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群档案是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特定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加强社群档案建设,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多元发展,拓展档案工作职能。但是,我国社群档案建设面临着物理困境、文化困境、理念困境和身份困境。国际档案界对于社群档案认知的变化启示我们:在社群档案的建设过程中,社群成员的主动构建至关重要,档案学者的“过程向导”与“前端指引”愈发关键,社群档案价值形态与社会包容度息息相关,应积极倡导合作。因此,在当前国内环境下进一步建设社群档案,应立足于社群档案记忆价值的实现,打造社群档案“联合体”,追求学科融合发展,发掘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是档案学领域近十年的热点议题之一。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国内相关成果聚焦档案、身份认同、集体/社会记忆的综合研究,关于社群档案与身份认同的主题研究,关于档案或档案工作/职业的身份认同研究,关于档案管理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身份认同的研究等;国外则聚焦于档案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档案工作者在建构身份认同中的能动作用等。在后现代思潮的裹挟下,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或将朝着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转向社群、聚焦个体的同时,深挖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关注共同体,探索档案叙事的无限可能性;更加关注档案实践的深化与延展,消解与应对后现代档案观的虚无倾向。  相似文献   

4.
王鹏程 《档案管理》2023,(2):102-104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沉浸式档案策展已成为档案展览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而沉浸式档案策展的核心在于档案叙事化开发。本文基于叙事逻辑、叙事技术、叙事主体、叙事维度、叙事场景等叙事五要素,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为沉浸式档案策展的典型案例进行档案策展评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通过叙事策略创新促进档案策展故事化、沉浸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叙事化开发进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抗战记忆。首先,梳理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关系,阐述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价值;其次,从叙事形式、主体、内容、结构、语言五个元素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以构建社会记忆为实践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开发过程、丰富开发成果吸引用户兴趣的叙事化开发路径,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群档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多样性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英国悠久的地方史研究传统为社群档案在英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英国社群档案的地缘性、自治性、多元性等特征,使其对于构建集体记忆、强化身份认同、维护社群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群档案实践打破了档案活动的传统框架,引发了档案界对档案边界、参与式档案模式、档案职业融入等问题的现实思考,促使人们从更为广泛和动态的视角去探索和挖掘社群档案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档案界出现的“叙事转向”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分析后现代档案叙事发展的思想、技术、资源、价值认知背景的基础上,借鉴叙事学的基本理念,剖析后现代档案叙事的基本概念与内在逻辑。以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为依据,解读后现代档案叙事对于档案中立性、档案叙事的权威、档案唯线性叙事和技术万能论的理论批判。并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基础上,分析后现代档案叙事的现实建构,包括档案叙事的文化诠释、档案叙事的全知视角呈现、档案业务流程的整体叙事化建构和社群/家庭/个人建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跃进。保存并宣传好脱贫攻坚的珍贵记忆和英雄故事,对展示发展成就、鼓舞人民精神、树立中国形象具有积极意义,是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的重大使命。为此,可以从加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转变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管理方式、强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保障条件等方面,促进档案学视角下的脱贫攻坚记忆保存;从明确脱贫攻坚档案叙事导向、选好脱贫攻坚档案叙事题材、创新脱贫攻坚档案叙事方式、完善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体系等角度,优化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档案记忆观对社群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理论指导和方法创新的意义。通过从视角、主体、内容、手段四个方面分析档案记忆观对社群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提出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社群档案开发利用应在理念层面采用多元理念创新开发利用方式,在视角层面运用多维视角把握开发利用内容的侧重点,在模式层面建立档案馆与社群、公众和其他文化遗产机构之间的多方主体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群档案”作为最初为弱势群体发声的非主流群体的档案,近些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与国外不同,我国的社群档案建设较多集中于自上而下式,对草根的关注不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众和某些弱势社群记录的缺失。CAHG作为关注社群档案与遗产的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英国和爱尔兰地区的社群档案发展,吸引了不少社群的关注;其自2012年开始举办至今的年度社群档案评奖项目关注群体多样、评选范围广、标准独特、方式灵活等,对活跃和推进社群档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对CAHG的历年获奖项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的社群档案发展应增强社群档案观念,围绕多中心开展,运用多种方式促进成果外化利用以及借鉴CAHG经验进行项目评选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社群信息学包含的三个独立工作空间——信息技术空间、知识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与数字时代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在处理人、技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信息的形成与共享,实现信息权利与公平方面具有较大的契合性.基于社群信息学空间视角拓展档案工作空间,文章提出四种方式:社群外部知识空间构建——应用社群战略,拓展服务空间;社群内部知识空间构建——聚焦边缘社群,行使档案权利;社群技术空间构建——创建虚拟社群,创新服务模式;社群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全人类社群观,保存人类记忆.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交互对于档案突破自我封闭圈、促进自我服务转型具有重要作用。以社会建构论、交互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面向群体交互的档案服务系统,扩充档案服务内涵,强调馆员积极主导、用户参与驱动的双向服务互动,并确立系统总体框架,以馆员与用户、馆员群、用户群为主体层,以信息、学习、评估、涌现等交互行为为行为层,以沟通、激励、识别、认知、反馈等为机制层,旨在促进档案“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档案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13.
构建档案工作责任制是新《档案法》提出的重要任务,探讨档案工作责任制的内涵、理念与构建路径等关键问题,对于深化对档案工作责任制的学理阐释、为各类档案主体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对档案工作责任制概念的历史演进与时代意蕴的分析,从政策和实践两个视角深入阐述了档案工作责任制的内涵,提出了构建档案工作责任制的理念和原则,从显化责任意识、优化战略决策、整合运行模式等角度描绘了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的基本路径。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英国社群档案建设迅猛发展.文章通过介绍社群档案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从社群档案建设主体、社群档案建设成效、社群档案馆三个方面对英国社群档案建设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档案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加强华人网络资源社群档案建设可以传承数字时代的中华文化基因,推动新时代华人社群对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文章对当前华人网络资源社群档案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相关项目存在建设定位较模糊、建设内容较分散、建设动力不充足、建设主体较单一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清晰立体的建设定位体系、构建立足根源的建设内容框架、开发服务导向的建设动力机制以及培养循环发展的建设主体生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档案管理》2007,(5):81-81
1 档案编纂具有社会性特征 从事档案编纂工作的主体是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编纂人员是以社会公众代表的身份参与档案信息的加工、创作活动的.因此,编纂主体在档案信息的选择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或社会个体的价值观作为判断、使用档案信息的标准,更不能庸俗地迎合某些社会思潮,而应该以广大社会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原始文件信息传播的难易程度等社会价值为标准来选择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8.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欧美国家社群档案工作存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感悟社群历史的变迁,重构既有的建档规则三大理念.欧美社群档案建设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社群档案的网络化收集、存储与共享;通过激发社群成员对社群档案的兴趣,获取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加强与官方机构及社群间的协作.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社群档案建设的经验,在国内档案网站增设"社群档案"板块;广泛深刻地挖掘身边的档案资源;充实档案资源以优化社会记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郑晓丹 《档案学研究》2021,35(4):128-133
美国社群档案建设比较具有前瞻性,关注那些一直以来为主流档案机构所忽视或边缘化的群体。本文分析了美国社群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历史、政治及技术背景,介绍了美国比较典型的社群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情况和主要特点。最后,提出美国社群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我国社群档案馆建设的启示:一是理念借鉴,以档案促进社群融合和团结;二是立足本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三是共同参与,吸收社会多方力量协作建设;四是注重服务,开展多样化的社群文化教育;五是隐私保护,筛除档案中的个人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