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三个时期产生了相对集中的对女性文学批评进行的批评,即1986年、1989年前后和1995年至今。这些批评包括总体上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评价、以批评主体为出发点的分析、对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反思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尤其1995年以后,反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对国内女性文学批评负面影响的评论增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批评家们也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但我们不可因此忽视国内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影响下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中古时期文学创作中突破了先秦以来“重质轻文”的文学观念,追新逐奇的创作风气促成了文学批评中对作品语言之美的重视,《文心雕龙》语言批评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文心雕龙》以语言批评为切入点,以情感批评为中心的批评模式的确立是中古文学批评走向成熟的标志.从语言批评达到情感评判,并且非常重视语言之美,这是《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重要特点,也是其在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三十多年来,雷达先生以特立独行的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批评理论探讨铸造着自己的文学批评世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理论谱系、批评话语和美学原则,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尊严和独立价值,自觉地充当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导航者”和“守夜人”.在当今人情批评、圈子批评、酷评、媚评、空头批评、好话主义日嚣尘上,学院式批评走火入魔且大行其道的批评风气下,探讨和研究雷达文学批评思想对进一步认识雷达的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重建中国文学批评的精神形象和建设中国化当代文学批评理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也需要批评,也需要专门的研究,对批评的批评或对批评的研究,不但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于是,批评成为了研究对象,国内的"文学批评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现有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的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文学批评"的说法经常与"文学批评学"相互混淆或不加区分。随着"文学批评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明晰。当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也出现了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等特点。当然,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诸如"缺席"、"失语"、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等问题。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上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文学批评"的说法经常与"文学批评学"相互混淆或不加区分。随着"文学批评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明晰。当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也出现了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等特点。当然,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诸如"缺席"、"失语"、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等问题。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上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媒体批评具有传统文学批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媒体批评对推进文化的民主化进程、激活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以及促使文学批评走向多元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是诞生在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关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以及文章学诸多理论问题的巨著。它体大思精,既对我国六朝以前的文化、文学艺术的复杂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刻论述,也对处于自觉时期的魏晋文学作了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文心雕龙·知音》集中体现了《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基本思想。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学批评活动中批评家的个性、趣味、修养以及批评标准的确立等问题非常注意,而对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的有机关系往往重视不够,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我们建立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批评的工作。本文旨在应用整体的、联系的和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观点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批评论,以期有助于我们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卓有成就的批评家,从《人的文学》开始了对"五四"新文学的理论构建,在《自己的园地》后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学趣味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宽容原则。周作人从文学的个性追求、文学批评主题、批评方法的主观性和文学批评的实践几方面对宽容原则进行构建和阐释,充实了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自发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文章通过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总体考察,从中把握出其独特性,源于他在从事批评时的自由心态与纯正的艺术趣味.在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的今天,重新观照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无疑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理性批评氛围的形成以及批评言说方式的丰富,具有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存在研究是文艺研究的基本学理空间,文艺学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界面延展其学科言说,并在言说分异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知识框架,每一个知识框架都有其文艺存在之议的语指规置.新兴的文艺人类学乃是这些知识框架行列中的新的一员,它按照自己的语指规置选择其知识学向度.  相似文献   

12.
受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新时期文学同政治文化关系密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主潮性",具有单一性和封闭性特点."新时期"以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及全球化语境的影响,真正的"文学"开始."九十年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文学层次、文学意识形态、文学话语方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倾向;"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探讨历久弥新,德里达以来的解构主义批评以及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实践,给这一关系再添新意,不仅仅是哈特曼鲜明的"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观点出世,更表明了一个新颖的批评现象,即解构主义的批评文本呈现出与以往的批评不一样的特征,它不再满足于阐释、评论和屈居于文学文本,它在积极探索着自己的出路,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文本生成。这种创造性的批评文本既作为批评的理论生成,也作为文学的文本生产。  相似文献   

14.
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批评家在"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背景下,逐步认识到诗歌具有重情感、重文采的特质,并且要求二者的互动统一.尽管情采论见诸于创作实践,出现了轻"情"重"采"的偏差,但也毋庸置疑,较之于传统的文质说,此论显然更为深刻地触及到诗歌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消费社会中,我们需要更新文学观念,认识泛文学时代的到来,在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中与时俱进,在内容上可以尝试牵手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在活动方式上可以尝试运用微博、微信等新新媒介,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探索可以让高校文学社团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term postdigital has in recent years been applied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literary studies, to describe an era in which digit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if not hegemonic, aesthetic, social,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paradigm. However, the full effects on literary studies of the new modes of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nascent reading practices and literary interfaces, and the inscrutable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digital era remain unexamined.

This article articulates a possibl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terary object in this postdigital era, and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classroom. It extends scholarship in critical posthumanism and 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to the field of literary studies to describe how the human reader is entangled in complex, mutable networks of socio-material and technical relations that foreground the reading experience. Unpacking the current print-based assumptions of literary studies, it considers how the discipline might broaden and deepen its own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ostdigital literary object. Finally, turning toward a critique of the signature pedagogy of literary studies, close reading, it speculates on the impact of these developments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postdigital literary pedagogy.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在论及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时,大多是罗列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文章认为,仅罗列二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实质。一段文字是不是文学语言,关键看它是处于何种语境中。即使同一段文字。当它处在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文学语言的性质,当它处在非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不具有文学语言的性质。因此,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是语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当今文学批评面临着“西语化”和“商业化”的困境。中国文学批评界至今言必称西方文论,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言说方式。“有偿批评”的出现则导致批评准则失衡,批评家艺术感、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消解。只有倡导建立真正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才能导引当今的文学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王蒙的文学思想在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对新的文学观念的倡扬,对"另类"文学现象的正视等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文学解读,希望通过艺术分析为文学文本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终极结论,但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文学解读,则希望通过创造性的解读,找寻他人所没有发现过的文学意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文学解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