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二期刊发了笔者所写题为“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不足400字的短文,指出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近日收到编辑先生转来郑力铭先生的批评文章,要我作答。怕过于简短会留下后患,故此答文稍长了些。设太阳的质量为M?,行星绕日公转的线速度为v,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轨道半长径)为A,G为引力常数,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微小影响,则有AV2=GM?(1a)(1a)式不仅在理论上无误,而且对于笔者已经验算过的太阳系内的行星以及资料上已有的行星的每一颗卫星,实际上无一例外地都成立(当V…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2年第2期刊载了“公转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的读者来信,对2001年第8期中的文章“将地球推离太阳”提出质疑。笔者认为,这一质疑是错误的。郝先生只从公式表面着眼,没有从原理本身探讨。其实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半径并不是由地球的公转速度决定的,而应该是地球在太阳引力场中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所决定。我们先在轨道为圆形的前提下讨论此问题,设地球质量为m,相应的引力势能与动能分别为:E1=-GM0mA,E2=12mV2=12GM0mA,二者之和为:E=E1+E2=-GM0mA+12GM0mA=-12GM0mA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4.
稍有天体运行知识的人都能看出,笔者在“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一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将地球推离太阳”的结果是什么。从未论及推离过程,文中绝无“过程”二字就是证明。但姒璞先生(或女士,下同)以“也谈‘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下称“姒文”)为题对拙文进行“批驳”中,“过程”一词重复使用达七次之多,由此可见“姒文”的“批驳”文不对题到什么程度!要说姒先生不懂拙文的原意,可能低估了姒先生的水平;那么他为什么要偷换论题、对拙文进行歪曲呢?是出于故意?“姒文”将原先争论的论题偷换成了另一个问题:地球轨道的“变轨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超先生以“我的不同看法”为题(见本刊2003年第7期)对“真要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没错……”(见本刊2003年第2期)一文(下称“真”文)提出批评,指出“真”文主要是用错了与相对论毫无关系的公式,并非选错了参考系。对此笔者不能苟同。“真”文的错误如果有的话,那么实际上在于:认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就日、地系统的相互绕转(实际上是二者绕其公共质心转)问题而言,若以太阳为参考系,有AV12=GM⊙(1)其中A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半长径,V1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G为引力常数,M⊙为太阳质量;若以地球为参…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点子与窍门     
将地球推离太阳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  相似文献   

8.
倒霉蛋金星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比地球更靠近太阳,一直被天文学家们当作一个坏典型,来说明当一颗行星冒失地过于靠近了它的恒星,会得到怎样糟糕的下场。事实上,金星和太阳的距离只比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短了28%,然而它上面的环境却和地球大为不同,那里气压极高,温度达475℃,大气中96%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假若把地球放到金星的位置,那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强烈的太阳辐射会蒸发海洋中的水,大量的水蒸气会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2年第1期发表了郝建宇的《洛仑兹变换与“光速不变原理”相悖》,我认为郝先生对“光速不变原理”的理解有问题。“光速不变原理”的核心是:光速与光源的速度无关。设有S和S'两个惯性系,S'沿x方向有速度v。某一时刻S系上的光源发光,S'系中的观测者测到的光速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1期刊发了笔者的拙作“洛仑兹变换与‘光速不变原理’相悖”一文。近日收到编辑先生转来张勋先生的批评文章,要我作答,本文即为此而作。张先生认为拙文中的c±v=c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在数学上也不能成立。对此回答如下:张元仲的《狭义相对论实验  相似文献   

11.
迷你太阳系     
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绕着恒星公转,这就是宇宙中最典型的类太阳系天体模式。但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微型“太阳系”显示,中心部位可以不再是恒星,而是一颗冷冷的棕矮星,并且从它的质量来看,这个肩负“太阳”职责的星体甚至就在行星级别之列。从这个星系上面,天学家己经了解了一个新的秘密,那就是一颗比行星稍微大一点的天体也可以充当母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网罗住一批另外的行星,甚至可以拥有像木星和地球这样的成员,组成一个很小但是依然具有可供生命居住地带的侏儒星系。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唐那德·布朗利在他们的著作《生死地球》一书中语出惊人:5亿年后,地球将因太阳温度不断升高而被“烧焦”,人类拯救地球和自己的唯一办法是,通过一种“引力弹弓”技术将地球慢慢推离太阳。两位专家的观点立即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拙作《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在贵刊2005年第5期上发表后,得到了舒父文.曲元春、向群等先生的响应,贵刊第6期刊发了三位先生的《物理学要走出历史误区》一文(以下简称“走出误区”一文),对拙作中的方案提出了异议:本人非常感谢三位先生的热情参与与真诚讨论,但也深感三位先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出现了较大偏差,特作相应说明,同时阐述本人对挑战相对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近木星或土星,从它们处得到能量,在回程飞临地球时,把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周而复始,地球就能逐点逐点地向凉爽处飞去. 原载《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中研究机械运动时,总是离不开参照物。什么是参照物?某些物理教科书的定义是: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教科书还说,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比如人坐在行驶的汽车内,如果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如果选择汽车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在一般情况下,都选地球为参照物。我们知道,天文学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地心说”与“日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地球转动。而日心说则与之相反,认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与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动。现在人…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传统的天理论,在一个恒星系统之中,都是恒星向所属行星输送光和热,正如太阳和地球一样,地球上的光和热绝大部分都是由太阳供应的。然而,最近,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观测中发现了太阳系外一颗给恒星“加热”的行星。  相似文献   

17.
读了贵刊2002年6期上《塑料泡沫餐盒不是‘白色污染’》一文之后,我从内心深处为作者王武生同志提出的环保新观念叫好,记得著名物理学家汤姆孙曾经说过:“在能够对科学作出贡献的所有因素中,观念的冲破是最伟大的。”而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就是唤醒人们重新审视现在流行的环保观念。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还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人们认识滴滴涕的过程吧。滴滴涕(DDT)的化学名称是“二氧二苯三氯乙烷”,最早由德国化学家奥里默·蔡德勒于1874年合成,可是直到1939年才有人发现它具有强大的杀虫威力。随后,滴滴涕被推崇为…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3-10期《创造探幽》栏目中刊发了王超先生的《“穆宾巴之谜”及其启示》一文(下称《谜》文),阅后倍感惊奇,简直不敢相信。但王超先生在文中写得清清楚楚:(在相同的冷冻条件下)热牛奶先结冰,冷牛奶后结冰。且“坦桑尼亚最高学府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坡恩博士”“与穆宾巴联名发表一篇论文,登载于《英国教育》,对热牛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行星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类似的“第二个多行星太阳系”,这个新“太阳系”处于北斗七星中的大熊星座,那个“太阳”即恒星叫“大熊47”,它距离地球为51光年,本身已存在70亿年,而宇宙的历史是140亿年。早在1996年,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个“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该行星距离“大熊47”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倍,体积是木星的25倍。而新发现的行星大小至少是木星的3/4,它与“大熊47”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7倍,因此这两个“兄弟”距离很近,而…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4期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历经坎坷终成道》。就在此间,我的又一项专利技术———一种全景特写近摄附件研制成功,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这项发明纯属偶然,是在一次摆弄相机时不经意间发明的,我称它是一项“捡”来的专利。但就是这“捡”来的专利,却可以说是摄影史上关于近摄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将影响整个摄影界,意义重大。众所周知,拍摄小件物品必须使用一种近摄附件并靠近物体拍摄。目前常用的近摄附件有近摄镜、近摄接圈、近摄皮腔等。在使用这些近摄附件时,景深很浅,拍时需仔细对焦,而且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