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诗中都忌讳使用重句.在一首诗中,也很注意少使用重字或不用重字。如果一首诗里重句复字多了,诗味也就不浓了.但是,有的一首诗中重字较多,由于重字组合得巧妙,读起来倒也自然流畅,有趣有味.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有一幅《百鹅图》,他让众臣在画上题诗.别的大臣都不敢下笔,唯独纪晓岚挥笔而就:“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种禄,凤凰何少尔何多”.28个字的一首诗,重复的“鹅”字就有10个.前两句用宇重复,毫无诗味,但是末尾一句成了“压轴”句,表露了作者喜爱凤凰的思想倾向.传说清代有位文…  相似文献   

2.
曾巨龙 《高中生》2010,(3):18-19
从历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思乡诗的提问方式主要有六种:①某句中的某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从首句的某字到末句的某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简析某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②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从诗中的某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诗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⑤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  相似文献   

3.
句索其旨     
句的基础是词,词的基础多半在字,字的基础就释义说,多半在音。这是“句索其旨”的主要途径,明修饰,晓语法,可说是“句索其旨”的另一途径。一、明兴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课本译注为“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徘徊,犹疑不决,汉人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引起下边的故事,古代民歌常用这种写法。”此解不甚明,值得研究。中国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代代相因,《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叫“兴”,意  相似文献   

4.
一、讲前读   讲前读也叫感知读,就是在讲读课文之前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文意,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这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尝试式读”,是从整体出发熟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   讲前读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默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或互相讨论解决。 (2)自由小声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要求说出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3)分段指名读,检查读得是否正确 (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一九八九年第五期《古代诗词拾趣》一文后,颇受启发,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我国丰富多彩的诗词形式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特作补辑。一、宝塔诗它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渐排列,除一字句外,其它都各自成对,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称为“宝塔诗”。关于这种诗体,《沧浪诗话》《全唐诗》等都把它归入诗,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也把它归入“一字至七字诗”,而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却把它归入词,算  相似文献   

6.
一、藏雪--字面少雪,读句品词悟雪《江雪》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前三句不见“雪”,第四句最后才见“雪”字,也仅是“寒江雪”。整首诗乍读起来感到雪的呈现很少,似乎没有多大的雪。可是细细品读,诗文内容又无不与雪相关,展开诗意,发挥想象,可以说到处都是雪。那么,诗中的“雪”究竟“藏”在哪儿?用心一读,才知道是藏在诗中的“绝”“灭”“蓑笠”“寒江雪”等词句里面。  相似文献   

7.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著名的诗,但学术界对“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的有无有争议。文章从“扶床”二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角度,推测小姑的年龄,说明这两句诗不但应该有,而且只有有了这两句诗,语意才前后贯通。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快乐教育,寓学于乐如:给孩子讲《咏柳》一课,前两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除了讲完这两句诗的意义外,我还插入了一个引用这两句诗的事例:从前,有一个学生因不好好学习,各科成绩都很差,常遭到任课教师的批评。一次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批语...  相似文献   

10.
一、茶壶盖上的回文一只茶壶盖上均匀地写有“可以清心也”(见图)五个字,按顺时针方向,你能读出几句话来?二、招牌上的谜语诗从前,有一家店铺开张,招牌上写着:“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用言。”店铺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原来这是一首谜语诗,每句打一字,连起来读是一句广告词。你能猜出这句广告词吗?三、彭德怀自谦的话彭德怀元帅功勋卓著,人民群众称颂他是“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帅知道后,巧妙地变换词序,使原话变成了一句自谦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改的吗?四、谁最喜欢“辣”赵、钱、孙三人在一起比吃辣椒。赵说:“我不…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1992年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引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两句唐诗勉励大家,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四大的召开。这两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7年写的《小至》一诗中的诗句。“小至”,指冬至的前一天。诗的全文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诗的前两句意思是说,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每天都在变化着,推动着我们前进。“冬至节”一到,大地的阳气上升,春天又要到来了。诗的三四两句指出,妇女们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有不少关于“一字师”的佳话,但更让人惊奇的,是那些关于“半字师”的故事。清代有个学者名叫龚炜。有一天,他看到一首咏菊诗,其中有两句是:“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他很喜欢这富有意境的两句诗,然而又觉得后一句中的“别”字太生硬。于是他反复吟咏、再三推敲,忽然茅塞顿开,提起笔来,把“别”字的右偏旁勾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试一试?(一生读错了一个音)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生…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中小学诗词教学课堂上,语文老师多是抱定“先释字词再释句,最后一项是主题”的模式不放,此种“译诗”教学听得多了,不免有些担心:1.作诗,并不能一字一字积成句,一句一句积成诗,实是先有了诗才有句,先有句才有字。‘先释字词再释句”,无异于对古诗的肢解,“这字好,这句子好……”如此学生最多了解了些作诗的技巧,但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一首诗就减了价值;2.诗有“情感和语言的浓缩”之说,把“大漠孤烟直”翻译成“广大的沙漠上一缕孤烟直冲云霄’没错,但诗  相似文献   

15.
师 :小朋友前两句诗说得真好 ,读得真好 ,我们连起来读这首诗。(生读 ,读到“随风潜入夜”时声音很响)师 :前两句读得不错 ,不过后两句不该这么读。(生再读第三句 ,仍然很响 ,有几个学生意识到读得有问题)生 :我知道了 ,这句不能读得很响 ,要读得轻一点。师 :为什么呢?生 :因为是在夜里。生 :大家都睡了 ,周围很静。生 :春雨很细 ,它是随着风飘来的。师 :说得真好 ,春雨怎样飘来的 ,这里的“潜”是什么意思呢?生 :就是“偷偷地”师 :能换个词吗?生 :是“悄悄地”。生 :还可以是“轻轻地”。师 :那春雨为什么要选夜里悄悄的来?生 :它…  相似文献   

16.
李琦的每一篇诗作都饱含着深情,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着最真切的感情,所以极易与读者引发心灵上的共鸣。读诗人李琦的诗,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朵小小的雪花,那么的干净、轻盈、一尘不染,然而在那“雪花”融化的一瞬,我们的心灵却是猛地收紧了一下。让我们燥热的心瞬间感到一丝清凉的慰藉。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一、看一看,说一说1.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夕阳西下,黄河水翻滚着向前流去,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2.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过渡:唐代有一位诗人叫王之涣,看到眼前这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名叫《登鹳雀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二、拼一拼,读一读1.自由拼一拼音节,试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2.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你解决。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师:“尽”、“欲”、“穷”、“楼”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9.
校园诗人     
“百字令’”共19句,首句一个字,前10句每句均比上一句依次增-个字;后9 句则每句比上一句依次减一个字。原则上每句均押韵9句诗正好一百个字,所以冠名为。百字令”。 女生看罢.不悦 迅以“男”X题挥就“百字令”一首回赠。诗曰: 男 难 叹是懒 赶赞总在憾 谈业华—高实遗谈 烂运作年多心总苦干 碗翻命把春有评却艰剧返 犯大本篇爪育天批划辈恶知几 甘屡扛课连舞愁白了计长把不不单玩心改饭试话牙赋明惯了那心途命绩看贪不屡吃考鬼张强不习拟恨有迷自成免惨 班上男生和女生常爱文字游戏互娱。…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