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第一,何为制播分离;第二,为何要推行制播分离;第三,怎样推行制播分离;第四,西部电视如何面对制播分离。文章在对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制播分离对电视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制播分离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电视产业中制播分离的改革也在以各种形式推进。本从我国电视产业的现实问题入手阐述制播分离的必要性;重点结合网台分离的思想重新理解制播分离的形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改革的推进;讨论包括改变我国电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盈利模式在内的制播分离的影响;最后针对制播分离改革提出我国电视产业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环境下,制播分离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必然;电视媒体要取得持续化发展,必须树立市场竞争观念,积极应对制播分离冲击,从观众需求出发,调整自身管理模式调整,充分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节目宣传、播放。本文通过分析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提出一些电视媒体应对制播分离冲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制播分离是近年电视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从一个国家电视产业的结构这个视点出发,分析韩国电视产业制播分离的趋势及制播分离制度对韩国整个电视产业和电视节目内容的影响。对国内电视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叶飞  栾颖 《传媒》2010,(5):51-53
正根据电视节目的制作主体和播出主体之间的关系,电视制播模式可分为制播分离和制播合一两种类型。其中制播分离包括内部分离和外部分离,内部分离指播出机构把电视节目委托给隶属于自己的节目制作公司制  相似文献   

6.
周鸿铎 《视听界》2010,(1):34-35
制播分离的原义是“委托制作”,即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概念早在1996年就已提出,但十多年来,往往流于形式,搞了许多假制播分离。许多电视人不了解什么是制播分离,将之理解为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电视节目播出机构相剥离,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是当前我国推进电视体制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借鉴其他国家电视产业化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美国电视节目的运营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报告了其对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制播分离还是分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播分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产业界的流行词语。遗憾的是,业内外的人士(包括不少学者)在言及制播分离的时候,多是在畅谈它的种种好处,痛陈原来制播合一的诸多弊端,而对制播分离的内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则懵懵懂懂,语焉不详。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理论和认识上的含混不清,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目和失误。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电视产业的实际,试对播制分离及其与之相关的制播合一、制播分立等概念,作一粗浅的探讨和分析。制播的三种关系众所周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电视产业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在世界上,两者的关系虽然因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制播分离:特点·难点·办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 《新闻前哨》2010,(1):18-18
推进制播分离有三个背景:第一,文化产业改革的大背景。大势所趋.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必须在改革上有所突破,制播分离就是突破口之一。第二,中国是一个电视台数量大国,电视节目播出量大国,但是是一个电视节目的贸易量小国,全国的电视节目加在一块儿.在海外电视贸易市场上也只能占1%.这是令人窘迫的数字。第三.制播分离作为制播模式之一.最近几年作为改革的方向提出,不是因为制播分离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10.
微博之营销     
《视听界》2012,(3):15-15
@媒介360V:【电视媒体在制播分离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制播分离使电视媒体管理、运行机制发生变革。如何应对?1.调整角色,转变格局;2.规划频道定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中国电视业制播分离改革历程,从产业化角度来对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分析找出目前制播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播分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节目制作部门的剥离.另外制播分离改革不是一个孤立静态的改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公平公开,因此制播分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宏观的法律政策的扶持、中观的市场机制建设以及微观的市场主体--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公司的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完善电视产业的各个链条,实现改革的最初目的--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近年来,制播分离成为电视业的热点话题.制播分离的概念首先来源于英国,原意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电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制作.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指的是我国电视播出机构在保障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一些非新闻、时政、舆论监督的节目放给社会制作单位来完成的一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邹德伟 《新闻窗》2011,(6):82-82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制播分离,是近年来电视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被期望成解决电视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4.
王建平 《新闻传播》2010,(8):109-109
制播分离是目前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热门词之一。在电视行业,以电视剧为试验田率先实践制播分离之后,广播行业也开始尝试这一样态的运营模式。事实上,制播分离对于广播这个行业来说,并不是自今日起才有的新鲜事物,可以说自广播电台播放外购的评书节目时起,制播分离就已经存在了,从这一点来讲,广播事业的制播分离走在了各类媒体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陈素华 《东南传播》2014,(10):81-83
我国各级电视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制播分离"的尝试。本文旨在从时代、技术、环境的变迁,借用约翰·费斯克关于电视文化的两种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制播分离的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探讨当前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制播分离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17.
孙宁 《视听界》2014,(5):29-31
制与播的分离,固然可以为传媒市场带来活力与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视觉享受,但目前对电视媒体而言却是弊大于利。如果能在困境中激发斗志,及时应对,电视媒体或将获得质的飞跃。本文从内部调整与外部联合两个方面分析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给制播分离背景下的电视媒体改革以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罗星丹 《新闻传播》2014,(3):265+267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媒体数字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中国电视产业正经历着与市场化和产业化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深度变革,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电视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挑战。基于此,以湖南电视产业为例,重点分析制播分离体制的改革,以及制播分离创新对湖南电视产业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雷 《视听纵横》2009,(1):14-18
在中国电视体制改革进程中,制播分离(或者说制播体制改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概念的提出,就已经承载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与光荣使命。而在今天,对它的探讨和实践,更多的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电视产业改革的现状与瓶颈,以及一种正待摸索的趋势与方向。鉴于此,以制播分离为着眼点,本文将从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制播运作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制播合一走向分化,制播分离范围廓清.我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伊始采用制播合一的运作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助力电视事业的变革,制播一体逐渐走向分化.长期的自制自播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生产成本过高加速了制播合一制度的衰落.制播分离模式应运而生.最初,制播分离是由政府推动,以政策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新闻及严肃性节目不实行制播分离,而其他节目可以实行开放式运作,由社会制作机构来完成.社会广播影视制作主体主要负责生产通用性节目,如娱乐类、体育类等意识形态性质不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