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试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文言基础与文化涵养越来越薄弱,学生越来越害怕文言文。而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因此,对于文言文教学法作一些新的探索确有必要。结合笔者多年文言文教学经验与高考文言文备考体会,我们提出了“文言文‘三读’教学法”:粗读、猜读、讲读。只要我们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好这“三读”法,  相似文献   

3.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未能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儿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趣”为先导,以“读”为主轴,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积累更多优秀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一重大板块。也历来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在摸索中发现“以读代讲”这种文言文教学方式,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发展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往往采取“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积极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采用“四读法”教学文言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仿读摇仿读是基础。“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  相似文献   

6.
冯素屏 《中学文科》2006,(11):38-3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较让人头疼的文言文教学偏偏没有给学生读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读,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目的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文言文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韵,更是非读不足以深谙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7.
杨国泰 《农村教育》2007,(7):118-118
读.在文言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文言文大都具有声韵美和节奏感,且篇幅短小.特别适合于读。学生通过读.达到理解词义.把握主旨.辨别文体风格.借鉴写作技巧的目的。而熟读成诵.可使学生随时回味,加深理解,受用终生。因此.教师教文言,应着力在“读”上下功夫。大体说来.文言教学中的“读”,可起到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读”是达“知”的唯一渠道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要能初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达成目标为“读懂”,即“知”这一层次。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读”普遍存在误解,以为读文言文就是先对照参考书翻译句意,再把课文背下来。这样得来的“语文”往往是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9.
许素贞 《学苑教育》2012,(18):33-33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仅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这仍是~块“难啃的骨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条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四读法”,  相似文献   

10.
读,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从读的情况入手,来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发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给以指导,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读准字音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很重要,读准字音是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掌握文言实词的重要步骤。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首先要领读正音。如《中山狼传》一文,“鸷”“逋”“橐”“踢”“晷”“咥”“疐”等生字,及“羿”“旄”  相似文献   

11.
巧读文言文     
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读”的技巧,就能轻松闯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关。一、读课文它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诵读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学会读正字音,读正断句,读辨虚词,读出语气,从而正确理解文意。1.读正字音。因为文言文里有通假字,诵读可以帮助你记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从而帮助你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进而准确理解文意。比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句中的“说”读yuè,不读“说话”的说(shuō),与“悦”音相同,意思是“愉快”。(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句中“是知也…  相似文献   

12.
纵观目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令人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还都有一种畏难情绪。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安排好各种读法,指导好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课堂为载体,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一定有助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立读为本"应该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3.
学文言文,“读”尤为重要。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认知规律。读对,读通,读好,才能培养思维和鉴赏能力。一、读对读对,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理解、品味教材的前提和基础。读对了,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否则,无从谈起。所为读对,即字音要读准,句子不读破。一般而言,教材中初次出现的异读字以及个别冷僻的生字,课本中都给注了音,学生借助注音不会读错。但有些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说:“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所以在教授李密的《陈情表》之前。笔者就确定了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力争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读出文章中的真情、真心、真意。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7~9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但不少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追求教改花样,忽略了读背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考场上或身边没有工具书时,解读文言文中的词义常常须要“猜读”。但“猜读”不是“瞎蒙”,而是有根据的推断。猜读也是平时训练学生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列举常用的三种猜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中学生怕文言文,恨文言文,但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就能学好文言文。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还应当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默写下来。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王月娥 《教师》2010,(17):65-66
目前,大部分学生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课堂一潭死水。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从课前预习阶段(自学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自学成果展示阶段或课堂教学阶段)两个方面.提出了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串讲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少慢差费”且效率低下的教学方法。因为在这一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着课文中的字词句,而且是被割裂了的字词句碎片。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关注的是译出来的现代语义,而不是文章本身,从而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古典文学的积累和感悟。正是由于觉悟到这一点,我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较早地摒弃了逐字逐句串讲的教学方法,转而进行“以读导学”的文言文教学新途径的探寻。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读”,这里的“读”并非如私塾先生那样简单地只是让学生去“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