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曾有一位学生,刚学琴时约6岁光景。她妈妈说孩子耳朵很灵,我就试着给孩子听听音。她不需要给标准音,就能准确地说出我弹的自然音及变化音;同时弹出几个音(不一定是和弦)也都能一一报出,即使音再多,也难不倒她,并且几乎是不假思索。让人啧啧称奇。这就是典型的绝对音高感现象,俗称“固定耳朵”。有这种绝对音高感的人极少,他们不需要乐器的帮助,就能说出任何一个乐音的音名和固定唱名。反之,亦不需要听就能把任何一个指定的音名和音高唱出来,包括变化音。而大多数人,都只具有相对音高感,即必须依赖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或音叉给一个音高,才能在…  相似文献   

2.
柯尔文手势,是由七种不同的手势组成的一套唱名教学的手势.它具有动感、形感和空间感,且直观、形象有趣,深受儿童的喜欢.运用柯尔文手势的最佳黄金期是一年级上学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会看谱唱歌,而柯尔文手势正好扬长避短,利用它的直观形象和趣味性,帮助儿童建立起唱名概念,以及获得良好的音高感,音质感,并且还能从手势变化中学会识谱.(以下简称为“手势”).1.用手势帮助唱名概念的形成和音高位置的建立七个唱名是音乐的符号,由它们组成优美动听的音乐语言.人音社版教材虽然不要求一年级就认识唱名,但是学音乐需要严格的音准.所以,学习音乐在往从唱准七个唱名入手,在内心听觉上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感(包含发音的口形、位置以及音高位置).每次上课,可结合听音练习,把七个唱名的手势不断地操作演示.打手势时结合键盘音听记,让儿童内心留下准确的音高感,让儿童看着手势唱唱名,让儿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通过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引导进行幼儿乐感的培养研究。将乐感具体分为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具体内容。通过对每一种能力的分析与学习,提出自身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心音乐听觉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经研究,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主要从音高感和旋律感的培养进行具体策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高师音乐练耳教学中,训练不具备绝对高音感的学生听辨音程与和弦时,如何以标准音为参照音,结合调性判断出所听辨的音程与和弦的首调唱名,从而推算出该音与和弦的固定音高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稿源采珠     
浙江赵海霞谈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学生刚入学,没有什么音高概念,也没有音准感,该如何培养呢?在培养音高要领中可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此方法分三大步完成。首先:辨别音高。可举生活中的两种声音,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低。其次:认识音高。在学生树立了音高概念后,可依次唱出1 2 3 4 5 6 7七个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具有绝对音高感的越来越少。然而许多老师却没有针对这种情况作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运用与调性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按照层递式训练原则,才能使学生掌握单音、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高师音乐练耳教学中,训练不具备绝对高音感的学生听辨音程与和弦时,如何以标准音为参照音,结合调性判断出所听辨的音程与和弦的首调唱名,从而推算出该音与和弦的固定音高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9.
问:什么是“音乐听觉”和“绝对听觉”?答:我们一般把听觉分为物理听觉和音乐听觉。所谓物理听觉,指对声音的“音高”、“音量”、“时值”、“音色”的听辨能力;所谓音乐听觉,俗称“乐感”。是指对音乐作品中各音存在意义的认识,音与音之音微妙关系的感觉,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记忆力、模仿能力等。“绝对听觉”(亦作“绝对音高”)是指在没有任何依据(如音叉、乐器等比较音高)的情况下,凭主观听觉即可确定各音的准确高度。具有  相似文献   

10.
音乐感知能力涵盖旋律感、节奏感以及音高辨别能力等,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学课堂的首要任务.尤其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音乐学科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音高是语调的语声实体,也是语调最本质的构成要素.语调是音高阶变和音高滑变的线性组合,在语调构造成分中的关键节点的音高选择对于话语语调的品相有着决定作用,因此研究英语语调群中的音高变化和话语的整体语调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董丽丽 《文教资料》2006,(21):162-163
我校《视唱练耳》教学是对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主要是:通过视唱练习、听觉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音高感、节奏感、调性调式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培养学生正确的音高感、节奏感,使学生获得熟练的读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13.
风湿热(RF)是具有遗传易感素质的个体对A组B溶血性链球茵(GAS)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在这些病人体内,免疫反应不仅作用于链球菌,而且也攻击自身机体的某些组织.现对其作用机制及GAS和RF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庞媛 《广西教育》2011,(28):63-6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小学生直接模仿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唱曲谱相对较难。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上、课下模仿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相当好。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识谱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往往离不开超音段手段来表达。超音段手段是语音的音高、音强和音长等物理属性的表现,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音高手段,也是最为复杂的。声带振动的基本频率是改变音高的物质表现形式。音高表现在语言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6.
听觉能力问题 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要依赖于感官运动器官才能完成,而日感官和运动器官的能力要达到足以胜任实践活动的水平,否则实践活动不能顺利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也不例外,比如弹钢琴斋要有节奏感和手指灵活的能力;扣提琴需要有音高感、节奏感、以及手方而的能力等等.总之从事什么专业都要具备诸如节奏感、音高感等之类属于听觉方而的能力.因此听觉能力成为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关键能力,可以说听觉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音乐素质的优劣,没有听觉能力就无法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默唱是以内心的读谱或背谱形式准确完整的再现音乐的心理想像过程。内心音乐听觉则是在音乐声响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记忆想象和思维来呈现音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听觉能力。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默唱对内心音高感、内心节奏感、内心和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视谱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幼儿的曲调感,教幼儿掌握音的高低是重要的步骤。怎样才能使幼儿掌握音高呢?我作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探讨普通话中与焦点副词并存的对比焦点的音高变化模式,及声调、位置与焦点的相互作用.对比焦点位于句中及句末目标词的第一个音节上.结果显示在焦点副词并存的情况下,普通话仍运用音高调节来体现对比焦点.音域扩张在2声和4声中尤为突显,其次是3声.1声则提高音高均值.各声调的音高峰谷值在焦点条件下虽有变化,但变化并不显著.句中和句末位置对焦点的音高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早期音高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声调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婴儿的前语言阶段的音高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规律,为儿童语言习得领域中一重要研究课题,但迄今相关研究甚少。基频负载着声调的主要区别特征。实现基频的直接物质是声门。而此阶段的婴儿声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本文指出婴儿前语言阶段音高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应该采用对数 z-score(LZ)的方法,与此相应的频域定义取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对婴儿的前语言阶段(八个月到一岁三个月或更早)的音高进行归一化。并采用软件 Praat 进行语音分析。指出了婴儿前语言阶段的音高规律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