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所谓电视交响音画,即通过交响音画的电视艺术化手段,具象地表现音乐所描述的情景内容、直观地诠释音乐所涵盖的主题思想。电视交响音画的创作定位是在文化上,风格本土化、追求民族性,以大众化表现塑造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电视广告,音乐与广告的结合造就了电视传播的新形态——电视广告音乐,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社会和人们的需求,通过电视载体传播营销广告、塑造品牌形象、达成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而应用音乐的艺术样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商业活动的日趋频繁,电视广告内容日益丰富,音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流行、古典、摇滚的音乐风格,又有西洋、民族、电声乐的乐器使用,既有美声、通俗、民族方法的演唱又有中式、西式音乐类型之分。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这种运用音画组合传播特定广告信息内容的视听艺术是艺术、功利和媒介三者完美结合的现代大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艺节目都是思想性和艺术胜的综合体。纵观近年来在全国得大奖的一些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大部分都是依托某一新闻事件,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主题宏大、意义深远、生动感人、制作精良的精品。如北京电台2004年获得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的交响音画《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用音乐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画卷的广播音乐专题节日。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闻的影响力策划主题 2004年获得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的交响音画《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用音乐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画卷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一个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通过音乐表现画面的独特艺术手法,让音乐对其事件之外的东西进行联想、扩充和延伸,更加强化了节目主题思想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赵爽 《中国广播》2005,(2):62-63
近年来,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不仅是媒体新闻类和社教类节目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媒体文艺类节目关注的焦点之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制作的广播节目——交响音画《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以描写中国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为新闻题材,用音乐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画卷的一档音乐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深受专家和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音乐电视(MTV)是一种较常见的艺术形式。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1993年,央视连续几届举办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极大地推动了它在中国的发展。如今,音乐电视已经成为一门成熟且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再是音乐与画面的简单组合,而是真正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现代音乐电视是将歌词的内涵与思想、音乐的主题与情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复合性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双重结构特征:音乐与画面相互贯通,相互交融,形成音画合一的整体。而音乐电视追求的最高境界亦在于应用电视手法构成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电视画面,呈现独特的艺术美感。一、以“音”传情:音乐电视的听觉想象有人说,歌曲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电视广告运用音乐元素的原因入手,通过实证分析电视广告音响与画面的关系,总结优秀电视广告音画“契合”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电视是声画合一的艺术。如果说电影可以划分为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时代的话,那么电视的声像合一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先进的电子声像合成技术和迅捷的传输方式使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电视以其逼真的画面,配合以生动、统一的人声、动作声、环境声以及音乐烘托,在流动的时间和空间中直接诉诸观众,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再现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因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感受。视听统一是电视的重要特征,它赋予了电视最大程度的真实感。在这种“真实”的还原和再现过程中,应该说同期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翌 《现代传播》2005,(5):112-114
一、音乐与画面,谁主谁辅音乐电视是由视觉(画面)和听觉(音乐)两个层次构成的。抛开纯器乐作品不谈,大多数MV音乐中包括音乐与歌词两个元素。音乐是时间艺术,它以结构化的声音材料在时间中展示其过程,所创造的幻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情绪性和意境性,但“它暗示出来的情绪总是模糊不清的,并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画面是具体可感的,它能创造出直接的视觉形象,在画面空间中易于展示捕捉和领悟情境和内涵。传统的电视音画关系,是画面语言主导音乐语言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电视音乐是电视画面内容有机的深化和艺术化的延伸。无论是在专题…  相似文献   

10.
付瑜  柳帆 《中国广播》2015,(1):23-25
随着新媒体大潮一波一波地汹涌来袭,所有媒体甚至包括新媒体自身,都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生存危机。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如果不能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找准自己的定位,则会面临不断丢失受众的窘境。英国广播公司Radio 1频道作为享誉全世界的音乐电台,在音乐处理、网台互动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值得各国音乐电台从中吸取优秀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刚 《出版广角》2016,(5):72-73
影视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现实的关联互动来表现主题,通过叙事与音画结合的方式凸显其艺术价值。主题音乐是流动的艺术语言,它除了烘托剧情,还能表现剧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内心活动,使人物整体形象更丰满而立体,对人物塑造起到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宁 《视听界》2012,(3):107-108
较为成功的电影配乐往往具有烘托电影气氛、塑造人物性格、交代故事情节等作用。我们在评价一部影片的配乐时,需要关注的是其是否具有较为完整的音画关系,即音乐与画面、故事、人物之间相互衬托、相互提升的互动关系。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一群秦淮妓女将代替一群女学生去赴死,离开前集体唱的《秦淮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电视是一种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新型宣传工具。它为各类体裁、形式的节目开拓了广阔的表现天地。近几年来,一种新颖生动的音乐艺术片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之上,象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北方森林》、《啊,草原》、《葛洲坝交响音画》,上海电视台摄制的《森林日记》,山东电视台摄制的《沂蒙山,我对你说》,山西电视台摄制的《走西口》以及安徽电视台的《景山之歌》等等。这些音乐艺术片以颇具新意的内容与形式,以富于美感的风格与意境而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瞩目。  相似文献   

14.
刘薇 《新闻爱好者》2010,(8):172-173
影视语言是文本结构和音画系统的构成统一,是所有影视作品的叙说工具。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影视艺术的叙说是在各种艺术的交叉点上分离出来的,具有天生的综合性,当然也和各种艺术门类具有比较性。其中,影视艺术从文学艺术的分离过程是最纠缠又最生动的.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比较与转化一直是影视艺术发展的轨迹,而这一比较与转化的过程几乎也是影视语言、影视艺术以及影视美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刘红霞 《兰台世界》2014,(5):99-100
嵇康是三国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英高挺拔、风度翩翩,又才德兼备、精于诗书。成为皇室外戚之后,他于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中自由探索着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之真谛。  相似文献   

16.
嵇康是三国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英高挺拔、风度翩翩,又才德兼备、精于诗书。成为皇室外戚之后,他于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中自由探索着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之真谛。  相似文献   

17.
张鑫 《现代视听》2015,(2):40-43
电影是一种音画结合、视听兼备的艺术,视听语言的构建对理解导演意图,探究电影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摄影师出身的库布里克极其重视视听语言在影片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其作品中,他极力追求画面的精美、光线与色彩的搭配、音效的妙用,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文章选取库布里克代表性的作品,从镜头、光色、音乐和旁白四个方面对其视听特色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专著,是我国乃至全人类音乐美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网络电台音乐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问题是一些创作人员因过分注重渲染节目的情绪而忽略了更具听觉延伸意义的音画效果.对视觉和听觉特征的了解和把握,是构筑良好音画效果的前提.网络电台音乐节目的创作者们应始终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对节目大胆创新,拓展听觉空间,使听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对客观生活中主观感受的表达与组织。音乐在电视片创作中也常常用到,但创作者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重画面轻声音,对音乐的关注程度更低于语言和音效。有时运用音乐也不是主动运用,而是在某种情感、主体特征得不到充分展示时才被动运用的。在电视片中经常遇到这些现象:音乐的进人和退出常常突然;乐句或被生硬剪断或停留在不稳定的音符上,使音乐给人未完的感觉;音乐与同期声在音量上比例失调;音乐情感与电视片的主题、内容不符,影响电视片整体效果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电视片创作中,要进一步增强音乐的运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