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2.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3.
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以下简称《九边兵制》)一书,于2001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颇属可喜之事。  相似文献   

4.
陈建《通纪》是第一部明前“九朝”通史著作。本专题“陈建史学研究”的撰作,有两大意义,一则可以填补陈建史学研究的空白,二则它是了解明代史学发展脉胳的钥匙。本文是该专题系列文章之一,着重对《通纪》的前身——《皇明启运录》一书的成书、体例、取材、宗旨及历史地位诸问题作了系统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九疑山赋》拓本重新面世以来,学界真赝辩论激烈。说赝者多以文章是南宋黄表卿撰写为据。图志、家谱、书典等史料一一否定赝品根据。《九疑山赋》文意、避讳、典故等不符南宋国情民意,而是唐朝盛世情景,景名、词、典等清晰表明是唐代湖广第一状元延唐县九疑山人李郃撰写。李郃、柳公权同朝为官二十三年,关系很好。《九疑山赋》拓本是真品。  相似文献   

6.
明代“九边”设于何时 ?史书记载不一。在纷杂的史料中 ,作为明朝官修史书的《明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线索。以此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史料 ,基本可以确定“九边”设置的准确时间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 ,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 ,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相似文献   

7.
高岱《鸿猷录》是在明代中叶当代史研撰勃兴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明史著作。这既是第一部明史纪事本末,同时也是第一部用纪事本末体独立撰写的史著。本文首次较全面地对该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据《明史·熊廷弼传》记载,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辽东地区率部抗击后金的优秀将领熊廷弼因遭权阉魏忠贤诬陷而被冤杀,死后竟被“传首九边”,“尸弃漏泽园”.那么,何为明朝的“九边”?其设置背景和军事特点如何?“九边”设置后有何得失?笔者试依据史料,对上述问题略作考述.一、明代“九边”设置的历史背景明初,元顺帝北逃后屯于“盖里”(开平),北平城(即过去的元大都)成为元军必欲夺回的主要目标.当时,明王朝虽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毕竟还没有混于一宇,平元都是北控中原的重要步骤.元都始克时,“秦、晋未定,滇、夏未平.”虽然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由于徐达抄袭太原,迫使元将王保保逃窜甘肃,粉碎了元主收复北平的最初计划,但是元人  相似文献   

9.
"不著撰人名氏"的《苏松历代财赋考》作者实乃清人周梦颜。是书的编辑源于康熙三十八年周梦颜等人的扬州请愿,它是清初"浮粮之议"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周氏积善追求的集中体现。该书是道光九年刻本《苏松财赋考图说》的康熙刻本之一。二者相较,存在明显的增删痕迹。其原因主要是两个版本所针对的读者不同。《历代》所针对的对象是江南的地方官,而《图说》则是针对朝廷大臣甚至皇帝,作者为了避免文字之祸,对可能触犯忌讳的地方做了删节和改动。然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于了解围绕减赋问题清代江南士绅与地方政府、朝廷的博弈过程,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其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成为影响后世最大的一部诗话,对明代诗论的影响尤为直接。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即表现出对《沧浪诗话》的明显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宗法汉魏晋盛唐,推崇复古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认同妙悟说法;遵守相似的原则,各具诗法观点;依托创作,附带实例。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有关蒙古的官私著作很多。在私人著述中,涉足蒙古地区的旅行家所留下的行纪,占有相当比例。这类著作都是据作者亲历所著,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笔者试选取清与准噶尔战争期间一些文臣武将在蒙古地区活动时留下的行纪即马思哈《塞北纪程》、宋大业《北征日记》、殷化行《西征纪略》、范昭逵《从西纪略》等四篇,并结合官方文献,对清准战争中双方备战情形、战役经过及蒙古地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13.
万历二年至三十八年延绥中路边墙外,出现平墙大沙。这不是人为所致。因为明初河套基本是无人地带,正统至成化十二年,前后约四十年,延绥军民确实曾经入套垦殖但总体规模不大。成化十二年以后,明令禁止,且蒙古部落在套内活动日益频繁,入套垦殖结束。所以百年以后,万历间大规模沙壅平墙的现象是自然界突变的结果。又,目前生态环境研究中,对史料不作具体分析,随文按需摘引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抄本《明史列传》的撰者被定为徐乾学是错误的。该书卷首韩方卓的跋文失误颇多,不足以证明此书为徐乾学所撰。有关徐乾学的传记资料和明史纂修的史料亦可印证徐乾学未曾撰写过《明史列传》。将该书与万斯同的《明史》和王鸿绪的《明史稿》比较后,确认此书系后人将上述两书的诸臣传中各抄录一部分组合后,另题名为《明史列传》。  相似文献   

15.
突利可汗在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隋文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 ,隋炀帝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明人所作九首论词词作了解读,并认为这种独特的词论形式为明人所创造,对清代的论词词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汉王朝从汉武帝至汉宣帝期间,修筑了约两万里长城,其中绝大部分修建于汉武帝时期。汉长城不仅防外,同时防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西汉王朝修筑和戍守长城的意图。汉长城对匈奴而言,主要表现在军事上的围困和经济上的封锁,达到了削弱匈奴的目的。汉长城对中原而言,产生了耗费巨额财力和破坏内地人民和平生活的不良影响,迫使汉武帝下罪己之诏。庆幸的是长城不能把互相连着的经济关系断绝,成为草原和中原的分界线,反而成为南北不可分割的见证物留给后世  相似文献   

18.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结,悲秋意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意象。究其源头,在《诗经》、《离骚》等作品中已见端倪。真正开始大量使用悲秋意象始于宋玉的《九辩》,一系列动植物、山川、地理、天文都被赋予了情感的内涵,特别是秋天衰飒的景物成为文人表达失志、感伤等人生悲情的重要载体。从表达意象上来看,宋玉的《九辩》开创了文人悲秋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