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2.
2002年第六期,我们以《“国家队”的课改》专辑,全面解读了我省最早进入新课程改革的郫县实验区在课改初期的兴奋、努力和困惑。为全省课改实验的启动提供了最早的实践样本。本期。我们再次聚焦郫县,推出他们在课改最大的“瓶颈”——评价上的改革、发现、思考,以期为我省的课改实验,再次贡献一个可资参考的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焦点,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同样,教师的参与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进程。新课改在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几年之后,教师却出现了诸多困惑,部分教师表现出对课改的倦怠。正如不少教师调侃的:“新课改轰轰烈烈,小教师无所适从”。何以如此?原因多多。撇开教师主体自身的因素,又有哪些因素导致教师无法积极参与新课改?是观念的困扰?是操作的可行性?还是评价的“最终决断”?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被人们称为“世界级难题”,它既是进行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关键,又是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和谐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打破瓶颈,科学、合理、多元地评价学生?我们在淡化量化评价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们在质性评价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关区是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思想品德》新课程进入我区实施才短短一年多,但给我区的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的新气象,但也发现了教师们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三年来,在教师们中间屡屡听到这样的说法:“课改理念挺好.但是……”对于诸多的“但是”,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为在转变观念时的畏难情绪或工作疑虑,可这种现象至少表明,许多教师普遍存在一种不足,就是缺乏双向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这种不足,恐怕正是不少教师感到“课改走不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者所在地区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搞了一年,但进入第二年之后。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课改年段的教师,都深深地感觉到新课程改革已是举步维艰,教师们普遍觉得新课改已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已弥漫于整个课改战线。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改革将会“热得快,冷得也快”。一场来之不易的教育改革为何如此迅速地陷于这般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8.
课改心声     
我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位普通教师,谈及课改,多少有些感触.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突破,教材的编写与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各区域校的教材的自主选订,师生互动关系的平等化,学习方式的更新,主动参与的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全部个体的发展,评价方式的改变,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和其强大的生命力.在这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作为实验区教师,存在不少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应怎样对待和行动呢?  相似文献   

9.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它具有导向、激励、反馈、监控等功能,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最近,由义乌市教科所、市课改办共同组织的“义乌市第三次课改专题研讨会”在绣湖小学举行。来自全市中小学课改一线的骨干教师和教育局相关科室、单位的领导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新课程评价问题”着重就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三方面内容展开研讨。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集锦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峰 《山东教育》2006,(1):85-87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近一年来,课改实验区的老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实验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一条重要线索,但在实验讲授和学习中存在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相应的探讨,以便与广大的教师共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1.
改革课程考试和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但绝大多数校长和教师一方面对改革寄予“毕其功于一役”的厚望,一方面又感到害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新课程改革的专家们在痛快淋漓地揭示传统考试和教育评价种种弊端的同时,又热情洋溢地阐明了考试和评价改革的方向。在显现的问题与完美的答案之间,不乏激情与梦想的专家们可能忽视了改革过程的纷繁与坚韧,好像也还缺乏对现存弊端的理性而透彻的分析。作为长期从事研究和教学的笔者来说,愿意就考试和评价的难点和成因做些个人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深深感觉到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新课程改革步伐的重要“瓶颈”之一.从而也越来越重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践,对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现就有关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评价就是评价者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在一定的人才观、学生观、价值观等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如何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观,人们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上世纪末,我们国家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既为评价改革提供了课程基础,又向评价改革发出了更强烈的呼声和动力。在此,本人试结合新课程实施(试验),结合历史学科,谈谈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观念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开始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试验以来,不断有人在各种会议上、专题报告中、在课改论(章)中提到“教师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这一提法是否准确?笔有点困惑。认识准确与否,决定着工作重点准确与否,决定着怎样处理工作的轻重缓急,决定着人力、物力的主要投放方向。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应该是以是否顺利地开展和是否取得被社会认可的效果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艰难地走出了“知识传递”的窠臼,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程理论“貌合神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其实这正反映了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追求的困惑,也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评价是新课程中的一大理念,它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听了大量的观摩课、研究课之后,发现广大教师参加课改的热情很浓、积极性很高。然而,在他们热情的背后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些课堂评价既违反了“教书育人”这一最基本的育人功能,也违反了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现摘录几个片段,供同行们思考。一、投机取巧,损人…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对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学校教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二期课改中的评价问题特别关注。教师们认为:评价在课改精神的落实中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何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战。为此我们特别开出了“评价研究”专栏,邀请上海在二期课改学科评价建设上的直接参与者为此栏目撰稿,以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上找到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兴衰与成败。如今,在课改春风指过的课改区里,新的评价方式使课堂气氛更浓了,学生更活跃了。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们更喜欢上课了,新课程所散发出的人文关怀让每住学生都得到了学习的信心,潜能得到了发挥。课堂一改传统评价方式的古板、教条,而呈现出灵活和多姿多彩。新课程评价正在悄然改变着学生,更在改变着教师们。本期选编了七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改革评价方式探索的,也有对现行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和反省的,刊登出以引起大家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考试评价与课改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农村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的闭卷考试,其命题怎样设计才能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体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的要求,同时让考试变得愉悦,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呢?笔者在设计期中和期末考试命题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困惑越来越多,困难也越来越大, 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认同新课程理念与准确把握新课程实践之间的脱节,“超稳定”的教学节律与课程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理想评价与现实评价的巨大反差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都归结到教师如何有效地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及行为方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