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无人驾驶领域,依靠数据+算法支撑的智能系统将全权替代人类驾驶行为,无人驾驶汽车也因此具备高度"自主性"。其所引发交通事故侵权致损时,至少在责任主体认定、二元归责原则适用和责任类型划分等方面给现行侵权法提出挑战。而赋予无人驾驶汽车独立法律人格既与法理不符,也难应对司法实践。故我国侵权法宜通过确立三元归责原则体系(过错+无过错+公平责任),建构"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相结合的适用规则,并以建立无人驾驶汽车责任强制保险为配套机制的进路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其可能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不论是无人驾驶汽车的自主性活动还是外在的干扰或侵入,都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并让其承担刑事责任是缺乏可行性的,最终还是要将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但是若依照我国现行刑法对无人驾驶汽车以交通肇事罪进行定罪和量刑会存在诸多问题,而对其进行规制又是必要的。合理的责任负担不仅可以约束相关主体的行为,防范风险的发生,也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人驾驶汽车的风险及其法律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对相关技术的扶植和推动下,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整个行业也面临着日益凸显的风险,通过立法修复相关安全隐患,是影响技术发展速度的关键一环。谷歌、百度等企业都预计无人驾驶汽车5年内可以上路,但我国针对"无人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仍处于空白状态,继加州无人驾驶法案出台,我国应加快推动立法步伐,构建新的保险模式,明确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归属问题,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无人驾驶汽车由于无须乘坐者对车辆实施监控,只能通过汽车仪表面板的显示了解车辆信息,其人机界面的设计就尤为重要。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仪表面板的人机界面设计原理作了简要阐述,就显示装置在自动观光汽车面板中的选用、设计、布局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认定不同于当今社会普通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的责任认定,其对传统的过错责任和产品责任的适用提出了挑战。探讨自动驾驶汽车侵权问题应区分辅助驾驶汽车和高度自动驾驶两种情形,并需就各种情形作类型化分析。当汽车处于辅助驾驶模式时,因自动驾驶汽车的质量缺陷或产品损坏而发生事故,并且不存在其他过错原因,那么则应由汽车的生产者、销售者按无过错原则承担产品责任;若驾驶员存在主观过错、没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应由汽车的所有者、使用者承担过错责任。当汽车处于高度自动驾驶模式时,自动驾驶汽车本身并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故不能追究"汽车"为事故侵权责任主体。自动驾驶汽车属于产品,且交通事故因自动驾驶汽车存在缺陷而发生,故应仅由汽车生产者、销售商承担责任,汽车的所有者、使用者无须承担责任。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局限性或病毒入侵等造成的特殊交通事故情形则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也逐年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确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能否得到足额的赔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例比较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我国现有交通事故责任主体法律规定的优缺点,并对即将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中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人驾驶技术想必淀粉们早就耳熟能详,比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但那是还处在实验阶段的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离真正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也完全体现了美国人的"异想天开"。而严谨务实的德国人却没想着去弄什么完全无人驾驶,而是研究更靠得住的有人监管自动驾驶,这不,人家现在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在了  相似文献   

8.
<正>以搜索引擎为"基业"的谷歌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四面出击,给人们的生活创造出了许多新奇玩意儿。这不,谷歌公司今年又推出了第三代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傻瓜驾驶"可不易驾车行驶是一项既要付出脑力又要付出体力的工作,当脑力和体力稍有差池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交通事故,所以汽车司机旅途归来常常满脸疲惫、心有余悸。能不能把司机从劳累且危险的工作状态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17-120
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无人驾驶汽车防撞预警技术"教学与研发用跨学科实验平台,利用Simulink和CarSim联合完成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汽车防撞预警模糊控制逻辑算法的设计和验证。该平台的建设与传统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趣味性和创新性强、更能够满足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等优势,大大减少了实验平台的建设成本和风险,并实现绿色建设实验室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你是否曾想象过,有一天驾车在上班的路上,再不必全神贯注地手把方向盘、脚踩刹车,而是悠闲地看报纸、喝茶或聊天,因为有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载着你在车海中灵活穿行.  相似文献   

11.
判例法理是学校事故赔偿归责原则的重要依据。日本学校事故的一些典型诉讼判例法理包括池田小学伤害事件解释和说明了日本学校事故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即学校是否履行了其安全注意义务。日本学校事故的受害者除可根据日本《体育振兴中心法》申请获得较高的保险金外,还可根据《国家赔偿法》和《民法》提起诉讼获得赔偿金。日本判定学校的"安全注意义务",其内容在法律上有固定的解释,相比较之下,我国学校事故中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职责则不易界定,学校事故赔偿的法律制度和财政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多车致一人损伤事故情形下,应将受害人的权利救济作为考量的首要因素。部分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认定交强险保险人和投保义务人的责任方式,应考虑交强险的功能定位;部分机动车不承担事故责任,认定交强险的责任主体,可突破事故的关联基础事实。对于超出或不属于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的部分,认定多侵权人的责任方式,应区分多人侵权类型。  相似文献   

13.
每一起学生伤害事故都会最终逼问学校的管理责任。依法处理往往只涉及学校管理的法律责任,但是,社会的关注却是全方位的。事实上,很多学校事故的发生总牵连着道义上的责任,学校从道义上多给予关照,事故就不至于发生或损失可以减小。责任是关键。学校的管理责任包括法律上的责任和道德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学生实习权益受损现象频繁发生且维权艰难。我国调整高职学生实习活动的法律规范严重匮乏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要切实保障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必须先行构建实习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着重建立实习协议制度、实习基准制度、实习指导制度、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和实习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刑事诉讼法》着力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但对于法律援助质量的问题却没有给予同样的关注。当前刑事法律援助质量堪忧主要是由质量保障制度缺位、经费有待落实以及承办律师的责任心等因素共同形成。因此,刑事法律援助走出“泥潭”的途径就在于制定操作性强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强制落实刑事法律援助的最低标准;同时切实落实好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费用,以提升承办律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上保障刑事法律援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认定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争议的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以后,明确规定将分清交通事故责任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基础,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了进一步厘清两者的关系,应当从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出发,通过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两个层面分析交通事故认定在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地位,以使实务中的交通肇事案件得到更加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一直难以完全建立,追究其根源,是由其薄弱的法律基础所致。明确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承保模式、承保机构、保险责任等问题应当作为研究的重点。受国外相关制度的启发,我国应当尽力构建以强制环境责任保险为主、任意环境责任保险为辅,环境责任保险同特别基金相结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然而其中有些内容仍不够完善,笔者对此提出四点建议:政府监管要落实权力和责任主体;召回制度要加以细化;重点是要完全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将"价款10倍"赔偿改为"损害赔偿额"的数倍;最后为保护食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为食品产业平稳升级护航,需推行产品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和产品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相辅相成,必须成为本法之亮点,才能使《食品安全法》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