定本学科教学的目标体系。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即确定教学目标的阶段。所谓“有机”,就是紧扣学科的特点,找准知识传  相似文献   

8.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9.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10.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11.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12.
尹汶 《宁夏教育》2000,(6):56-56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和个性。学科教学必须寻找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处理好“双基”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科意识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学科意识 ,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以历史教学为渊源 ,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传播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信息 ,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学的基本宗旨是使学生明晰包括本国历史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过去、评价现实和把握未来 ,从而树立尊重和运用社会客观规律的自觉意识 ,这是历史教学赋予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历史教师要明确这一点 ,而且要使学生在教学中感悟到这一点 ,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14.
郑志雄 《考试周刊》2012,(4):175-176
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自觉地把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方面要树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树立多元智能的评价观,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学科自觉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加强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力。高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一线的生力军,其专业发展更应以学科自觉意识的唤起为重要前提,寻求自身专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契合。因此,应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解读入手,探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从顶岗实习、管理体制改革、多渠道多向度专业发展平台建设以及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促进“双师型”高职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创新素质的内涵应当包括创新意识 (或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指教师在教育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下 ,能对传统教育进行理性思考 ,从内心深处彻底否定“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而自觉产生改革教育教学的强烈要求 ,树立为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理想和信念。素质教育改革是一项对传统教育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复杂工程 ,是一场崭新的创造性的教育革命 ,没有一套可以遵循的、便于操作的固定模式 ,主要靠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素…  相似文献   

17.
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中情境创设融合“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体现学科育人功能,同时倡导教学要突出德育实效、突显智育考察、增强体育意识、渗透审美教育、树立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18.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因当前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课程内容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并沿着“教师专业成长”主线来构建学科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初中生学情和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来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有效落实生命教育,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善于钻研教材,整合资源,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方式,注重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观念,关注细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学校是主阵地,学科教学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力军。在这“三主”中,只有抓住了“主渠道”和“主力军”,“主阵地”的地位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注意引导教师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强化文道结合的目标意识,自觉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制定计划、编写教案时充分挖掘素材。首先,处理好显性素材。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科书中蕴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这些素材是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