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广东省四届大运会男排前四名与代表全国大学生最高水平的“兴华杯”前四名及全国大运会前四名诸项指标的比较分析,指出广东高校男排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历史,总结成功规律,探讨大运会的发展趋势:大运会将发展成校园体育联欢会、具备全运会专业水准、成为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第十届全运会突出的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客观分析诱发“黑色现象”的主要因素,并为预防全运会“黑色现象”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第10届“全运会”和第28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理论“优势分析”方法,对“全运会”和“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总分与七个子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优势项目较“奥运会”少二项,劣势子项多二项,主要体现在径赛项目上,且“全运会”选手各单项水平发展参差不齐。从而得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水平与世界相比,差距很大,应加大劣势项径赛项目的科学训练力度,注重七个子项均衡发展的结论。企望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教练员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3届全运会游泳比赛优秀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研究,发现全运会游泳获奖运动员比赛时前后程百分率差距进一步缩小,中长距离项目前半程比后半程百分率要大。“争权夺标”战术是优秀运动员在第9届全运会上普遍采用的战术;“破纪录”战术和“后发制人”战术亦是在第9届全运会中行之有效的战术,但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64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全国冶金高校第五届大运会”、“安徽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和“安徽省第八届全运会”期间教练员的随访记录调查,发现“身体恢复”是影响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高校运动训练首要任务是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恢复;强调加强运动队训练科学化管理,尤其是大学生运动员生活制度的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是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 4、第 5、第 6届中国大学生运动会 (以下简称大运会 )田径比赛各单项前 8名运动员成绩的统计 ,运用系统科学的建模方法 ,建立多种大运会田径比赛成绩与名次的预测模型 ,从中优选最适合大运会田径比赛男、女各单项成绩与名次的预测模型 ;并以田径比赛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各单项前 8名运动员成绩资料为鉴标 ,建立波动差计算公式。应用最优预测模型和波动差计算公式 ,可预测下一届大运会田径比赛的成绩与名次。依据此预测的成绩与名次可为各省、直辖市备战大运会田径比赛提供信息依据。此研究方法亦可为今后预测全运会、奥运会等田径比赛成绩与名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6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赛和7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历届成绩、达健将人数、破纪录人(队)数、破纪录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运会和大田赛所有项目都得到迅速发展,但其发展项目上存在着不均衡性;大运会和大田赛成绩提高幅度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大运会与大田赛最好成绩也同样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9.
中国男篮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2001年世界大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和南斯拉夫队交手的技术统计,对中国男篮的主要攻防技术作一对比分析,探讨中国男篮现状及主要特点,找出差距及改进意见。 一、结果与分析 1.在本届世界大运会上,中国队以适龄的国家队球员为班底组建出征。大运会的比赛仅仅是青年队伍的较量,但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概念、属性等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对体育赛事无形资产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基于形成与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全运会为例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表现,包括:1)全运会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品牌标识系统的缺位造成的“获得性流失”;2)各种负面信息导致的全运会公信力丧失带来的基础性流失;3)标准化缺失、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带来的保护性流失;4)合作伙伴、赞助商等权益的保障不足引发的保障性流失。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分析认为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无形性,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累积性”与“特质性”带来的定价难题,全运会的“二重性”等是造成全运会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因素;全运会的行政性路径依赖、各种“怪象”、定位不清、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等是赛事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运会无形资产流失的规避机制: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品牌标识系统规避获得性流失;提升赛事公信力,规避基础性流失;完善产权保护与开发体系(包括明晰全运会无形资产内容,进行赛事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与定价,统一全运会资源开发主体等方面)规避保护性流失;保障赛事无形资产消费对象权益规避保障性流失。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竞技游泳"全运会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002年全国游泳比赛中,男、女各单项取得前三名运动员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及比较,探寻造成我国竞技游泳“全运会现象”的原因,试图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成绩的分析,指出我国女子游泳选手整体实力教强,具有在未来世界大赛争雄的实力.相比之下,我国男选手比赛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但只要破除“抓男子项目难上”的观念,认真总结训练经验,实现训练与科学联姻,男子游泳项目会有所突破的。  相似文献   

13.
全运会品牌识别系统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运会品牌建设缺失致使每届全运会的市场开发都从零开始,全运会品牌建设分为品牌核心识别系统和外在品牌识别系统.在基于全运会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全运会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制地语义联想的实证研究法总结概括了全运会竞技体育、全民参与、全运文化、全运经济四方面属性,提炼了全运会核心内涵“展竞技风采,迎经济腾飞,享激情参与,创民族辉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全运会外延品牌表现的不足,指明了外延品牌的建设路径.这对全运会品牌建设具有极高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十运会上,几位奥运冠军“名落孙山”.引起不少议论。这使我想起了闻名世界的美国硅谷成功的九条经验,其中第一条是:“失败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全运会不是奥运会.只要不因此而模糊了视线,忘却2008年奥运会目标.“真的没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阐述大运会宗旨及理念。主要结论:由于各高校积极地探索体育的实践与创新,大运会取得了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但高校体育工作仍存在忽视体育教育等问题。建议:扩大大运会影响;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与第29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各单项成绩、总成绩及其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得分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表现出各单项发展的不均衡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须重点提高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撑竿跳高与投掷类项目水平,使其成为“全能能手”类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步步高全国女排联赛已经偃旗息鼓,这届联赛是在“全运会年”举行的,因此,其意义与往届有所不同。回顾联赛的往事,有欣喜也有忧虑。欣喜的是涌现出了一批新人;忧虑的是仍未见突出的尖子选手。 高潮迭起  争夺激烈 本届全国联赛以上海有线女排取得“五连冠”而告终,联赛落幕后全运会预赛接踵而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联赛是全运会的序幕,为此参赛各队都十分重视,使本届联赛的质量得到保证,比赛中高潮迭起,争夺激烈,不仅无一队取得全胜,而且获得前五名的队互有胜负,强队间的差距明显缩短。 随着赛制的不断完善,实力悬…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运动员交流带来的负效应:个别项目不公平竞赛或为运动员消极比赛提供机会;短暂的“功利性”交流行为违背交流政策的指导思想;过分依赖“交流运动员”有碍竞技体育的发展。建议:限制全运会参赛单位交流项目数,禁止全运会单败淘汰赛制项目的“交流运动员”参赛,限制短期“交流运动员”参加全运会,构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市场。  相似文献   

19.
许基仁 《新体育》2013,(6):33-33
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特色”,但我感觉全运会恰恰缺乏这种特色。全运会是一个浓缩版、地方版、迷你版的“奥运会”。虽然参赛者是清一色的中国人,但除了武术,所有项目都是奥运会、冬奥会项目。近20年来,全运会设项时刻与奥运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奥运争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于新型的“举国体制”.在寻求新的“金牌增长点”、实施后备人才工程、科技服务与创新工程、教练员培训工程、运动员教育工程、场地设施与经费投入工程等增强奥运实力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体育市场,建立自身“造血”机制;讲究效益与效率;协调好奥运战略与全运会战略的关系;着眼于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公民参与“奥运争光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