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基本上都延续了传统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老套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在于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才子佳人爱情模式,而且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塑。他的这种重塑闪耀着张恨水先生致力于描写真实爱情的理想光辉,使读者产生共鸣,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市场。《满江红》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以它为例论述张恨水对传统爱情模式的继承与重塑。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小说文本中始终交织着新、旧两种意识和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既体现在叙述模式的选择中,也体现在他为小说设置的人物具体环境及人物形象中。作为一个普通而有代表性的文本,《落霞孤鹜》用脱胎又超出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在年轻的革命者同两个底层少女恋爱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现代的才子佳人故事。这些无不是其小说“新旧杂陈”的表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张恨水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写作深受市场化的读者群体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的一百多部小说基本上都延续传统文化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通过与古典小说、鸳鸯蝴蝶派、新文学等文学样式综合比较可发现,经他改良的才子佳人模式,实际上是历史文化背景下妥协而成的中庸模式,但这样的妥协却赢得不俗的市场和读者。现以他的作品《满江红》为案例,从中追溯历史的遗传密码,探索其小说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家",其文学史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发扬光大,而且在于继承"以诗入小说"的传统,成功地使用对联这一艺术样式,将其引入小说创作,使对联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小说中发挥了审美功能和叙事、感事功能。对联与张恨水小说的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张恨水小说的美学特色。张恨水小说中对联的叙事、感事功能是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通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小说文体形态的生成 ,一是受文学传统和作者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二是受市民阶层生活方式、价值选择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因此 ,张恨水的小说具有明显的传统和通俗性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思想最早进入张恨水的精神世界是在其童年少年时代。他将儒家文化思想投射到文学创作中,使其创作蕴涵着较浓郁的儒家文化精神特质。儒家文化思想所要求的理想人格主要包括"治世"与"做人"两个方面。从"治世"的方面考察张恨水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大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家国观念和民族意识;从"做人"的方面考察张恨水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讲"礼"行"仁",具有儒家文化的人伦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8.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奠定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塑造了集品、貌、才、情于一身的理想佳人形象,卢梦梨作为其女主人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才华过人,积极主动追求自己的婚姻,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大师,所出作品通俗易懂而又不失现实意义,因而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言情小说多以才子佳人为主角,其代表作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就是一部描绘以金家为中心、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爱情为主要线索,反映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小说展现了金家人思想观念、人物性格、恋爱婚姻观,以及结构形式的沿用与改良的鲜明矛盾性特征。因此,研究《金粉世家》的矛盾性特征,对于了解张恨水及其作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以文艺性散文为主。在这些散文中,张恨水以唱颂歌和作检讨的方式表达他赶上时代的决心;同时,他在散文中回归内心,坚守做人底线,坚持文学品质。这种散文特点的形成,与他的人生追求、“革命认同”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有关。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在其创作的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这些民俗事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民俗资料,是通俗小说创作对民俗学知识理论的补充和提高。张恨水小说所表现的二十世纪初的生活类型,着力描写刻划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的波澜.显示出了当时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身处民俗空间地域的张恨水,情感和意识深受民俗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孕育了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是诞生于明清易代背景下的一批小说。在这批小说中,易代之痛被忽视乃至漠视,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遁世情结。这种遁世情结一方面由清初文化高压及小说文体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作者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决定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为中下层文人,他们对于易代缺乏传统文人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关注只是小我,这种对小我的过分关心决定了小说只能成为小说作者弥补现实生活缺憾的一种心理补偿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及其小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曾经受到激烈的批判,被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标签,并长期受到文学史的排斥。当今的学术界对他的讨论早已超越了"雅俗之辨",张恨水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史的贡献也逐渐被历史地凸显出来。但是,笔者认为,张恨水及其创作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化文学之间的桥梁。正是由于这一桥梁的存在,才使得传统与现代之间、新与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是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在经学文学化过程中,文学不断从传统经学中汲取养料,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经学通过文学的生动表达,拓展了经学本身发展的文化空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大量引用《诗经》"二南"的诗句,直接影响着小说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以及小说伦理的特殊指涉等,使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强烈的经学化倾向。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经学化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时代变革过程中经学裂变对文化进行自我选择;另一方面,人们用文学的心态观照经学,在文学召唤中对经学做出了应答。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近年来对其逐步展开的研究中,人们多是将这类小说视作古典爱情小说来加以观照。诚然。它所写的也许不过是诗词勾挑、儿女情深,但应该看到,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于明末清初,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情”的张扬是与人性的觉醒、人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才子佳人小说所叙写的“情”也深深地刘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与现代“爱情”话语的所指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承袭了明中叶以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余绪,这些小说对“真情至性”的肯定与揄扬,在男女之情上带有的某种自主倾向,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呼声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但是,作者们虽然感受到时代的新气息,由于缺少更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他们虽不满于礼教,在男女之情上所提出的理想与追求,还是很朦胧模糊、依违两难的。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新旧思想更替时代的普遍特征.是人类通向人性自由历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不可一笔扫倒。  相似文献   

19.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着重论述才子佳人小说的"对称性":从"情才","男女平衡倾向","诗媒","一夫一妻(二妻)"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尽力地追求幸福的结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使得男女双方在各自的爱情争夺战中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小说中武侠题材的作品通过改良武侠小说来影响国民思想的目的,使他的武侠小说轻武重侠,并带有很浓的时代色彩。这集中表现在《剑胆琴心》、《啼笑因缘》及其续集、《中原豪侠传》和《水浒新传》四部作品中。分析探讨张恨水的武侠小说,有助于读者跳出言情小说家的窠臼,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