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因自己的过失而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应对信赖其合同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发生的损害。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也有别于侵权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规定了统一的要件,同时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只有符合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未具备约定条件的合同成为不生效的合同,因此,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合同法的实施结束了对是否共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这对范畴的争议。订约主体就当事人约定的主要条款达成的合意即为合同成立,而合同生效是拢已经成立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和基础,但合同成立与生效各有其所应具备的要件,合同法对此作出了较以往不同的规定。区分合同成立与生铲进而区分合同不成立与无效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司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不可抗力的免责问题王莉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合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效力,其含义之一就是合同一经成立,双方应及时、全面、诚实地予以履行,任何一方都要为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合同承担责任;除非该违反合同或不履行是由于对方的过失引起的或者遇到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5.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合意之产物,自依法成立起即受法律保护,无论在履行期届满前后都应如此.但是传统违约责任只规定了在合同到期之后不履行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如果在履行期届满之前一方当事人丧失履约能力或拒绝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当事人明知如此,仍然需要做履约准备或继续履行,必须经过漫长的等待,任其损害逐渐增加,直至履行期届满才能主张其损害赔偿权和解除权.这样对忠实于合同义务的一方很不公平,也对整个社会的效益造成了损害.  相似文献   

6.
国家(法律)去干预当事人之间已经成立的合同,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类合同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国家某些领域的秩序;二是该类合同危害到合同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将具有以上两种情形的合同归为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可变更合同和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以上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7.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对当事人具有程序上的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不得擅自实施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行为;而合同生效则具有合同本身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当合同明确地要使第三人或第三方受益时,如果违反合同,第三方受益人有权起诉,附带受益人也得益于合同的履行,但是,合同当事人本意不是要给受益人利益,这种附带受益人无权就合同起诉,转让是转让人把合同的利益转让受让人,只要是明确地表示了转让的意思,转让就可以成立,不需要一定有对价,履行的权利是可以转让的,除非转让增加了履行的负担,或合同的履行水及私人服务和履行人信用时,合同项下的履行义务,如果不涉及个人技术因素或要由原始合同的当事人来判断履行是否适当,就可以转移给他人履行;是否通知了有关人,不影响转让的成立。  相似文献   

9.
所谓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或法定或约定的条件发生时,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的情形。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合同的解除及违约金的赔偿,本人结合在工作、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对其作一定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它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责任人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而不是合同利益。常见的缔约过失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违反保密义务和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等。  相似文献   

11.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它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责任人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损害的是对方的信赖利益而不是合同利益。常见的缔约过失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违反保密义务和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几种无效合同,合同法的无效合同制度有其立法目的。无效合同在现实中可能被主张无效,从而使合同当事人承担合同无效的后果;也可能没有人主张其为无效,致使合同当事人按无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合同的无效,应由合同当事人主张,在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争议时,应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3.
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的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违反合同的当事人要负违约责任,合同的成立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无效合同因其违犯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大量无效合同的出现会引发种种弊端.要全面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应加强对我国合同无效制度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包括无效合同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法律后果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无效合同因其违犯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大量无效合同的出现会引发种种弊端。要全面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应加强对我国合同无效制度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包括无效合同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法律后果等。  相似文献   

16.
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肯定地明确地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情况预见到另一方到期将不能履行合同。预期违约制度有两种形态: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相似文献   

17.
原则上,合同成立即应发生一定的形式拘束力,除非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阻却事由。对合同形式拘束力的限制包括外在限制和内在限制。通常情况下,合同产生形式拘束力的同时也产生实质拘束力.除非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延缓事由。合同实质拘束力延缓的情况包括法律规定须批准或登记的合同及附生效条件、生效期限的合同。  相似文献   

18.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合同成立不一定生效。合同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 ,就是无效的 ,就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无效合同因具有违法性 ,所以当事人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 ,否则将承担违法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不仅对无效合同的认定提供了具体标准 ,也对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作了相关规定 ,在处理案件时应予适用  相似文献   

19.
合同形式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效力主要在于对合同成立或效力的影响力。合同形式的效力问题理论界存在成立要件说、生效要件说、区分说和同一说,各说中又有不同的认识。文章对各说或其中的不同认识进行了评析,归纳各说的合理内容,并结合现行立法和实践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行政审批合同的设置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及公共利益,未经审批原则上应当视为违反法定形式,且当事人嗣后的自愿履行不能补正其形式瑕疵。在取得审批之前,行政审批合同处于未生效的状态。行政审批合同成立之后、生效之前,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给付义务未生效,不履行不构成违约;已经履行的,原则上不宜径直认定履行无效。但是如果合同嗣后并未取得审批,已经履行的部分应当依据不当得利规则在当事人之间返还。报批义务与附随义务即已生效,违反报批义务和附随义务统一以违约责任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