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诸灵康 《新读写》2009,(5):17-19
一个作文题到手,我们要善于仔细地解读题目的含义,切实、透彻地把握题目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和提供的空间,敢于独辟蹊径,善于求异创新。多维构思,好中取优。这是写出优秀文章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2.
《辽宁教育》2001,(3):1
我们在这里欣喜地向大家介绍鞍山市千山区宁远镇南地号中心小学开展创新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取得显著成绩的经验.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何以能够取得如此不凡的业绩?从本期刊载的这组文章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是:强烈的变革意识,奋发图强、敢于超越的精神和积极探索、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思想,不断地激发、推进、拉动南小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董菁 《湖北教育》2003,(9):57-57
活动课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地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想像,勇于求新、求异和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我们在活动课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相似文献   

4.
曾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啊!学生的体内积蓄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跳起来,唱起来!如何让学生大胆地跳起来,唱起来呢?教学中要注意:一、挖掘文本资源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创新素材,如课文内容需补充的空白处,文章的意义储蓄的地方,文章的意义分歧较大的地方,引发学生争议的地方……这些都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应多抓住这些“引发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勇于标新立异,乐…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总书记这一英明论断,奏响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旋律。我们认为,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应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基础知识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既然是创新,就要敢于质疑、求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所以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三敢”精神,即对书本知识敢于怀疑,对标准答案敢于否定,对教师讲解敢于说“不”。如我校数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必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创新就是不同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新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展开,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既可以从教法、学法上创新,也能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创新,只要敢于猜想,敢于尝试,敢于与众不同,都是值得我们支持和鼓励的.本文要谈的就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如何进行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董长春 《成才之路》2013,(24):73-73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的实质一是创新,即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探究研究问题的新方法;二是求异,即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去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提出异议并对于陈规敢于突破。把发散的思维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亲身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让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权威的结论,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自觉地养成会创新、愿意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性思维,其实质是“:创新——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求异——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提出异议,对陈规敢于突破。”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大胆设想、敢于探索、勇于立异的发散性思维,是当今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梁其畅 《考试周刊》2008,(10):202-203
教学中教师要倡导求异式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锐意进取、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不墨守成规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以发展创新型思维素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任。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幻想,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质疑精神所谓质疑精神,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爱追根究底、勇于探索并开拓未知领域的精神。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创造活动的萌芽。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作为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十分重要。物理创新教育就是通过物理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表明,许多课堂教学中的行为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简单说明。一、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课本,敢于质疑权威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资料,要引导他们各抒己见,敢于质疑、不畏权威。因为只有敢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物理学史上有很多物理学家和学者都是因敢于质疑、不畏权威才最终成功的。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中就敢于质疑,大胆提出并创…  相似文献   

14.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初步获取知识的能力、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品质;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见解。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质疑,对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敢于猜想、敢于提问、敢于表达、敢于尝试,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探索,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知识,深刻体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指出 :每一所学校 ,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江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创新教育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实践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发挥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下面就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导”和“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质疑 ,忌批评、嘲讽。课堂质疑是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十…  相似文献   

17.
文贵创新,“新”是文章的生命。所谓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换句话说,文章创新,就要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巧”写观点新、思路活的文章。文章创新一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思考:一、题材突破。即写一般不敢写、不能写的题材。中学生作文中就有敢于提出新观念、对传统观念提出异议的题材。例如,四川有个女生在题为《十六岁,我想要个男朋友》一文中,大胆提出:16岁,童年的梦幻早已随断线的风筝飘远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前途未卜,不断奋斗拼搏,心似乎变得机械麻木,因此,想要个男朋友。“雨季路,太泥太滑,当我跌倒时,我希望前…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前提下,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提出新问题、敢于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牛顿敢于发问,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笛卡儿敢于发问,才会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创立.可见,问题在创造中的作用之重要.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0.
鲍文兵 《考试周刊》2010,(34):87-8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但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性教学,这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少做表面性的文章,要敢于去创新尝试,要有实质性的研究,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